分享

甘肃省博物馆(上),全国唯一的丝路主题展,可不只有马踏飞燕!

 书语人间 2022-06-24 发布于河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接上篇:兰州,一座来了便不想走的城市 | 三台阁观夜景,正宁路吃小吃

作为一个博物馆骨灰级粉丝,来到兰州的第二天,当然要安排给甘肃省博物馆啦~

考虑到兰州中心就在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路对面,兰州古城、黄河楼也在同一个方向,于是,我便把这四个景区安排在一天参观了。

01.《本木之源》《古生物化石展》

一觉醒来,先行打车前往位于甘肃省博物馆对面的兰州中心,随后在兰州中心的Starbucks吃早餐,过马路,前往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的参观门票是我提前一天在公众号上预约好的,直接关注甘肃省博物馆的公众号,点击右下方的门票预约,填入个人身份信息,便可以完成预约。

扫身份证入馆后,我先走进了博物馆的临时展区:《木本之缘——黄河流域史前文明展》。

该展览以“共生、共融、共进”为主题,遴选200余件(组)文物展品,通过对彩陶纹饰、生产生活工具、种植驯养的标本实物、乐舞、原始祭祀和聚落建筑的展示和解读,全面展现了黄河流域从一万年文化史到五千年文明史的演化历程,彰显了黄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在该展区内绕场一周后,我继续来到了二楼的《古生物化石展》参观。

该展区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共分为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动物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展区,为我们了解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球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类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打开了一扇窗户。

通过展版上的介绍,我得知化石是埋藏在地层的古生物遗体,一般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实体化石,由古生物遗体本身的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而形成的;

第二类是模筑化石,为古生物遗体留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

第三类是遗迹化石,掩埋在遗迹之中;

第四类是化学化石,是特定条件下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分解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成分结构。

这具黄河古象骨骼化石于1973年1月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出土,因其挖掘地马莲河畔属于黄河流域,故取名为“黄河古象”。

它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4米,其年代距今已有200-250万年,是至今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的剑齿象骨骼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具。

02.《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

参观完《古生物化石展》,我继续上楼,来到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区》。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丝绸之路地开拓与发展,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古代文明的辉煌。

该展区集中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时期甘肃段的精美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

它们中的五件,因其历史价值高、造型精美,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 铜奔马

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铜奔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

仔细观察,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踏掠于飞鸟之上,反映汉代工匠已经准确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2.  西周人头形銎青铜戟

该器高25.5厘米,宽23厘米,1972年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白草坡二号墓出土。

人头形刺刃,颈部有椭圆形銎,长胡三穿,援斜出如钩,有脊棱,援基饰一牛首,方内三齿,阴刻牛头形徽识。人头浓眉巨目,披头卷须,腮部有纹饰,明显不是华夏人的相貌。

这件人头銎戟设计构思精妙,造型纹饰奇特,是贵族为炫耀战功而专门铸造的特殊兵器,为钩兵中罕见之物,也是甘肃省博物馆里唯一的一个可以反映鬼方民族血缘关系的实物。

3.  春秋翼兽形铜提梁盉

此器于1962年出土于甘肃省泾川县金明乡,高30.2厘米,纵20.8厘米,横22.5厘米。

盉体为一四足怪兽:兽首微昂,张嘴为流,流口略残;短尾略翘为鋬;兽腹深圆为盉腹;兽腿低矮粗短,趾爪向前,即为盉的四足,足后关节后凸处,还铸出禽类特有的翘骨;提梁为扁带式,呈龙形,其首尾分别固定于兽的首、尾上方;注口开于兽脊正中,短颈,有盖,盖中心饰一似鸟形的小兽钮,盖面饰一圈变体龙纹,盖与器身用一小环连接;器腹两侧各浮雕一飞龙,龙体遍饰鳞纹,作回首状,并各有5条扬起的羽翼。两只飞龙恰构成兽的双翼。

此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从造型到纹饰皆有兽、鸟、龙三个艺术元素,搭配和谐,浑然天成,集东西方艺术风格于一身,甚为罕见,其美学构思可谓匠心独具,而其以翼兽形象作为主体装饰的做法则更为罕见,就目前所知春秋以前的青铜容器中尚属孤品,国宝级文物。

4.  西汉凉州《仪礼》简

、凉州《仪礼》简,统称凉州汉简,包括、王杖诏令简和医药简牍等,计有《仪礼》简469枚,其他日忌杂占简11枚。简文用毛笔书写,大多墨迹如新。出土时每篇文章首尾俱全,保存了原书的篇题、页码和顺序。

这套完整的《仪礼》简是迄今出土汉简中空前的发现,是完整齐全具有页码的书册,是西汉经书的样本,加上其字体已摆脱了篆书框架,笔势流畅,工整秀丽,具备了成熟汉隶的气质,因而被当今书法家奉为奇珍异宝,为研究书法艺术的第一手资料,有着“天下第一简”的美誉,为国宝级文物。

5.  西汉彩绘木雕六博俑

六博是中国古代一种掷采行棋的博戏类游戏,因使用六根博箸,故称为六博。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应包括棋局、棋子、箸(即后世所称的骰子),另外还有博筹,用于记录对博者的输赢情况。

这件彩绘木雕博戏俑由两个跪坐老者和一棋盘构成。松木雕刻。一俑高29.1厘米,宽15.5厘米;一俑高26.7厘米,宽14.6厘米。棋盘长29.2厘米,宽19.3厘米。

对弈老者手脸涂白,墨线勾勒面部五官,交领袍衣灰色为底,白色粗线勾勒,领口、袖口和襟口施以重墨。之间放置棋盘,棋盘以黑色作底,白线勾格,棋盘下衬黑色掷骰木枰。两位对弈者神情凝滞,蓄势待发,显然正在针锋相对的紧张对弈之中。

这件六博俑因其独特的造型、精绝的构思和卓越的雕技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我们了解汉代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人民生活、文化的第一手形象资料。

游览tips:1.  甘肃省博物馆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中心对面,周二到周日9点开馆,17点闭馆,周一暂停开放;2.《庄严妙向 ——甘肃佛教艺术》我去的时候没有开,工作人员说开放时间未定,让关注公众号,想看这一展区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3. 博物馆内有语音导览,可在入口的游客服务中心和导览机处租赁,费用是20元,区别是服务中心的不用支付押金。

4. 有彩陶瓶、铜奔马、人头彩陶(下图),人头彩陶是新出的。

以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