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地叫停常态化核酸检测,或者降低常态化核酸检测频率。常态化核酸检测不但成本较高,对人的心理影响也较大,因此各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该停就停。22日,合肥叫停了一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成为第一个退出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省会城市。 ![]() 常态化核酸检测为什么要因地制宜,该停就停呢? 首先是成本高,劳民伤财。一个一线或者二线城市,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招商宏观张一平测算自4月6日-6月5日,两个月时间深圳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检测费用约为31.6亿元。有机构测算,我国所有一、二线城市常态化全员核酸的年成本约为 6700 亿。 ![]() 其次,常态化核酸检测不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唯一手段。一个城市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输入病例的早发现,早筛查。因此管理好机场、车站、港口等重要人员物品的输入口更为重要。各地区疫情的传播途径基本都是机场、车站、高速自驾等外来人员的输入。做好外来人员的疫情防控要比采取全员核酸检测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第三,要依据各地疫情传播风险的可能来决定是否采取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在全国只有零星病例感染的情况下,如果该地区就没有传播风险,或者传播风险很低,压根没有输入病例的可能,那就没有必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西安偶尔出现入境人员输入病例,社会面已经很久没有病例,还依旧保持每周一次全员核酸的频次。有没有必要持续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还需要当地政府做出科学的判断。 ![]() 第四,常态化检测影响市民正常社会活动心理。常态化核酸检测不停止,大家紧绷的疫情防控的弦就不会放松,就会影响大家的出行心理、消费心理等。不利于提升消费市场信心和经济指数的恢复。 常态化核酸检测理应因地制宜,各地政府应做出科学的判断,不能不顾时间、财力、人力和社会成本,盲目持续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