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每年这一天很多人都会到山东曲阜的孔林祭拜孔子。 这里是我国年代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氏家族墓地,孔子就葬在这里。 ![]() 这里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碑林之一,坟冢10万余座,碑石多达上万块,其中有一块石碑每年9月都会“流泪”。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码错字,石碑在孔子出生的月份流泪! 如果你问当地人“石碑流泪”的问题,他们会告诉你一段感人的故事。 子贡手植楷,石碑“流泪”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其中有一人名叫子贡,他是孔子非常喜爱的弟子之一。 据说在论语中,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有32次,其他弟子却不及他的一半。 不同的是,子贡很喜欢做生意,从孔子那学会做人的道理之后,将其用在了“商界”,成为了中国儒商的鼻祖。 ![]()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当时的众弟子围在一旁,可其中唯独少了子贡。 因为他喜欢做生意,所以经常需要出远门,根本来不及回来。 子贡没有见到恩师最后一面,特别的内疚。 ![]() 按规矩,弟子们要轮流为孔子守墓三年。 三年期满,众师兄弟们在孔子墓前相互拜别走了。 可子贡因为太内疚,决定再守三年,就这样整整六年,子贡一直守在孔子墓前。 为了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怀念,子贡还从南方找来了稀有的楷(jie)树,种在了孔子的墓旁。 ![]() 康熙年间,有一天,曲阜上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生长了两千年的楷树不幸被电火击中,烧得只剩下了树干。 这毕竟是圣人的千年文物,康熙得知这事立刻下旨,让当地官员务必妥善处理。 可这都已经快烧没了,还怎么处理?大家急得直挠头。 当时有人心生一计,在死树的边上建一个亭子,再立一块碑,把那段烧焦的楷树雕刻在石碑的正中央,这便有了“楷图碑”。 谁也没想到,不久之后,一个神奇的现象出现了。 ![]() 有一天,有人发现楷图碑上突然莫名其妙地往下流水珠,水流量远不是南方的“回南天”所能达到的。 后来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有人猜测是子贡还在思念他的恩师,因为伤心难过还没哭够。 一时之间,这石碑流泪的传说是越传越神,楷图碑传成了“流泪碑”。 那么石碑流泪的秘密是什么? 难道人世间真有能通人性的石头? 真的可以传递两千年前的师生之情? ![]() 有一天,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孔繁生也听到“楷图碑是流泪碑”的说法,便决定去一探究竟。 可孔繁生跑了好几趟,却始终没有看到石碑流泪。 有一天,孔繁生又去了,结果遇到了孔子第七十五代后人孔祥芝。 于是,老孔便问孔祥芝,究竟是怎么回事?石碑真的会流泪? 孔祥芝告诉老孔,石碑只会在每年9月流泪,孔子生日那天(9月28日)流泪的流得最多。 老孔半信半疑,但到了祭祀孔子的那天,他再次来到了孔林。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整个人都懵了。 ![]() 石碑上的水珠的确很多,有些水珠甚至接近黄豆大小。 老孔上前在石碑上抹了一把,可没多久,碑面上冒出了一串串水珠。 他将纸巾贴在石碑上,很快就被浸透了。 旁边的人看到老孔这番举动便告诉他,这石碑通灵,别的时候不会哭,祭祀孔子的时候流个不停。 虽然眼前的一切,让老孔很震惊,但要说石头能通人性,他是一万个不信。 但光自己不信没有用,必须得拿出科学的解释,别人才能相信。 在自然界其实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或许在其中能找到答案。 树下雨的秘密几年前,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有一件事也曾闹得神乎其神。 那里有一个古墓的坟包上长着两棵树。 ![]() 据说有一天晚上,有村民从这个树下经过,突然他就感觉有雨落在身上,衣服也湿了。 村民赶紧往家跑,可刚跑几步,他就发现天上月朗星稀,一点雨都没有。 于是,村民又跑回树下,结果雨点又落了下来,村民玩得不亦乐乎。 当地有村民猜测,估计是古墓里的仙人显灵了,十里八乡都赶来祭拜。 ![]() 后来专家来了一查,原来是一种名叫“朴巢沫蝉”的虫子在作怪。 这种虫子非常小,肉眼很难发现,靠吸食树浆为生。 当它们吃饱后就会排泄出一种叫“蜜露”的液体。 由于那两棵树上这个虫子很多,结果树下的人就以为是雨。 想到这点,专家们就在孔林四处搜寻,结果连个虫影也没见着。 露水?孔林树木繁多,颗颗都是参天大树,枝繁叶茂。 因此有人猜测可能是树上的露水滴到了石碑上,然后流下来,所以就成了石碑流泪。 如果没有去过孔林,这个想法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 不过,老孔一听当场就给排除了。 (1)楷图碑是立在亭子里的,露水要落也是落在亭檐上。 (2)石碑林里碑石数量过万,很多石碑都在大树下,但没见其它石碑“哭”过。 因此,石碑流的泪不可能是露水 里面冒出来的?既然外面落不上去,有没有可能是从石碑里面冒出来的? 听到这话,专家们都有点懵,这可是圣物呀,总不能劈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水吧? 不过,这种猜测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四川岷江地区有一种石头,名叫“五彩云纹石”,它还有个别名“天气石”。 ![]() 正常情况下,五彩云纹石的表面比较干燥。 如果天气转阴,五彩云纹石四周会变湿润。 如果五彩云纹石的四周开始出现水珠,那就预示着要下大雨。 后来专家发现,这种石头平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当空气湿度发生变化时,又会把其中的水分排出来,周围就会出现水珠。 因此,石头往外冒水是有可能的。 不过,当专家找到了碑石的产地的石匠,这种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 祖祖辈辈以采石为生的石匠表示:从未听说过、见过孔林石碑所用的石料会出水,无论磨得再光滑也没见到过水。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难道真的是子贡没哭够? “我知道答案”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这位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孔祥和教授站了出来:“或许我知道答案!” 孔祥和认为石碑出现水珠,无非两种可能: (1)一种是石头里面出水。 (2)一种是外面的水跑石头上了。 这话说得乍一听,好像没毛病,但仔细想想之前不是验证过了吗? ![]() 别急!孔祥和认为,石头里面出水并非像“天气石”那样先吸水后往外渗水,而是石碑下有没有可能有水源?如果石碑常年立在水里,因为吸收水分而潮湿,只要空气条件允许,那就有可能像前面说的天气石一样,石头里面的水分往外渗,从而形成水珠。 不过,当孔祥和绕着“楷图碑”走了几圈之后便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因为周围不存在水池,水塘或其他水源,即便有地下水,石碑也接触不到。 那么只剩一种可能——外面的水跑石头上了。 ![]() 孔祥和解释:直接往上洒水、喷水,落水,这些都很容易观察到,既然没有人发现水是怎么跑上去的,那么石碑上的水很有可能是空气中的水分凝结的。 有人马上提出疑问,如果是这样的话,如何解释石碑只在9月份流泪最多,别的时间却很少? 孔祥和找到了曲阜市的气象专家王登海,说明来意。 王登海表示,曲阜是一个比较干燥的一个地方,降水量都集中在七月、八月、九月。 由于孔林树木又多又密集,导致树林比较阴暗,蒸发量相对就低,湿度相对曲阜其他地方要高。 ![]() 每年孔子祭祀的前后,孔林中空气水分会更大,因此“水分凝结在石碑上”是有迹可循的。 不过,大家不要高兴太早,因为有个最核心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孔林那么多石碑就算在最潮湿的时候,表面也只是略微有一点点潮湿,为何唯独楷图碑会出现水珠成串? 最终答案实际上,主要问题还是在楷图碑自身。 既然只有楷图碑才会流泪,那么楷图碑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 楷图碑独特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它有亭子遮挡,其他碑石没有,又或者是它的位置。 一开始专家们思来想去依旧没有参透石碑流泪的奥秘,直到他们翻阅了楷图碑的历史资料。 当年,孔子去世一年后,鲁哀公下令祭祀,山东曲阜便开始兴建孔庙。 到了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亲自来孔庙祭祀,开了帝王祭祀孔子的先河。 ![]() 从那以后,几乎每年当地都要举行祭祀孔子的大型活动。 后来,不仅是当地人,很多外地人也赶到曲阜参加祭祀,表达对圣人的敬仰。 原本那颗楷树因为有子贡守墓六年的故事,所以受万人敬仰。 后来楷树演变了“楷图碑”,更因为是康熙下令修立的,那更是碑中之圣。 几百年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只要到了孔庙都会来到“楷图碑”前,很多人因为好奇或其他原因都会用手抚摸石碑。 ![]() 孔祥和也在查看历史后,有一次站在“楷图碑”前,抚摸着石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石碑表面不仅光滑,还有一层薄薄的油膜,这一层油膜是游客们的手“盘”出来的。 当空气湿度达到凝结的程度时,由于油膜的存在,水分无法渗入石碑之中。 当大量水分只能停留在石碑的表面,它们会汇聚在一起,很容易形成水珠。 ![]() 因此,石碑流泪其实是几百年来,众多崇尚孔子的游客用自己的手打造出来的神奇传说。 谜团已经解开了,但这里要奉劝各位一句,摸摸“楷图碑”也就算了。 要是到了旅游景点或文化古迹,千万不要什么都摸,摸前一定记得先问问,特别是那些用栏杆围起来的,还有写着禁止触摸的。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