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容梓君 宋朝年间,福州的张敏家境贫寒,十载寒窗苦读,为的是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但天不随愿,科举考试屡试不第。 这年,张秀才再次来到临安城参加科考,谁料想,他竟然又名落孙山。把他给气得死的心都有了。心想,旅途迢迢,来往的盘缠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而且他在离家的时候发下宏愿,功名不随,绝不返乡。 于是他便在本地的学馆,谋了一个教书先生的职位,盘算三年后,再次参加科考。 转眼间过去了一年,这天,张秀才刚打发学生们放学,只见一个老婆婆笑呵呵地过来找他,原来这老婆婆是秦媒婆。张秀才刚到临安的时候,就住在秦婆婆隔壁,因为离学馆远,他才搬到这学馆附近的。 张秀才离开已经半年多了,见到秦婆婆也格外地开心,急忙把秦婆婆请来到学堂内,此时,学生都已经离开了学堂。 待秦婆婆坐下后,张秀才便询问秦婆婆现在过得可好,秦婆婆笑着说道:我半年前生了一场大病,把我折磨地死去活来的,现在好了,我这身子骨硬朗,算起来我今年将近八十岁了。 但张秀才看秦婆婆脸色苍白,没有一丝血色,说:秦妈妈,我看你还得注意身体,我曾经记得你原来红光满面的。 秦婆婆却摆了摆手说道:不碍事的。然后她不时地往外张望,接着又说道:先生今年多大了?还没有娶妻吧?张秀才说二十六岁。 秦婆婆夸张地说道:你才二十六岁呀,我以为你三十岁了呢,想必在这教书费尽心神,应该娶妻来照顾你的生活。 张秀才说:我也想娶妻,但我在这人生地不熟的,而且又不是本地人,还是一个穷教书匠,没人肯嫁给我。 秦婆婆说道:这婚姻大事全靠缘分来的,我今天就是给你说媒的,这女子叫尹兰,她不仅生得貌美,而且还擅长弹琴,出身也好。她嫁过来还带着丰厚的嫁妆和一千贯钱,另外还跟着一个小丫鬟叫梅儿。 张秀才听了这么好条件的女子,自然高兴,但随后一想,便疑惑地问道:这才貌双全的女子,她怎会愿意嫁给我这穷秀才呢? 秦婆婆说道:想必你会这么说,这尹兰今年才十八岁,她原本是秦府三通判的小妾,因害了一场大病,便被通判送出府邸。 她的病好了以后,很多人向她提亲,有在官府做官的,也有经商的,但尹兰不再甘心做妾,她对我说:我要嫁一个读书人为妻。 正在这时,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从门前经过,秦婆婆说:你看见过去的那个妇人了吗?她正是尹兰的干娘于氏,尹兰现在就住在白雁池她干娘家中。 秦婆婆看张秀才并没有嫌弃尹兰嫁错人,于是便三两步走出门外,并大声呼唤于氏,随后把于氏拉到张秀才面前,说:这可是个读书人吧,是否能配得上你那干闺女? 这于氏上下打量张秀才一番后,便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我那乖女儿肯定愿意的,这下便了却她的心愿。 张秀才听了心中欢喜,于是便请两位老妇人来到酒馆,由张秀才做东款待两位妇人。秦婆婆坐下后,便让张秀才回去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说一会儿便给他一个惊喜。 张秀才也是一个聪明人,也知道秦婆婆的用意,立即回去换上一身新衣服。与此同时,于氏便把尹兰唤到酒楼上。 大约过来小半个时辰的功夫,那于氏便笑盈盈地上了酒楼,紧跟着张秀才也过来了,他便迫不及待想看看尹兰的长相。 于氏指了指身后的东便厢房说道:我女儿和她的丫鬟梅儿都在里面坐着呢。 张秀才便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但他不敢推开门观望,贴近窗棂,用指头轻轻地捅破了窗户纸,往里面一看,便吃惊地说道:这两个女子不像凡人,像是仙女下凡。 于氏和秦婆婆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秦婆婆对张秀才说:恭喜先生找到了心仪的女子。 张秀才这会儿却不自信地说道:也不知道人家是否愿意嫁给我? 这时,于氏接过话茬说道:如果她不满意你,怎可能到这让你来看呢? 几天后,张秀才便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欢欢喜喜地把尹兰娶回家中。夫妻俩感情甚好,琴瑟和谐,令人羡慕。 这天阴历十五,学生们都来得早,要拜孔夫子,张秀才也是天不亮就起床,他洗漱完毕后,便来的厨房,只见那梅儿已经在那忙碌起来。 张秀才正想跟她说来不及吃早饭了,走近一看,只见那梅儿披头散发,脸色煞白,一副死人的模样,张秀才吓得大叫一声,便昏厥了过去。 尹兰听到叫声,立即从室内出来,和梅儿把张秀才搀扶到床上,尹兰看丈夫苏醒了过来,便问他是否太累了。 张秀才看见那梅儿依然是平时的模样,秀目风目的佳人,他便迷惑了起来,好像自己在做梦似的。于是,他便认为自己看花了眼,梅儿站在自己的面前,分明是一个貌美的女子,怎能说她是一个女鬼呢? 张秀才挣扎着站起来,说:可能外面太冷了,凉风一吹,竟然晕倒了,看来是我的身体太羸弱,往后真得注意了。 只见梅儿和妻子相互看了一眼,眼神有些古怪,张秀才心里不禁有些不舒服,但他也不敢再多说什么。 转眼间到了清明节,学生们也放了假,张秀才在家闲着无聊,便让妻子和他去出去转转,但尹兰却推脱说自己这两天都不舒服,不想出门。 张秀才便独自来到万松岭,看西湖东边的净慈寺正在做法事,他进去观望了一会儿,便转身出来。这时,从寺庙对面的小酒馆里出来一小伙计,来到他的面前,对他说酒馆有人请。 进入酒馆后,原来邀请他的是临安的一个小吏叫唐七,两人也是通过朋友认识的,相处得非常融洽,渐渐地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两人一番寒暄后,便坐下喝了几杯酒,唐七说:我家祖坟地里,种了很多的桃树,现在桃花开得正艳,我们去观赏桃花去吧,喝着自家酿的酒,挺惬意的。 两人走出酒馆,来到南新路口,唐七叫来一只小船,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上了岸。又走了差不多三四里的路程,总算来到了唐家祖坟的地方。 在唐家看坟的是附近村民,那村民把两人引进墓园旁边的花园里面,唐七让村民备置了点心和自家酿的美酒。两人便坐在桃花树下,开怀畅饮。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两人都喝得有些醉意,张秀才起身说道:不能再喝了,天这么快就黑暗下来,我得赶紧回家去,我出来之前,妻子都说她有些不舒服。 唐七举起酒杯说道:就是我们现在赶回到前塘门,城门也已经关上了,我们去驼献岭那去住宿吧,离这也不远, 哪料想,两人刚走到岭上,突然电闪雷鸣,顿时下起了大雨,两人冒雨来到前面的一竹门楼前。唐七叹口气说道:我们只能在这躲一下了。 两人冲进门楼,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座荒弃的墓园,除了竹门楼,里面并没有可以遮挡风雨的地方,张秀才此时有点后悔,不该贪杯,来这地方受罪,妻子在家肯定担心自己。 忽然,只见一个差役模样的人,从竹篱笆翻越过来,进入墓园,他直径来到一座坟墓前,说:王三,赶紧出来,我们去阎王那评评理。 张秀才和唐七便知道这差役是鬼差,两人都吓得哆嗦起来,连大气都不敢出。只听见那墓中有人答应道:王三我听见了,不要仗着你现在是鬼差,我就怕你了。 片刻间,从坟墓里面跳出来一个人来,那人便跟着鬼差去了,两人还不时地吵闹着。唐七死死地拽着张秀才的衣袖,被吓得差点叫出声来。 此时大雨逐渐停了下来,两人便相互搀扶着离开那竹楼,也不顾脚下泥泞难走,深一脚浅一脚拼命往前狂奔。 只见前面有一座衰败的寺庙,两人刚来到庙前,忽然看见鬼差役押着那个叫王三的人过来。两人急忙进入寺庙,并迅速把庙门给关上,然后两人用身子抵着庙门,怕鬼差役押着王三过来。 只听见那个叫王三的气愤地说道:你有什么权利打我?我又没有犯法,难不成那阎王是你的亲戚吗?是你不仁在先,现在却怪我不义了。 声音渐渐地远去,两人刚松一口气,突然有人敲门,只听见是女人的声音,她生气地拍着门喊道:开门,唐七,你为何把我的郎君带到荒郊野外,害得我和梅儿找到这里,你安的是什么心呀? 秀才一听是妻子的声音,隔着门缝望去,竟然真是尹兰和梅儿,他忽然想那天在厨房看见那鬼模样的梅儿,不禁吓得一哆嗦,自言自语地说道:难道她们两也是鬼?要不然,大半夜的会找到这里? 外面的梅儿说道:小姐,我们先回去吧,男人出去喝酒也不算是事,明天他自然会回去的,何必生这闲气呢? 这时,只听见尹兰说道:梅儿,你说得也有道理,但我害怕见不到张郎最后一面了,说着,尹兰哀哭起来。 两人都不敢应声,又听见那尹兰的哭声渐渐远去。唐七这才对张秀才说道:两个弱女子怎么会来到这里?她们两一定也是鬼,看来这里也不是人待的地方,我们赶紧逃命吧。 打开庙门,抬头看天色,大概四更天了,此时岭上还没有行人,两人走了大约一里的路程,突然从路旁的树林里面走出两个妇人。 张秀才借着明亮的月光一看,原来是秦婆婆和于氏,秦婆婆对他说道:我们在这等你好久了,怎么才过来? 张秀才突然醒悟了过来,对唐七说道:这两个妇人也是鬼。说着,拉着唐七的手朝山岭下狂奔,那两妇人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他们的身后,还一直怪笑着。 跑到岭下后,回头再看身后,两个妇人没有了踪影。唐七对张秀才说道:这一晚上看见的都是鬼了,把人吓得半死,得喝点酒压压惊,也顺便躲避那两个鬼妇人。 正说着,看见前面有家小酒馆,两人进入酒店,也不见里面有客人,店家是一个粗壮的汉子,正站在门前,好像没有看见他们俩进来似的。 唐七问:你这酒怎么卖的? 那店家冷冷地说道:酒还没烫呢。 张秀才说道:给碗冷酒也行。 那店家站在那仍然不动,只是用眼睛恶狠狠地盯着他们俩。唐七觉得这小酒馆太诡异了,忽然想起,原来这里是没有小酒馆的。他赶紧拉着张秀才跑了出去,说:这店家也是鬼。 话音刚落下,忽然狂风大作,直吹得两人睁不开眼睛,风过去后,再睁开眼一看,眼前哪里还有什么店家,两人分明站在一座坟墓跟前。两人又一路狂奔,来到九里松路,终于见到了人烟,此时天已经亮了。 两人乘了一只小船,到了钱塘门上了岸,张秀才和唐七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相互安慰了一番后,然后分手各自回家。 张秀才此时非常郁闷,他便前往秦婆婆家,看看那秦婆婆到底是人还是鬼。来到门前,门院却紧闭着,向邻居打听后才知道,原来那秦婆婆半年前因患病去世了。 他不死心,又找到于氏家,只见大门依然被锁着,正好邻居过来,对他说道:于氏已经死去一年多了,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不慎跌落水中被淹死了。 张秀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自家门前,只见家中大门也被锁着,正好邻居过来,对张秀才说道:你的妻子和梅儿昨天一早就去看她干娘了。 张秀才没有想到自己遇到了一群鬼魅,正在这时,一个仙风道骨,白发飘逸的道士来到他的面前,对张秀才说道:你被一窟鬼缠着了,我这就替你除去吧。 张秀才赶紧请道士来到家中,进入堂屋,道士从怀中掏出一张符纸,嘴里念念有词,片刻间,只见那道士的手腕抖了几下,那张符纸便燃烧了起来。 忽然一个身穿金甲的神将来到面前,那金甲神将向道士行了一个礼,并问有何吩咐。 道士说道:把张敏碰见的那几个鬼魅都拘押过来吧。那神将便应声离去。 一会儿的功夫,那金甲神便把尹兰、梅儿、秦婆婆、于氏、以及在墓地碰见那几个鬼魅押到堂前,尹兰忍不住地哭泣起来。 道士对张秀才说道:尹兰本来是通判的小妾,因为难产死去两年了,梅儿因忍受不了通判的正妻对她的虐待,便上吊自尽了。 秦婆婆的确是病死的,于氏是被淹死的,其他的鬼魅已经死去多年了。说着,道士从袖子里面掏出一个金光闪闪的小葫芦,然后高高地举起对着几个鬼魅。 顷刻间,几个鬼魅便化作烟雾,被吸进葫芦里面。 只听见那尹兰在葫芦中哭诉道:我和张郎有缘,是过来与他做夫妻的,我并有没有害他。 道士听了那尹兰哀怨后,便对张秀才说道:算起来,这尹兰已经轮回九次了,一直没有找到你的下落,她曾经和你定下过婚约,但无奈你不是人间的凡人,当时你还没有与她成亲,便被传唤到天庭。 这一次她正要轮回,发现你轮回了一个穷秀才,便不顾死活,贿赂了那秦婆婆和于氏,便和你结为了夫妻,但人鬼殊途,我不可能不管。 道士看了一眼张秀才说道:我是天庭的仙道人,你原本是我的采药童子,但你凡心未净,而且还和那尹兰有过婚约,所以,我才罚你来这尘世做一个穷秀才。 本来你是要等着渡劫后羽化成仙,但却被窟鬼纠缠,所以,这次你基本上算是渡劫失败,如果我再来晚一步,或许你现在在奈何桥上,等待排队领迷魂汤喝呢。幸亏我昨天晚上用了计谋,赶走了那些鬼魅。 五十年后,我到终南山过来接你,话音刚落,那道士手中的拐杖变成了一只仙鹤,他便乘鹤离去。 后来,张秀才再也没有娶妻,五十年后,他来到终南山,果然遇到那道士过来接他,于是便与道士各自乘一只仙鹤,返回天庭。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