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季来临,看古建筑如何防漏!

 江南一鱼6jvvqc 2022-06-24 发布于江西
一夜梅子雨,
江淮尽看海!

鉴于之前已经和大家聊过“古代房屋的选址”、“做地基的海绵层”以及“地下排水管道”等内容。今天,小涛就时下常见屋面渗漏的问题和大家聊聊古建筑是怎么防漏雨的。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制器尚象 

所谓制器尚象,是指古人制作东西的都有相应的参照(其它如动作的模仿、队形的排列都是如此)。

屋面的制法,模仿——鱼(鱼不怕水)。

一、屋顶的形制犹如鱼的脊背。

故有“脊、尾”之制。

二、屋瓦的结构犹如鱼的鳞片。

故有“鱼鳞瓦”之称。

先说屋顶。

古建筑的屋顶,简单说有:一面坡、两面破、四面破、攒尖顶、卷棚顶、盝顶等几种形式。

除了盝顶(盝是储物盒的意思,盝顶顾名思义,是房顶上可以存放东西。这种形制的古建筑,现多见于少雨的大西藏),其余全部都是倾斜的。

设计成斜坡屋面,有很多便利,比如增加高度等。

但关系“防漏雨”的原因就是——排水快!!!

试想:屋面若不积水,何来渗漏之忧?

古人说:屋面存水,必致其漏,故当以排(水)为主。

结构稍微复杂一点的屋面上,还设有排水沟。通常是沿着垂脊。

再说瓦作。

屋面铺瓦(术语叫“挂瓦”)很有一番讲究,有阴瓦、阳瓦、阴阳瓦等铺法。

规格统一的小青瓦,按照顺序从下往上一块压一块的铺,上下接压,形成很厚的瓦层,非但防雨,夏天还有隔热的功能。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中用汉代的筒瓦和板瓦复原的屋面局部

瓦有各种形制,除了常见的筒瓦和板瓦,还有瓦当、蹲兽(由瓦钉演变而来)、滴水等等。

而且制作工艺也比现在的红砖要考究很多。非但质地细腻,致密如石,敲击如磬,最主要是不吸水

否则,屋面的瓦如果像泡沫砖那样吸水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汉代“长生未央”瓦当,当面直径19厘米,筒身长120厘米

高级的就是琉璃瓦,规格比瓷器高档,质量非瓷器可比,当然琉璃瓦的使用是有严格限制的,皇宫、陵园、寺庙等方可,百姓人家无权享用。

瓦层的下面还有灰作,可以理解成现在的“防水层”,无论材料还是施工,都更讲究保质保量。

虽然依微信书写内容是先讲瓦作、后讲灰作,但实际施工是先灰作、后瓦作。

                  山西“南禅寺”主殿,唐代建筑,至今犹在

成品的古建筑,无论是北京的故宫或是山西的寺庙,500年到1000多年不等,风吹、日晒、雨淋、虫蛀……至今屹立不倒,质量无不一级棒!!!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展开,都市中传统的瓦房在推土机驶过之后,片瓦不留。偶尔在穷乡僻壤或深山老林中,看到老建筑的身影,那感情,真的是五味杂陈!

【拓展阅读】

古人是怎么防汛抗洪的

南京大暴雨——雨警or雨景?

哀老台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