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昌礼医案(七)

 一个大树 2022-06-24 发布于山东

七、加味归脾汤治愈十二指肠溃疡一例

李某,男,47岁。

初诊∶19781116日。

主诉及病史胃脘痛病史三年余,时轻时重,延绵至今。近月余病重,曾在某医院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用西药甲氰咪胍等治疗罔效,特要求服中药治疗。

诊查面黄形瘦,上偏右疼痛,每于饥饿或饱食后痛甚,有规律性的午后加重,体纳差,泛酸嘈杂,有时恶心呕叶,寐不实多梦,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X线钡剂透视十二指肠球部直接征象有龛影,间接征象可见激惹。

辨证心脾失调,气血两虚,中州虚寒。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温中散寒。

处方当归12g党参10g生口芪12g白术10g茯神12g桂圆肉12g熟枣仁12g炙远志6g广木香10g炙甘草6g石菖蒲10g高良姜5g香附12g乌贼骨30g白芍15g

二诊∶1122日。上方药服6剂,胃脘痛止,但纳食不香,泛酸嘈杂。守方加煅瓦楞30g、砂仁5g

三诊∶124日。服药12剂,精神好转,寐可,纳增,泛酸嘈杂消失。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三月余,共计服药96剂,临床症状消失。X线钡剂检查两次,龛影和间接征象消失,病愈后随访未复发。

【按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紧张,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消化自身十二指肠黏膜而致本病。这与中医学思虑过度而伤心脾的观点相一致,故治疗本病可按心脾失调、气血两虚论治,运用归脾汤加味切合病机。方中茯神、枣仁、远志、菖蒲宁心安神,醒脾和胃,可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参、芪、归、术、龙眼肉补气养血,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可加速溃疡愈合;良、附、甘草温中理气止痛;乌贼骨、白芍收敛制酸缓痛。诸药合用,对溃疡起治疗和调节作用。通过临床观察,与甲氰咪胍相比,力加味归脾汤具有效率高、疗效巩固、无副作用等优点。余近年用此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0例,有效率达100%,治愈率达79.2%

八、和解少阳、清利湿热治愈肠伤寒一例

董某,男,39岁。

初诊∶198992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劳累后露宿,次晨即感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周身不适,遂在本村医疗所按感冒治疗,效欠佳,迁延十余日,某医院化验白细胞计数、分类,其总数及分类计数均低于正常值,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O",肥达试验(+),诊为肠伤寒,用西药氯霉素、氨苄西林等治疗半月余,收效甚微。

诊查寒热往来,汗出不畅,身倦乏力,精神倦怠,表情淡漠,痞纳呆,口苦口干不欲饮,大便稀薄不爽,小便浅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缓。

辨证湿热阳遏,枢机不利。

治法清利湿热,和解少阳。

处方柴胡10g黄苓10g清半夏10g党参10g甘草3g川厚朴10g杏仁10g蔻仁10g薏苡仁12g滑石12g青蒿12g连翘12g竹叶10g生姜3片大枣3

二诊∶95日。服上方药3剂,寒热减,周身舒适,纳谷有增。予上方加减,共进药十余剂,病告痊愈。

【按语】湿温患者常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寒热往来或身热不扬,头重如裹,周身酸困,神疲纳呆,脘闷呕恶,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濡缓或兼滑象。临症将小柴胡汤与三仁汤化裁运用,效果明显。若热重湿轻或但热不寒者,重用黄芩、连翘,再加黄连、栀子清热之品;湿重热轻,症见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腹痞满者,可重用三仁及滑石,以利湿化浊,宣畅气机,再加菖蒲、藿香芳香化湿;若寒热往来明显者,可重用柴胡、青蒿再加苹果仁以利枢机若病程日久,阴津被伤,症见口渴唇燥,苔黄干者,可加石斛、花粉以滋阴生津,但须减去半夏、厚朴之温燥。本病之关键在干湿热阻遏气机,少阳枢机不利,故治当和解少阳、清利湿热为法。方用小柴胡畅达少阳之气机,以除往来之寒热三仁汤清利气分之湿热,以祛痞呆之证候,二方合用恰投病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