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 为何“贵大患若身”,“贵大患”与“身”何干?

 舞酒绿林 2022-06-25 发布于广西

第十三章文理清楚,意思连贯,可以说是老子习惯论述的三段论:先说结果“宠辱若惊”,再解释原因“贵大患若身”,然后说胸怀天下,一心为民就会迎刃而解,以达到宠辱不惊的目的。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几句就是解释“贵大患若身”。“贵大患”与“身”何干?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何谓贵大患若身’?复还自问:何故畏大患至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有身忧其勤劳,念其饥寒,触情纵欲,则遇祸患也。'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使吾无有身体,得道自然,轻举升云,出入无间,与道通神,当有何患?”“身”认为是本身肉体,不妥。

王弼注:“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由有其身也。归之自然也。”解释有点乱,也不到位。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解释:“如果'得宠’和'失宠’这两种大患真的来了,后面还跟着因它们而起的其他大患,那该怎么办呢?老子说,既然来了,那就要想一想,这种种大患都是外来的,都不是自身的,我们不应该'患得患失’,而应该看重自身的生命。那些大患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吗?如果没有自身,哪来大患?”(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43页。)“身”解释为“自身的生命”,说不通。

陈鼓应今译:“什么叫做重视身体像重视大患一样?我所以有大患,乃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会有什么大患呢?”并引述:“这一章颇遭曲解。前人多解释为'身’是一切烦恼大患的根源,所以要忘身。一个'贵身’的思想却被误解为'忘身’。造成这种曲解多半是受了佛学的影响,他们用佛学的观点去附会老子。”(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3-124页。)他说的“贵身”、“忘身”也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刘笑敢引论:“笔者以为,本章解释的关键在于'无身’之'身’与'贵身’之'身’实有不同。'’无身”之'身’重在一己之利,是世俗利益之身,必然会引起利益纠葛,祸患缠身,因此与'大患’同等。'贵身’之'身’是生命之真,是脱离了世俗利益之纠缠的真身。一个贵身胜于贵天下的人,必定是没有权欲、没有野心,不懂贪婪之人。把天下交给这样的人,才可以放心无虞。以'无身’、'忘身’而'贵身’、'爱身’,以放弃私利纠缠之身而成全生命之真身,这样解释符合本章文义,也符合《老子》全书以反求正的思想风格。”(刘笑敢:《老子古今》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80-181页。)大道理是正确的,但把“贵身”说成是“真身”又有点玄了。

这一段关键就是“贵大患若身”。怎么理解?按字分解:“贵”,即看重,不是贵重、高贵之意;“患”,即忧虑,忧患,患得患失的意思,不是灾祸或祸患;“若”,即如此、这样,不是如果、好像;“身”,即为自我,不是本人和身体之意。这句话直译就是:看重忧患如此自我;意译则是:受宠或受辱都感到惊吓,就是因为太看重、太忧虑自我得失了。

这一段说明了“有身无身”、“有我无我”、“有私无私”与“患得患失”的关系。老子也是自问自答:什么叫“太看重自我的患得患失”?我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患得患失?是因为我有私心,当我没有私心的时候,我还有什么患得患失呢?也就是说,当我“无身”、“无我”、“无私”的时候也就不会“患得患失”了。这就是“大患”与“身”的关系。得宠也好,受辱也好都不会惊吓——宠辱不惊

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出于《 新唐书·卢承庆传》:“初,承庆典选,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庆以'失所载,考中下’。以示其人,无愠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意思是,唐太宗继位初期,有个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很有才华。唐太宗很欣赏,提他为吏部负责考察官员的员外郎。按唐朝考察制度,被考察官员分成9 级,最优秀的为上上,依次为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最差的是下下。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漕运官,也就是古代督船运粮的官。这个人在运输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里,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个中下。并把结果告诉了他,运粮官没有半点怨言,照样兢兢业业地搞好工作。卢承庆进一步调查核实,那次船翻了,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造成的意外事故,不是督运官力所能及的,遂改为中中。改评后,这个运粮官也没有特别高兴。卢承庆非常赞赏他,并且说:“宠辱不惊,应该给他评中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