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洁洁赢 2022-06-25 发布于安徽

成都地铁3号线上施工的工作人员意外挖出了一处古墓。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经络漆木俑和失传已久的扁鹊医书,蜀锦提花织机模型轰动了考古界和医学界。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西汉时期的经络漆木俑

考古专家到场后,发现这座古墓位于地下7米,根据墓葬的结构判断为应该是一座汉代时期的,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了。

像这种保存完好的汉代古墓在四川盆地少之又少。专家回头看到大量的淤土,心凉了半截,这座古墓曾经被盗掘过,淤土是从盗洞滑落下来的。

正所谓危机背后就是转机,考古勘探人员无意中又探出2座同时期的墓葬,大家伙儿重新燃起了希望。这3座古墓从北向南依次排列,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家族。

、1号墓为双棺合葬墓,出土物品有耳杯、盘等。跨越2000年的古物上漆依然光鲜亮如新,漆器底部带“景”,判断为楚国名门望族之墓。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简牍

当工作人员对1号开始清理时又发现了两个早期盗洞,更让大家绝望的是椁室里出现了矿泉水瓶。

失望归失望,工作还要继续,取出椁板被一个个吊起,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这些2000多年前的椁板竟然都是保存完好的。

大伙儿懵圈了,有经验的专家解释:这座墓使用了青膏泥,才能被屡次盗掘的古墓经历2千年的苍苍依旧能保存完整。

何为青膏泥呢?又叫白膏泥,学名微晶高岭土是秦汉时期墓葬常用土,质地细腻,潮湿时呈青灰色,故称青膏泥。粘性大,分子紧,有很强的防腐作用。

清理完椁室上半部分,发现了好几个漆木器和数个色泽鲜艳的木牍。

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已经遭到了盗墓贼的盗掘,墓中为何会出现这么多珍贵文物呢?难不成之前出现的矿泉水瓶不是盗墓贼留下的吗?而是施工人员不小心掉下来的?

随着清理,考古人员清理出2具棺木,然而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1号墓一大一小应该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工作人员又发现了有几块棺木底板翘起来了,拆除底板,下面还有一个夹层,这一下考古队员惊喜万分。

打开1号墓的夹层以后,里面却只有几枚铜钱,还有黑色的木条,起初大家以为是漆木器,然而仔细端详木条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原来是目录。1号墓出土了50枚简牍,内容初步确定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

牍:指古代时书写用的木片,同时牍也是古代一种乐器名字。

、3号墓出土了920枝竹简和有一具裸体经络漆木俑,震惊了考古界和医学界。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竹简

下一步先发掘了相对容易的3号墓,揭开盖板,底部同样有夹层分为两部分,盗墓贼盗了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依旧是完好的。

夹层里的积水沥干后,显现出来大量的随葬品,都被一层厚厚的泥土包裹着。考古人员一时间很难分辨。

让大家震惊的竟然是一件漆木人俑的出土,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是个裸体人俑,体型完整,体积相对小了点。

何为漆木人俑?一件用于中医研究的人体模型。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经络漆木俑

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这具经络漆木人俑身上竟然标注了,很多细小的文字,文字标注的位置不像是经络,应该是穴位。

让专家们疑惑的是中医研究史上明明记载zui早的经络漆人俑创始于北宋年间,由翰林医官王惟铸造的。

然而北宋的经络漆人俑早已不知去向,如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具明代的仿制品,但依旧算传统医学的稀世珍宝。

3号墓出土的经络漆人俑比北宋整整早了1000多年,很难想象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与类似的工具。

在3号又出土了920枝黑色竹简,仔细辨别后发现应该是一部古代的医学著作,作者叫敝昔。

敝昔是谁?是墓主人吗?考古专家通过深入研究西汉早期的文字发现敝昔在当时也叫扁鹊,这只是大至判断。

其中含有很多医学理论和100多种各种疾病的调理方法,在世界上首次发现。

出土的9部医书内容分析,

部分医书可能失传已久的中医扁鹊派经典书籍。

《五色脉诊》之外其他8部医书没有书名。

、比较复杂的2号墓zui后打开的,出土了大量的木牍和4部蜀锦提花织机模型,填补了中国丝绸纺织技术的考古空白。

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是一次轰动考古界与医学界的重大的发现

蜀锦提花织机模型

考古人员zui后揭开了2号墓的椁室底板又是满满当当的随葬品。细心的工作人员用海绵一点一点把夹层的水吸收后发现了4件结构不同,功能不异的蜀锦提花织机模型。

蜀锦提花织机模型为竹木制成,结构复杂,精巧、保存完整,一些部件上还残存有丝线和燃料。

成都老官山汉墓里共清理出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出土漆木器240件、陶器130件、铜器100件、木器140件。

出土的随葬品保存如此完好,这与这种特殊的丧葬习俗有关。棺室均由50多CM厚的楠板镶嵌而成。再用青膏泥包裹,椁室内还垫了有厚厚的棕垫。

墓葬封土粘性较好,保水性强,使得墓葬一直处于饱水状态因此众多珍贵文物地底下经历2000年的苍苍,依然保存完好,安然无恙。

真心为古人的智慧点赞!也为这座墓设计者的智慧点赞!如果没有夹层文物早被盗墓贼洗劫一空了。

安葬时候用的青膏泥和棺椁下面还有准备了夹层,把所有的随葬品放在椁板底下的夹层用心良苦啊!

出土的文物来看个个都是奇珍异宝,医学界与考古界的一场重大的盛宴。

经络漆木俑与9部医学典籍一同出现,可能墓主人生前从事行医和教学方面的职业。

也证明了西汉早期我国的中医针灸学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蜀锦提花织机模型的出现,告诉了我们西汉早期蜀锦织造早已进入作坊式生产阶段。

这座2000多年的古墓出土了620多件随葬品,让我们认识了西汉早期的纺织技术和中医针灸学的繁荣和昌大。

大墓历经2000年的苍苍完好的保留下来,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带给我们千年不腐的惊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