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研在线】温健康:2022年新高考试题分析

 健康晓语 2022-06-25 发布于河北

(2022·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文: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温老师解读:

①、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②、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事实概括。)③、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总观点)④、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分论点一:自身完善。)⑤、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分论点二:转化创新。)⑥、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分论点三:世界眼光。)⑦、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分论点三的具体阐释。)

①、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分论点四:民族的也世界的。这是从辩证的角度立论。)②、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结论句。)③、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点睛提升句)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总结:

1、材料共两段,十句话。两句概括事实,一句是总观点。三句递进关系的分观点。一句分论点的阐释。一句从辩证的角度的分论点。一个结论句。一个点睛句。

2、提分论点的角度:

A、自身完善的角度,这是纵向的角度;

B、转化创新的角度,这是横向的角度;

C、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是着眼时空和将来的角度;

D、一分为二,辩证分析,这是哲学的角度。

3、提论点的句式:

A、既需要……也需要……

B、要……

C、不仅要……还要……

D、不是要……而是要……

4、成语:

A、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B、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

C、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试题解析: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答案C

析:A,“宜师古圣贤人”,没有创新,与材料一中总观点“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合;

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与“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合;

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与材料一中分论点四不合。

C、“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学习吸收世界思潮,与分论点二吻合,“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与分论点二吻合。与总论点也吻合。故选C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4分)

审题与解题思路: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与村料一中的哪句话意思相吻合?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2、“现已成为……黄金准则”与材料一中的哪个观点相近?总论点分论点一

3、“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与材料一中哪个观点吻合?分论点二和分论点三

温老师的答案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句话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事实)

②、这名话现已成为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总论点)

③、《论语》中的一句话能处理现代的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和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分论点一)

④、这本是儒家修身的一句话,却成为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了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能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分论点二)

⑤、这名话成了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了围绕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能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分论点三)

参考答案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就是说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体现了理性思辨换位思考的古代哲学大智慧。

②“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