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谈话

 外面都有啥 2022-06-25 发布于四川
做完航空展后,由于带了一些实验器材无法坐地铁,所以,就打车回去。一般来讲,我只要不忙都会和司机聊聊天,这样我可以对周围人们的生活有认知地更新。
师傅和我同岁,开一天休息一天,开的这一天要开18个小时,这是非常大强度的工作,我以前在工作的时候,也时常有这种不规律的生活,所以能够理解师傅开车的不容易。
平均下来,每天的工作九个小时,我问了一下,这样的话,每个月会有多少收入呢,他说这不好说,要看运气好不好,还有跑得怎么样了。
我再问,如果用一年来看呢,平均到每个月会有多少收入呢,他说差不多五六千元钱吧。
我听过一个数据,咱国家还有6亿人,也就是差不多一半人月收入1000元,这么听起来,还算好的。
在成都,我不知道什么收入才算是中等收入,预计应该在10000的样子吧,那么师傅的收入是进入不了这个等级的。要是他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讲是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的话,那么他们家的平均收入是算低的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生活条件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其实,一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应该是这个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才对,当然除了那些比较懒的司机,因为他们熟悉这个城市,同时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换取自己的酬劳。如果达不到中等水平,只能够说明,经济不景气,打车的人没有那么多。有人讲,不对呀,为什么不是开车的人多了呢,或者出租车多了呢。当然不是的,在一个城市里,买车的远远少于人口数量。成都常住人口已经达到2100万人以上,还有很多流动人口,车辆保有数是500万辆。
所以,上下班高峰几乎不容易打到车,说明出租车并不多,平时打车也是要等一会儿的。再者公交挤爆头,电瓶车,自行车挤在车道上。说明他们一般不打车。
出租车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方便而快捷,只是收费相对挤公交地铁高一些,但远远低于自己保有车辆,却还是无法让从业者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原因是大量的人包包里的钱不足以支撑他们随意的打车吧。
说完这些,我问师傅孩子多大了,是不是在读大学呢,他说已经在工作了。说孩子读完初中,说啥也不愿意读书了,就读了技术学校,毕业之后,没有学到什么技术,对工作还要东选西捡,现在收入还无法养活自己,需要家长的补贴。
师傅说,他非常希望孩子能够上大学,因为他们家还从来没有出一个大学生呢。
这话说出来,让我心里一酸,因为身边的朋友们,哪个没有上过大学呢,哪个孩子将来连大学都上不了呢,不同的只是,是出国上,还是国内上,是上985,还是211而已。
为啥差别这么大呢,这可能就是幸存者偏差吧。
希望我们的义务教育能够慢慢实现,让孩子对探索这个生机满满的世界感兴趣吧。
我一直认为,不喜欢学习是环境带给孩子的结果,而不是孩子一开始就学习不好,讨厌学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