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多地高温黄色预警,最高超40℃!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尽快送医!

 茂林之家 2022-06-25 发布于湖南

热!热!热!最近几天,“热哭了”成了很多地方人们的口头禅!

天热也伴随着中暑的发生,而热射病作为最严重的中暑类型,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尽快送医!

连续10天发布高温预警,席卷20余省份

据中国天气网6月24日报道,近期,我国北方多地高温热浪肆虐,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同期少见,中央气象台已连续10天发布高温预警。

中国天气网发布的“全国热哭预警地图”显示,自6月24日开始三天,超20省(市、区)将接受高温酷暑的“烤验”,河南、内蒙古、新疆的一些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

其中,河南大部、河北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陕西东南部等地以及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部分地区为本轮高温的核心区域,烈日炎炎,体感温度或超过37℃,局地甚至超过40℃,而且这一带区域夜间气温也居高不下,小伙伴们将体验“白天黑夜连轴热”。

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西南部以及海南等地体感温度超过35℃,加上空气湿度较大,非常闷热,桑拿感明显,当地小伙伴可能大汗淋漓,仿佛瞬间“融化”。

近期多地报告热射病患者

6月23日据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济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均接诊了热射病患者。

6月23日据福建卫生报报道,福州的两位小伙在户外长跑,先后出现意识模糊的症状。所幸身边还有跑友,立即将两人送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检查,两人患上的是热射病,所幸抢救及时,脱离了险境。

6月16日据长沙晚报报道,33岁的谭女士参加公司举行的8公里“快乐跑”比赛,跑了两公里后,突然感觉全身不适,头痛头晕。休息5分钟后,她忽然晕倒,伴呕吐、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至39.5℃,同事紧急把她送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初步诊断其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

高温或者桑拿天,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很多人认为多喝两杯水,吃点解暑药,歇一歇也就过去了。

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重症中暑按严重程度依次分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忠杰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北京市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李毅贤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强调,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情况就是热射病。特别是每年进入伏天后,门诊热射病的急诊病人都会增多。

这是由于环境散热机制不好,造成人体汗腺功能缺失,热量发挥不出去,引起人体温度急剧升高,可能达到40℃以上,进而引起中枢功能异常、意识障碍、脏器衰竭等,甚至可导致死亡或残疾,经常在室外作业的人群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这两类人最易出现热射症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忠杰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指出,有两类人最易惹上热射症:

(1)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作业、体育锻炼和比赛等青壮年;

(2)虽没有进行剧烈运动,但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如老人、小孩、产妇等,在通风条件较差、湿度环境较大的环境中,也容易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惊厥,最后发展为热射病。

何忠杰医生介绍,热射病的病诊标准是: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强力劳动或运动的病史;体温达到40℃;伴有意识障碍,往往伴有休克。

当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人员出现面色苍白、面色潮红、精神或行为异常、自觉身体不适等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测量体温可早期发现热射病。

“由于热射症早期仅表现为体温有点高,意识虽然出现障碍,但短时间能清醒,所以很容易被认为没事了而被轻视,其实这时损害才刚刚开始。”何忠杰医生指出,严重的致死性损害其实要在后续几个小时才表现出来,一旦损害出现发展迅速,如果救治失当,会在中暑症状出现后的12~24小时内发生死亡。

热射病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出现凝血功能异常;伴有横纹肌溶解、肌红蛋白尿;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损害等。

热射病急救:抓紧降温!

何忠杰医生强调,热射病急救,要迅速降温。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移到空调房间。在腋窝、头部、腹股沟大动脉明显处放置冰袋或30%-40%酒精涂擦,同时用电扇或扇子等吹风快速散热。

意识清醒者,可让其饮用些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

出现心脏骤停要立即做心肺复苏。同时联系120转运有血液净化治疗条件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通常要在2个小时内把患者体温从40℃以上降低到38.5℃以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