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母戊”不是“后母戊”

 华夏文明 2022-06-25 发布于山东

“司母戊”不是“后母戊”

 

司母戊鼎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得名,后来有人认为应该叫“后母戊鼎”。后来有人认为应该叫“后母戊”,据说是因为“戊”的儿子尊称自己的母亲为“后”,并且古代司和后的写法一样,在甲骨文中,字的方向有一定的随意性,司也可以是后。

个人以为后母戊的说法是错误的。

为什么说后母戊的说法是错误的呢?原因很简单,在商周时代和此前时期,后从来不指帝王的妻子,而是用来指一方的君主,其地位甚至高于王。在《尚书》中,舜帝接见的是“群后”,由此可知这里后的地位仅次于帝。在《诗经》里,把文王武王称为“二后”,应该有一定褒扬的意思,无论如何,后并不指君主的妻子。

比如周太王、文王等妻子的称号为“妃”,不只是太王文王,就是黄帝的正妻也是妃,娥皇女英也是湘妃。因为当时后是地位仅次于帝的一方大员,舜帝接见的就是群后。

据《史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可见无论是黄帝,还是帝喾,或者舜帝,他们的妻子都被称为妃,没有被称为后。

“后”什么时候开始指代君主的妻子了呢?是在汉代之后,“后”才成为帝王妻子的称呼。

有人以为,“后”的意思是伟大的,就像皇天后土,其实这是误解。在这里皇和后是借用人间称呼表明天地的关系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