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心周六 | 《至少还有书》:一个人读的书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们自身

 小一大书悦读会 2022-06-25 发布于北京

信息大爆炸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已成立12年的小一大书悦读会

每日精选五色高分好书

提供丰富优质精神食粮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悦


2022年分享的第176本书 | 第2498期

豆瓣评分7.7分,276人评价

「内容简介」


《至少还有书》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的读书记录。帕梅拉拥有一本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的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她择取记录在“鲍勃”中的21本书,讲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获取的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

从《审判》《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莱希曼》《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书籍永远是她的依靠。是这些书让她懂得享受孤独,变得果敢,不再被世俗绑架,认识人间情感的真挚或粗糙,也勇于接受惊心动魄的冒险。从被动接受指定书目到对不喜欢的书或人说不,对从隔着书本在安全距离感受黑暗到真正认识黑暗,从遁入书籍逃离现实到与书相伴成为自己,是书让她从一个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小读者成长为谨慎的择书者、老道的阅读者。

「著者介绍」


帕梅拉·保罗,《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纽约时报》图书栏目负责人,《时代》杂志专栏作家,文章见于《经济学人》《今日心理学》《美丽佳人》等刊物。著有《枕边书》《婚姻与婚姻制度的未来》《色情消费启示录》《做父母》等。

「原文节摘」


1.这本读书笔记仍然属于我的私人领地。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日记。它既与我相关,也与我无关。它既是非个人的,也是极具个人意味的。以我的情况来说,它给一个幻想在未来成为作家的人提供了充足的先决条件,比一本真正的日记要强得多。比起我年少时的任何一本日记,“鲍勃”陪伴我的时间都长得多。我现在依旧记日记,原因在于,日记容下了我想忘却的一切——一段段无果的单相思、一次次朋友间的争吵、一场场对大学入学考试的担忧;“鲍勃”则记载了我想记住的事——在遭遇上述一切时,我正读的书。

2.“书籍的麻烦在于,”珍妮特·温特森的母亲曾忠告她,“当你知道它写的是什么的时候,一切已经为时过晚。”这句话说得非常准确。我们或许会读到不应该读的书,发现成年人不想让我们知道的事情。我随后意识到,书籍就是一个获取违禁知识的途径,是一把无论你是否完全准备好,在别的方法不明的情况下进入成年的钥匙。我真是一个傻瓜,竟一度放弃了这个权利。

3.一个人读的书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他们自身,因此我常常控制不住地想要知道别人在读什么书。大多数人都是如此。在地铁上,我们把脖子伸到邻座的私人空间;我们假装系鞋带,为的是看到队伍中另一人手中书的名字;我们试图破译别人的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的内容。电子书最讨厌,因为很难清楚地偷窥。你会忍不住想喊:“能给我看看封面吗?我想知道你在看什么书。”

「悦读者荐」



1.为什么读这本书?
一开始,打开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和封面,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后来看了目录,误以为这是要介绍21本书的书,类似于书评,而大概浏览时,觉得书大抵不错,想要看看一个爱读书的人是如何品评这些书的,也希望可以通过她的筛选,为自己再选定一些图书。

2.这本书讲的是啥?
结果发现这本书并不是书评集,而是和书有关的生命痕迹的集合,它提供的是一个个不同时间节点的入口,让读者可以抵达作者生命的一个个特定时刻到过的地方,无论是心理意义的,还是地理意义。它记录下来了作者为什么决定读一本书,在什么场景下读的一本书,而这本书又引导她飞向了何种心境和世界。

3.我得到了什么启发?
我也想拥有一本这样的读书笔记,这本书启发了我的思路,即不仅仅是关注图书本身的内容,而是要将图书和个人生活做出关联,如果可以,将更多的人和事纳入。作为一个与书相关,而更重要的是与人相关的载体。

阅读其实是很私人的事情,我认为能够彼此分享图书、交流读书心得的,都是亲密的关系。一个人读的书很大程度反映着他们自身:关心什么,过着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但阅读又让我们彼此联接,且没有更好的捷径。

每个人一生能读的书,数量有限,而一生选择的书籍不仅显现出不断形成的兴趣和品味,也显现出了我们的欲望、我们的源动力、我们没法回避的问题。而一个让其更好显现的办法是用纸笔记录下来。

你为什么读书?这个问题是明摆着的,但值得你多次去问自己。你会发现,在不同的阶段,你读书的原因会变化。而且有时候变化只在一个瞬间,类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五色图书,五彩人生,愿你享受阅读之乐,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
悦读者:一一
编辑:花蛤
头图:JOE

审校:GG.Garden

曾抚慰作者的某一本书,也必将在某一刻治愈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