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类研学如何设计与实施?40家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案例来了

 渐华 2022-06-26 发布于山东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是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

今天的内容小研总结了部分中小学试点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成果。

从研学资源、实施途径、课程化建构方面分析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策略。

希望能对提高和丰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效果与内容有所借鉴~

01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目的

(1)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理念。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依托自然资源认知自然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在生态环境中培养自然感情,感知自然生命力,增强文明旅游意识,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2)健全学生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使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密切联系生活。

在自然环境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学会生存生活,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塑造健全人格,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当前电子产品充斥着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使之过多在虚拟世界中获取认知。

自然研学旅行则利用自然进行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3)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亲近自然、感知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意识。

促进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对课堂教育教学进行良性的补充。

文章图片2

02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实施

1.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场景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开展需要依托各类活动场景

近年来,自然教育研学旅行打破了游览观赏的单一形式,创设出更多的场景体验活动。

主要依托研学旅行基地、旅游景点开展,同时也涌现了一批营地教育,使形式与项目更为丰富。

(1)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基地。

各资源单位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特色,研发研学旅行的学习材料。

合理有效运用乡、市、省、国特色自然资源,积极建设和打造富有地域风格特点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

(2)常规自然旅游景区。

自然景区是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目的地的最佳选择之一,自然景区条件较为成熟,有着自身独有的自然文化资源。

比如一些森林公园、风景名胜景点等,能够直接依托景区的建设,设计自然教育研学活动项目。

(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营地。

目前我国营地建设从国家级到省、市、县都有较大发展。

以当前较大的40家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营地为例,运营模式以公建公办为主,兼顾公建民营公私合作

但不同地域营地之间的营地基础条件差异也较大,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的营地实践会受到地域限制。

文章图片3

2.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实施路径

随着研学旅行的逐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部门、旅行社等都在不断进行探索,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不同的研学内容与实施路径有着不同的组织机制与方案。

(1)单位联合机制。

单位联合机制即拥有自然资源的单位与教育单位相结合,由自然资源单位提供研学场地、做好接待。

教育单位依据资源情况设计适宜的研学活动方案,即开展自然研学的主题、目标、内容、评价等。

(2)学校自行组织。

学校自行组织的路径,除了自制研学旅行方案,还需由学校自行选择自然目标地,安排研学行程,安排交通住宿。

由学校主导研学路线,自行开展活动。

文章图片4

3.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建构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需有课程体系支撑才能持续发展,将自然研学活动课程化,更有利于实现研学教育的目标与价值。

(1)结合学生学习学科的研学课程。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背景,学校将研学旅行融入学科综合实践课程中。

设计出包括研学地的选择、活动准备、过程设计、总结评价等具体可行的研学旅行方案。

(2)基于自然地域特色的研学课程。

由具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单位与学校共同构建研发中心。

探索研学课程,创设研学主题,精编教材,高效、科学进行课程开发,推进地方特色自然研学课程形成。

(3)依托自然教育营地的研学课程。

目前,国内研学营地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大部分营地实施“3+2”“2+3”模式

即用5天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

自然教育营地在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化,营地工作者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提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与特色鲜明的研学课程。

文章图片5

03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创新策略

1.构建云端研学平台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研学旅行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云端自然教育研学旅行快速发展。

利用互联网进行远程的自然体验,可以实现研学资源的跨市、跨省、跨国连接。

突破局限,拓展视野,探索更多的国内外自然资源。

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学校,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亦可减少线下研学旅行途中不可避免的对自然资源的损坏。

利用云端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云端平。

如网络直播、录播等创新研学方式,进行在线自然研学旅行。

有效连接学校与自然保护区、自然研学营地等组织机构和教育机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方便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文章图片6

2.整合各类特色研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省份地区都有各自的自然特色。

将各省、市、县、乡等资源整合,同时与“五育”融合,并融合不同学习理论与内容,统筹协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1)利用基地特色资源。

各自然基地根据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自然景区等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特点,打造主题鲜明的研学示范基地。

或按照不同教育目的,打造成各具特色、主题鲜明的自然教育研学基地,最终建设出一批批优质示范基地。

(2)改造乡村特色资源。

利用乡村自然资源,融入自然教育,厚植本土研学特色。

地处偏僻区域、乡村的地区,积极利用其自身自然文化资源,深挖地方文化并加以改造,开展县域乡村互助,如开展学生走访历史名村、红色乡村。

建设德育庄园,设立劳动教育项目,改善乡村学校研学旅行活动资金短缺及措施不完善的短板。

(3)结合各类学科教学资源。

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的内容不仅是自然环境,同时也会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学科领域;

用开放的眼光去汇集研学内容,除了一般性的自然文化资源,同时融合数、理、化、史、地、生等学科领域资源,使自然研学旅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和有深度。

文章图片7

3.培养自然教育研学旅行专业导师人才

自然研学旅行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较为广泛。

除教育、旅游知识外,农林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也会对活动的开展有益。

目前研学旅行导师专业化还不够强,有些研学导师缺乏应有相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的能力,以及组织活动、协调运行、保障实施等方面的能力。

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要将相关课程知识相互融合,这样能够更加适应符合研学旅行市场人才的需求。

相关单位要搭建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

建立研学旅行专家库,成立自然教育联盟,为高校和行业机构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利用高校平台,让专业教授开展理论培训课程,并颁发结业证书等。

让研学导师有学习的平台与途径,逐渐形成骨干专家与有专业认证的志愿者相结合的研学导师队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