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独霸"舞台破天荒(文/张垣)

 百年yesuo 2022-06-26 发布于江苏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独霸"舞台破天荒

作者 || 张垣

时间:6月16日上午9点半;

地点:海门区三星镇文化站小剧场;

事件:退休教师聚会日。

就在这个背景下,我这个八旬老翁被负责人徐校长看中,邀我为老朋友唱几段戏,把小舞台交给我处理。哈哈,舞台背景墙赫然出现两句话:唱响补天戏,当好补天人。这是专为我这个补天戏曲社创始人设置的,我好光荣啊!

工作人员为老同志们发了节目单,红色的,好喜庆,我一看,就是我即将登台演唱的六个剧种的经典唱段。此刻我心潮起伏:徐校长工作做得多细致,我得有担当精神,一定要使出浑身解数,为听众们献上好戏!

第一个节目我选的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唱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早在1953年冬,我就观看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会了"我家有个小九妹”,不过那是袁雪芬的袁派。今天我唱的是傅全香的傅派,尽管她俩是同一科班四季春班培养出的独创自己流派的名伶,但袁派质朴细腻,傅派激越俏丽,我就努力朝激越俏丽上靠,虽然不够到位,但得到了大家的热烈鼓掌,我好激动,趁此机会我讲了柔美越剧号称中国第二大剧种的来龙去脉,普及一点戏曲知识,也是补天人的责任哦!

黄梅戏虽是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祥于安徽安庆的地方戏,但是自从上世纪50年代《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三部曲走进银幕后,也吸引了海门人。接着我推出了《女驸马》中的"夫妻恩爱花好月圆" ,此曲喜庆,我曾在一位学生的婚礼上唱过,今天引吭高歌,自感轻松,歌罢,祝听众们夫妻恩爱花好月圆,大家开心地笑了,掌声也响起来!

此刻,南通老干部局领导来三星视察,正巧我在演唱锡剧《双推磨》,这是我最喜爱的只有两个角色的对子戏,早在初中时代寒假时,我就参加大队文艺宣传队演唱过此戏,今日里推出此戏的经典唱段"一人牵来一人拗",我一赶二,分唱男主角长工何宜度和女主角苏小娥的唱段,一刚一柔进角色,得到老干部局领导的夸赞,我好光荣。

上海的沪剧也是海门人喜欢的剧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这部由沪剧大师丁是娥担纲的根据赵树理小说《登记》改编的沪剧《罗汉钱》,唱进了京都戏曲观摩大会,是宣传新中国第一部部《婚姻法》的生动教材,荣获金奖,不久走进银幕,我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燕燕说媒"的紫竹调。今日男唱女角,反串献丑,一会儿是天真的燕燕姑娘,一会儿是纯朴的婶婶,反正台下都是自已人,大胆地朝前走,得到了喝彩!

紧接着是海门的文化品牌海门山歌剧《淘米记》的对唱。我首先介绍了1957年3月17日,由季秀芳、刘季方、萧行芳三人联袂的《淘米记》,淘进了首都怀仁堂,得到周总理的肯定。因此于1958年8月5日,催生出一个新剧种,成立了海门山歌剧团。我以一男一女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的[对花调],台下观众都熟悉,我在台上唱,观众在台下和,一唱一和,气氛好热烈唷!

最后一曲是京剧《龙江颂》,我首先朗诵了这段唱词:"手捧宝书满心暖,一轮红日照胸间。毫不利己破私念,专门利人公在先。有私念近在咫尺人隔远,立公字遥距天涯心相连。读宝书耳畔如闻党召唤,似战鼓催征人快马加鞭!"这是剧中的龙江大队女支书江水英带领社员学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时的唱段,我不仅在银幕上欣赏过,而且在2010年5月世博会召开期间,参加上海的一个京剧活动,耳闻目睹著名演员李炳淑献上的此曲,字正腔圆满满正能量。从此我经常跟磁带碟片学此曲,总算学会了,今日反串演唱,虽不到位,但观众席响起了掌声。以其说是为我鼓掌,倒不如为戏中主人公江水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喝彩!

不知不觉中,我唱完了徐校长要我唱的6段戏,画上了句号,算是完成了任务,一身轻松。但热心的朋友们似乎不过瘾,要我再来一曲。这是千年难碰的机会,我顺应观众之爱好,讲了戏曲健身促寿的好处。我退休19年,天天听戏看戏唱戏,自娱自乐,赶走寂寞,赢得健康,19年没进过医院,80岁记性仍好,能倒背如流唱戏,于是呼应开头的《梁祝》,又献上《楼台会》中祝英台的"记得草桥两结拜"的叙事唱段,一呵作气,把几十句唱词推出来,唱得双眼湿润进角色,朋友们的喝彩声使我返老还童。

独霸舞台破天荒,

六个剧种七段唱,

八旬老汉一人扛,

怎不叫我心花放!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