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工文化研究》简介

 國學網 2022-06-26 发布于贵州



​   中华古史悠久复杂:共工文明为何只成传说?夏朝文字为何杳无痕迹?印度河文明由何而来?殷商文明怎样突然出现?7300年前的双墩字符和3600年前的感桑字符为何为共工水文字?三星堆文明源于谁手?哈拉帕文字由何而来?到底中华文明之根源起于何方,昆仑墟究竟在哪里?中国、华夏之名因何而来?《易》起何年谁手?甲骨文是否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总之,三皇五帝之文明如何补遗、连接?总之,如何实现中华文明生生不息,连续不断?

   何为"共工"?共工是职务名,相当于今天的国务总理,从事国家百工之职。共工有时也代表人名,古代都这样,如炎帝、黄帝既是职务名又是人名。共工有时还代表部落名。一世共工是《山海经》中的陆吾。其与农与文与巫神有不解之缘。从事百工的共工作业世代不辍,但帝王却不断更迭。虽帝位轮流,但代代先贤创建的文明总如车轮而滚滚向前推进,致使共工传说经久不衰。  

    2022年元月由中国经济日报出版社岀版的《共工文化研究》,著者水书研究专家韦章炳,贵州省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编。该书共45章53万字,其分"共工与三皇五帝"和"共工与中华古文明"两大篇,作者站在民族学和民俗学高度,巧妙发掘数千年不变的历代文、农先贤共工创下的文明,运用中国的易经起源、创字理论,以及《山海经》固有的“夏三音”文字理论和水族文化,为您架起通向1.1万年前的豨韦古帝时代,徐徐撩开中国先夏文明的神秘面纱,前无古人地揭示了一些中国悠久的惊天历史谜团,再现华夏先民的文化、政治、图腾、等的发展脉络,让您领略先夏时期的社会变革原因和始末和民族民俗形成的根本原因。带您穿透万年华夏历史时空,领略太古之混沌,对华夏数千年的"兄弟之争"和民族之花的形成有个全新的了解,全面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始未和玄妙因果,从而增强新时期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共同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