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苦开垦半世纪的北大荒,为何21世纪要退耕?粮仓会受影响吗?

 明白呀明白 2022-06-26 发布于北京

说起北大仓,许多老一辈的人可就不困了,这里是我国最肥沃的黑土区,年产粮食产量稳定在400亿斤以上,足够养活1亿人,同时也是在荒芜时期,许多退役军人和知识青年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地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文章图片1

就是这样一个好地方,如今却要停止种植,直接退耕还荒。但是,这难道不会让前人们半世纪的辛苦化为乌有吗?北大仓变回“北大荒”之后,出现的粮食缺口又该如何填补?

北大荒“开荒”始末

在全球一共有3大黑土地区,土质最好的在乌克兰,但因为受其战争波动影响,所以这块土地没有悉数被开发出来,排行第二的则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这也是美国大规模农场如此多的原因,排第三的就是我国东北的黑土地,这里生产出来的大米,颗粒饱满,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文章图片2

但早期的东北黑土地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因为当时的东北属于清朝的龙兴之地,为了防止普通民众“污染”到满清祖宗的龙脉,所以在很早以前,东北那块地方几乎无人问津。

这种情况持续到清朝灭亡,民国初期,军阀割据,中华大地战火不断,许多在关内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带领妻子儿女“闯关东”,许多华北地区的老百姓在那段时间相继涌入东三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去往东北开垦的人才逐渐多了起来。

文章图片3

虽说如此,但此时的东北地区,还是没被全部开发出来。

因为这里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季气候寒冷,耕作期异常短暂。北大荒受到西伯利亚气流影响,所以这块地方在气温最低时可以达到零下40度,此外这里还有面积巨大的沼泽区,稍有不慎,人就会掉进去,爬都爬不出来。

在1954年,王震将军前往黑龙江探望之前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志愿军,此时的志愿军正在那里修筑森林铁路,当王震将军看到黑土地上肥沃的土壤后,特别激动,心想如果把这些土地给利用起来,那岂不是比黄土地的肥力强好几倍?

于是王震将军回去就评估了一下这个项目的可行性,并且还写了一份报告递交给中央,在忙完了鹰厦铁路的抢修工作后,王震将军立马撰笔成文,写出了《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的请示。

文章图片4

王震将军

他在报告里详细描述了东北黑土地的优良品质,非常适合搞半机械农业化,土地有机质含量高达7%,土壤肥沃到种啥长啥,即便北大荒的环境恶劣,但为了保证我国充足的粮食供应,我们必须要把这块土地给开发出来。毛主席在看完了他的报告后,直接批准了这个项目。

文章图片5

于是在1956年,王震将军亲自带队,率领铁道兵的七个师奔赴北大荒,因为王震将军之前主持过的工作,所以这个项目对于他来说轻车熟路。

紧接着又有大量知识青年和科研人员远赴黑龙江,参与北大荒的建设工作,这些人在冰天雪地里挥洒着汗水,奉献着青春。

进入北大荒后,人们发现这里的地形并不适合机械化作业,于是人们硬是靠着两条腿,在荆棘丛生的北大荒艰难运作,经过日积月累的重整土地,终于开垦出了一个个农场,除了地形以外,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水井,人们只能把水泡子里的水过滤一下用来做饭,有时候在水潭里洗完澡,又落得一身泥。

文章图片6

在一干人等的共同努力下,北大荒终于被开发成了北大仓,这里也成了国内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商品粮基地。不仅提供粮食无数,更是为东北人民增添了许多岗位、机会,“北大荒”三个字也变成了一种“精神面貌”,被全国人民所赞颂。

文章图片7

然而,在2001年的时候,国家突然叫停了这个项目,一时间大量土地出现退耕还荒,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要退耕还荒?

上面咱们看到的都是北大仓好的一面,事实上,人类的开垦行为虽然征服了这片桀骜不驯的黑土地,随之而来的“罚单”却让人类吃够了苦头。

首先是水土流失的问题。当年,人们为了在黑土上开垦破坏了大量植被,导致植物对土地的抓取力不足,容易被雨水冲刷而流失。

而黑龙江地带的降水又主要以暴雨的形式于夏季出现,径流集中,破坏力极大,很快就让大片良田变得沟沟壑壑,触目惊心。

文章图片8

更严重的是,东北的黑土地主要是以冻土形式存在,而冻土的形成是很困难的,每当洪水冲刷,就会导致土地中的冰层融化,形成恶性循环。

文章图片9

有数据显示,北大荒的黑土层已经从最初的80~100厘米,流失到了90年代以后的20~30厘米,尤其是1998年大洪水,直接让松嫩平原颗粒无收。后来经过检测,北大荒黑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再这样继续开发下去,说不定北大荒真的就变成荒芜之地了。

而水土流失随之带来的生态问题,也给了人类一个重大的下马威。不仅粮食产量发生锐减,失去的植被也无法再稳定气候,导致在那些年间的北大仓,时有异常气候和自然灾害发生。

文章图片10

此外由于湿地面积的减少,北大荒上的许多野生动物也失去了生存空间,尤其是鸟类,它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以后,品种数急剧减少。除了鸟类,东北虎的濒临灭绝,也跟北大荒日益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关。

昔日野兽成群、沼泽密布,原始却充满了生机的那个北大荒再也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沟沟壑壑、支离破碎的土地。

对北大荒进行生态恢复,已经刻不容缓了。

文章图片11

开始退耕还“荒”,可是,怎么还?

2001年,黑龙江省政府正式下达指令:停止湿地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为“北大仓”构筑一个持久的“生态屏障”!

文章图片12

但是,当年许多开荒的战士已经在那里扎根、生子、立业,这部分人可能会失去自己的工作,这样的矛盾又该如何处理呢?

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因为当年刚打完朝鲜战争,许多士兵从朝鲜战场上退下来后没事做,所以国家就安排他们去一些地方搞建设,同理,知青也是一样的,那时候城里没有多少工作,无数知识青年只能上山下乡。

而随着战争结束,已经没有那么多的富余劳动力需要输送往北大荒了,而剩余的当地农民,也可以转型从事林业养殖、开办农家乐,以旅游业来维持以往经济效益。

文章图片13

就业的问题解决了,那“退耕还荒”带来的粮食缺口,又该如何填补呢?要知道北大仓的粮食产量,一年保守算下来也能养活1亿人。

这一点还得“治本”,那就是大力发展我国农业总水平。幸好,在我国农学家和农民的努力下,许多农作物的产量在化肥和改良品种的加持下一路飙升,比如杂交水稻和大豆玉米,同时新增了多个商品粮基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曾担起过重担子的北大仓,在我国粮仓足够自给自足之后,也终有一天可以光荣退役。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只有把北大荒重新退回到以前的荒莽森林,才能让这里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以此来增强土地的肥力,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料。还原湿地之后,不仅能补充地下水,还能为鸟类的生存提供家园。

文章图片14

而北大荒的“开荒”经历也绝不会就这样白费,它不仅在当年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粮食,更是为我们未来提供了一个教训。目前,我国很看中耕地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不会像以前一样肆意开发自然耕地了。

现如今我国已经在北大荒设置了许多科研所,并派遣多名专家驻扎在此地,以便于更好地帮助北大荒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在多名科学家的建议指导下,我国因地制宜制定了许多恢复自然生态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北大荒地区一定越来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