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垦了半个多世纪,北大仓要退耕还荒,几百亿斤粮食为何不种了?

 逍遥_书斋 2022-08-23 发布于河南

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政府三令五申的政策。这其中有“北大仓”之称的东北黑土地,更是重中之重,这可是年产几百亿斤粮食的“中华大粮仓”。但近些年,北大仓一直在搞退耕还荒,难道肥沃的黑土地不种粮食改种草,大粮仓以后改成大草场?这是违背国家政策开历史倒车?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文章图片1

北大仓的前世今生

北大仓位于我国黑龙江东部的三江平原和北部的松嫩平原一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不仅土质肥沃,还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有利于粮食生产,被称为“中华大粮仓”

文章图片2

但北大仓以前可不产粮食,建国以前这里是一片野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荒地,被称为“北大荒”。之所以当时没人种粮,一是因为清政府把东北视作龙兴之地,禁止关内人随意进东北,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发种粮;同时政府也禁止当地人随意破坏东北的山林草场等,担心破坏龙脉导致江山不稳,这就让北大荒常年荒芜。

文章图片3

另一方面这地方确实太冷了,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这里冬长夏短,再加上没有农业科技支撑,苦寒之地根本不适合种粮食,所以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一直野草丛生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众多动植物生于此又亡于此,不断给这里增加养分,让黑土地更加肥沃。

文章图片4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时国家贫穷人民缺吃少穿,为解决最紧急的温饱问题,国家大力鼓励开荒种粮增加粮食产量,土质肥沃的北大荒正是上佳之选。当时,国家主导开发北大荒,号召全国人民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战天斗地垦荒种粮

文章图片5

自那时起,一代代的中国人在这里辛勤劳作,北大荒彻底改变了模样,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现在,这里年产各类粮食作物几百亿公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做出巨大贡献。这里的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30%,玉米产量占全国45%,稻米产量占全国25%,“中华大粮仓”实至名归。

文章图片6

粮仓下的环境破坏

几十年垦荒种粮,既出产了大量粮食,也严重破坏了黑土地原本的生态环境。以前北大荒遍布小型湖泊湿地,这相当于大自然的天然蓄水池,当夏季雨水多时,它们分担河流内的洪水,避免洪涝灾害;当秋冬季节雨水少时,又能滋润周边的一片土地。

文章图片7

但人们垦荒种地过程中,把这些湿地湖泊填平变成农地,这就导致它们完全失去蓄水调洪能力,夏季雨水来临时,河流水位上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人们只能耗费巨大的精力和金钱,去固堤防洪避免发生灾害。

文章图片8

另外,原来的北大荒到处都是草木,它们牢牢固定住地表土壤避免水土流失,但改造成耕地后,没有了荒草树木让黑土地也失去了保护,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北大仓的黑土层已从最初的80至100厘米,变为现在的二三十厘米,而形成1厘米厚度的黑土,需要400年时间,人类却只用几十年就挥霍掉三分之二。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三五十年,黑土地将不复存在

文章图片9

与水土流并存的还有肥力流失。据黑龙江耕地状况文件资料显示,黑土地每年流失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后达到上百万吨,土地表层有机质含量下降到2.5%至6.5%,与开垦初期的11.8%相比,下降了一半甚至更多。

肥力下降导致粮食减产,而粮食种植企业为了提高产量,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这反过来又加剧了土地污染,导致黑土地板结退化,整个陷入无尽的恶性循环当中。

文章图片10

人进林退也导致各类野生动植物资源逐年减少。人类垦荒这些年,当年北大荒近一半的森林、草地和湿地消失,大量野生动物或被人类捕杀变为食物,或因为失去家园被迫迁徙甚至走向灭亡。

文章图片11

梅花鹿、东北虎等动物数量急剧减少,一度濒临灭绝险境;价值连城的东北野山参,还有其他一些珍贵的野生药材再也难觅踪影。“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景象,只存在于人们口口相传的谚语中。

文章图片12

退耕还荒促进可持续发展

人类几十年来的过度开发,透支了黑土地的未来,再不进行保护,黑土地只能走向灭亡。幸运的是,富起来的中国人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点。在2001年初,黑龙江省政府就做出了停止湿地开荒的决定,并陆续开展退耕还荒、还湿地工作,大力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给北大荒构建一个持久而强大的生态屏障。

文章图片13

当然,当地政府倡导的退耕还荒并不是一刀切,而主要针对那些不宜耕种和肥力下降的土地,与其浪费大量人力和肥料,在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上生产粮食,不如还原它本来的作用,植树造林种草,促进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文章图片14

经过20多年努力,原来的粗放式生产逐渐转变为集约式生产,运用科学种植方法提高农作物亩产量,减地不减产以质取胜,确保粮食总产量与往年保持持平甚至略有增加。

走上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北大仓的野生动物由168种逐渐恢复到224种,当地再现水丰草美,鸟鸣鹿欢、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的热闹景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章图片15

北大荒到北大仓,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的奋斗精神;现在又要变回“北大荒”,则是中国人在经济发展之后,开始对大自然进行保护和回馈。表面看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但这背后隐藏的,却是中国人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

文章图片1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已经明白美丽大自然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应为了自己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环境,反而应当与大自然共进退,为野生动植物营造更美好的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住这片黑土地,留住上面的如画美景

参考资料:

1.胡鞍钢,北大荒之路(1947~2047):从落伍者到领先者,2010,万方

2.隋凤富,北大荒的巨变与北大荒精神,2007,知网

3.周明,'北大仓'为何要退耕还'荒',2005,维普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