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书中丰富的信息量令人叹为观止

 谨言策行 2022-06-26 发布于山西
《红楼梦》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极为丰富的信息量成为名著,两百七十多年来,一直占据着我国文学艺术的顶峰,无出其右者。它不仅是一部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还是一部介绍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中的人物


《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层层叠叠,关系复杂。书中共有975人。男475人,女480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而有头有脸或多少说上几句话的人就有448个。
无论是宝黛钗凤等主角,还是金陵十二衩副册、又副册上的上等丫鬟,即便是那些只闪现一次的小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如秦可卿出殡一回,在一处农庄更衣暂歇时,在这里出现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小角色——二丫头。在宝玉等人要玩纺车时忽然出场,二丫头以四个字“别动坏了”阻止了这些纨绔子弟们,得知宝玉等人只是好奇,想试一下之后,二丫头毫不怯场地说:“你们那里会弄这个,站开了,我纺与你瞧。”读到这里,都不由得对这个女孩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勇气和胆量,令人钦佩。 
曹雪芹对于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连起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紧扣书的主题,与内容协调一致,也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相协调。特别是利用“谐音”定名上,足见作者的苦心妙思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如:
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言)、贾政(假正)、贾赦(假设)、贾链(假廉,假脸,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贾敬(假静,作者讽刺他是假喜清静)、秦钟(情种)、孙绍祖(孙臊祖)、焦大(骄傲自大)、甄英莲(真应怜)、霍启(祸起)、封肃(又疯又俗)、王仁(忘仁)、卜世仁(不是人)、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冯渊(逢冤)、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这些人物命名中,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红楼梦》中的诗词


《红楼梦》中,诗、词、曲、赋、偈、酒令、笑话、灯谜、题匾等应有尽有,其中的诗词,不但数量多,而且精彩绝伦。它们与小说思想主题的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是小说内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红楼梦》诗词曲赋总共有160余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每一首诗词都是美的,韵味美,情感美,更为重要的是,这诗词是对应这各色人物与各种场合的,把小说语言的表达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而在诗词中,黛玉的《葬花吟》、《菊花吟》、《杏帘在望》《秋窗风雨夕》、宝钗的《柳絮词》、史湘云的《庐雪庵联诗》、宝琴的怀古诗十首等,把大观园们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诗文素养及个性特点都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通过诗词的形式发出了那个时代十分罕见的“女性之声”。

《红楼梦》中的服饰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自然也是一部集中国服饰文化大成的经典小说。一部《红楼梦》,从服装到饰品,从质地到工艺,从款式到色彩,从着装到情景,全方位展现了中华服饰文明成果。《红楼梦》全书前80回有44回涉及到服和饰,服和饰的词条有173条。
用料品种多、高档名贵,比如书中出现的“大红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黄绫”、“羽缎”、“白狐腋”、“ 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30多种用品。除了麻、葛草质料之外,相当部分用料非普通百姓问津。
而在做工款式、配搭饰品上,小说中也用了40多种,如“璎珞图”、“宫绦”、“金冠”、“抹额”、“箭袖”、“排穗”、“坠角”、“凤冠”、“昭君套”、“勒子”、“金魁星”、“朝珠”、“靴掖”、“扇囊”、“耳坠子”、“麒麟”、“汗巾”、“鲛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如意绦”、“观音兜”、“虾须镯”、“联垂”、“碧玉佩”、“慵妆髻”、“玉塞子”、“汉玉九龙佩”、“抹胸”、“脂玉圈带”、“妙常髻”、“尾念珠”……真是如古人所云:“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
这些异彩纷呈精美绝伦的细腻笔触,仿佛把我们引进了一个展览服饰色彩美的大世界,令人又不得不称奇叫绝,赞叹不已。

《红楼梦》中的美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人世间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爱已经辜负太多了,那就千万不要再辜负美食了。
《红楼梦》中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大小宴会场景,描绘的珍馐异馔五光十色,而且种类繁多,不同的饮食种类多达几十种, 从造型、材料、火候到口味, 都有严格的标准, 菜肴要“色香味形”俱全。通过对《红楼梦》中大小饮食的美学研究,可以窥见当时封建贵族生活的一斑。
书中出现的美食多达186种。所有这些包括主食、点心、菜肴、调味品、饮料、果品、补品补食、外国食品、洗浴用品九个类别。其中主食原料11种,食品10种,点心17种,菜肴原料31种,食品38种,光是饭粥这一项,就有八种,分别是红稻米粥、绿稻米粥、腊八粥、燕窝粥、江米粥、黛玉中暑后用来驱邪去湿的香薷粥、宝玉酒后痛饮的碧粳粥、凌晨四点依然能够随时供应的枣儿粳米粥和鸭子肉粥。
既然说到红楼里大大小宴会,都是和贵族大家庭众多名目繁多的饮食习俗有关,如年节、祝寿、生日、贺喜、祭奠、接风、中秋赏月、赏花、赏雪、赏灯、赏戏、赏舞等等。贵族们不仅享用着奢华、精致的佳肴珍馔, 而且特别注重在饮食的过程中, 要有无限意趣, 从而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当然,里面所涉及的饮食撰写为我们研究中国饮食文化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可以看出,《红楼梦》中人物、诗词、服饰、美食以及住行出入的各个方面,作者都有详细的描写,但他并没有刻意地去表现它,而是把它融入到作品当中,成为一种文化元素。书中这些丰富的信息量,离不开作者的人生经验、人生知识,离不开作者用整个人生而不仅仅是用艺术家的敏感与才气换来的真知灼见真情实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