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想考好越考不好是怎么回事儿

 lenbercong 2022-06-26 发布于浙江
前阵子和朋友聊天,说起身边有这样两类学生;一种平时学得一般,考试成绩却很突出,还有一种平日表现不错,可一到关键考试就发挥失常。

对于前者大家都莫名羡慕,对于后者则同情地表示:“大概是心理素质不够好”。

其实这个评判过于笼统,若要深究原因,可能还得从行为动机上寻找根源。

 
之前在心理学公开课上了解到一些关于动机的知识,在这里整理和分享一下,或许会对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和启发。
 

什么是动机

 
动机就是我们行动的主观原因。它是能够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我们最关心的学习、工作都是一系列的持续行为,而内心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就是动机。
 
动机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因素:外部诱因和内心需要。其中外部诱因只是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心需要才是动机的本质。当内部外部条件都具备时,动机产生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比如我们都希望孩子具备学习的自驱力,那么除了营造外部诱因,更要挖掘他们内心的需求。只有他们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才会产生真正的动力。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有了动机只是开始,动机强度则会影响行为效果。那么是否动机强度越高,行为效果就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根据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绩之间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


在动机强度比较低时,动机越强,成绩越好,但到了一定程度后,学习动机增强,成绩反而降低。
 
事实证明过弱或过强的动机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保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合适。

当一个人动机很弱时,他对所做的工作根本就不上心;

当一个人动机过强时,他会过于关注困难的部分,紧张焦虑的情绪反而会影响行为效果。

这就是开头所说的“心理素质不够好”,因为太想要,这种压力往往阻碍了真实水平的发挥。

 
那怎样才是合适的动机强度呢?对于困难程度不同的任务,最佳的动机水平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就越低

 
对于比较容易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才能把它做好;

而那些困难复杂的任务,则需要保持比较低的动机水平。

 
比如小学时的作业很简单,动机强度高的孩子才愿意把它做好;对于中考高考这样相对困难且重要的考试,保持较低的动机水平,以平常心对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就动机的秘密


在所有动机之中,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它是指人们对于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它可以使人不断进步,给人追求目标的强大动力。
 
不同成就动机强度的个体在选择目标时也不太一样。
 
高成就动机的人喜欢在奋斗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会选择那些稍高于自己能力的挑战。
 
而低成就动机的人则会选择那些非常简单或超级困难的任务。

对于他们来说,成功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不要失败,或者失败了不要太丢脸。
 

成就动机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强度,是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两种心理力量的相互作用。
 
它可以简单地用公式表示为:

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趋向-避免失败的趋向
 

如果对成功的渴望大于对失败的害怕,那么你就会努力去追求目标;

如果对失败的害怕大于对成功的渴望,那么你很可能就会退缩,

倘若对成功的渴望和对失败的害怕一样多,那么你就会处于犹豫不决,反复纠结的状态。
 
想起上高中时,父母和我说得最多的话是:考不好没有关系,只要尽力就可以。就算高考考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或许他们只是单纯地不想让我压力太大,却在无意中帮我降低了对失败的恐惧,从侧面提升了成就动机的水平。

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的不同配比,造就了不同的成就动机强度,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状态。

 
最理想的情况是对成功的渴望度高,但是对失败的害怕度低,这样的高成就动机者能够不断挑战困难,面对未知;

如果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那么成就动机只是中等水平,这类人往往最苦,最焦虑;

如果既不在乎成功,也不在意失败,成就动机同样是中等水平,但生活状态就会比较逍遥;

如果对于成功的渴望并不高,却又非常害怕失败,成就动机的水平就非常低,对任何事情都退缩不前,是需要避免的糟糕状态。

对照这个表格,你现在处于哪个区间呢?
 


 
向往成功,无惧失败,
或许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