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控期里的结绳记事

 lenbercong 2022-06-26 发布于浙江
这篇是关于此次疫情生活的第九篇文章。
 
相比那些转瞬即逝的热点,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的生活才是最切实,最逃避不开的话题。在整日为生存焦虑的状态下,很难把目光和心思从现实剥离开来。
 
回想一个月来看到的朋友圈,从自黑调侃,到厨艺展示,再到物资晾晒,以物换物,再到求救转发、沉默质疑。

每个身处漩涡中心的人,都在体验着耐心被一点点消耗殆尽的无力感。
 
昨天忽然想起很久以前看的电影《土拨鼠日》,主人公每天醒来过的都是同一天。
 


忽然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像这部电影,每日一睁眼过的都是同样的日子:做饭吃饭,看新增,团物资,幻想着自由,然后梦想破灭。
 
从最初的新鲜到焦虑,到麻木,再到崩溃临界,看不到头的绝望感才是人生的至暗。
 
就像刘润说的,我们已经坐上了这辆失控的电车,道闸已经扳好,没有回头的可能,只有继续往前开,即便会碾压到很多无辜的人。
 


无论哪条路都注定要经历悲壮残酷的过程,此时乘客除了寄希望于司机的智慧与勇气,也做不了太多的选择。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段时间或许更需要把目光从未来转向当下,在荒诞的现实里挖掘它给成长带来的正面意义。
 
1. 降低幸福底线,让人容易满足
 
前两天收到团购的蔬菜包,吃了里面的橙子。当甜蜜的汁水从口腔进入喉咙,感觉整个人都被幸福感浸润,好吃到想哭。
 
毫不夸张地说,连日来一家人每日分吃一个苹果的艰难、水果断档的焦虑都被这口甜蜜所化解。
 
那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橙子,却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幸福“高峰体验”。(上一次能配得上这个名号的还是新西兰之旅)。
 
在非常时期,人们对幸福的期待降低,一点点满足就能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和邻居的以物换物、抢到了一份盒马,喝上一口可乐,买到难得的绿叶菜,都能瞬间拥有好心情。
 


尽管事情本身很微小,但是带来的感受却同样强烈。
 
2. 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情
 
最近看到很多疫情中的社会新闻,有温暖的消息,更多的则是令人无奈难过的悲伤故事。
 
有八旬老人的呼救,有基层员工的哽咽,有无法及时转运在寒风中等待的病人,也有暴雨中瑟瑟发抖坐在封控楼前值班的大白。

 
每一次都忍不住泪目:大家都太难太难了。
 
尽管这两年看过许许多多类似的新闻,但真正身处其中,才能切身体会到普通人的处境,才会发自内心地产生众生皆苦的悲悯。
 
正因为有了底层相通的共情,原本陌生的邻居们才能抱团自救,大多数人都被激发出平日深藏的善意。
 
3. 增强节约意识
 
基本没受过苦的我们这一代,还有出生于国富民强时期的下一代,早已习惯了欲望的快速满足。
 
物资紧缺的当下像是新开了一个游戏副本,每个人都开始学习另一种生活模式。
 
合理安排生活物资,蔬果按日适量消耗,学着克制欲望,延迟满足。
 
尤其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机会: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不是所有愿望都会轻而易举地实现。

珍惜已有的,勿念奢望的。
 


家里还有两小盒薯片,观观说要留到解封后再吃。

“因为只要想着还有就觉得踏实。吃掉就没了盼头。”
 
是吧,在看不到终局的迷雾里,我们只有依靠心里努力保有的一点点希望才能撑过这段至暗岁月

不管要等多久,未来终究还是要来的。



疫情日记:

一场阳台音乐会的发生始末

魔幻生活里的微光

疫情岁月里的生活片段

说好的一个月返校,怎么变成“下学期见”?

在无限循环+2的日子里学到的事

隔离生活里该怎样保持情绪稳定不抑郁

比提心吊胆更emo的是顿顿做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