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haior 2022-06-26 发布于重庆

《智囊全集》的作者是冯梦龙,该书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1200余则,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

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

书中蕴含了大智慧,一旦你了解,便会获益终身。

下面是我从《智囊全集》中选取3句充斥着聪慧的语句,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第一句

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

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上之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真正的大智慧其实是“无心”而至的,并非只要周全考虑就能达到。别人看到小的方面,我能看到大的方面。别人能看到眼前的,我却能看到长远的。别人越动越乱,而我却以静制动。别人束手无策的事情,我却游刃有余。

这样的话,看起来难的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容易,大的事情也能像小事情一样处理。所以能充分灵活、很有弹性地深入变动无常的局势之中,而其拟定的对策,也往往能出乎常人的意料。

有时候开始是有悖常理而后来却完全符合事理,有时候看起来似乎违背常识而实际上却顺乎事理。当其从容悠闲之时,却受到豪杰之士的怀疑,只有等到问题全部解决,才能看清这种深远通透的智慧来,连圣人也不过如此。

南朝时,高凉的洗氏,世代是当地土著的首领,整个部落有十几万户人家。洗氏有个女儿,聪明果敢,很有谋略,被罗州刺史冯融聘为儿子冯宝的夫人。冯融虽然当了一辈子的地方长官,但因为不是土著,当地的土人却不听他的指挥。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冼氏夫人就给本家族定下规约,要求大家跟百姓一样遵守礼节制度。她还参与处理诉讼案件,犯罪的即使是亲戚也不宽恕。这样一来,冯融才得以顺利地行使他的行政权力。

有一次,高州刺史李迁仕派使者来请冯宝,冯宝打算前往,洗夫人制止他,说:“高州刺史被上面召去救援遭围困的台城,他却声称自己有病,实际上他已经铸造了兵器,聚集了军队,然后才来请你的。这一定是想扣住你做人质以调动你的军队去台城。你暂且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事态的变化。”

几天之后,李迁仕果然反叛,派遣主帅杜平虏率兵威逼南康郡。陈霸先就派周文育去打叛军。冯宝一得知,便马上告诉了冼夫人。

冼夫人说:“杜平虏迎战官兵,一时间不会回到高州,而李迁仕在高州也无法救援杜平虏。若是夫君率军而去,李迁仕必会与夫君发生争战,夫君不如派人带着厚礼,用谦卑的言辞对李迁仕说:'我不敢自己率兵,只好请妻子代我前往。’他听后一定高兴的松懈防备,这时我再率领一千多人装作要挑贝去卖,等来到他营前再发动突击,一定可击败他。”冯宝听从了夫人的计策。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李迁仕听说后果然大喜,看见冼夫人带来的人都担着货物,便不加防备。洗夫人趁机突袭一举攻破州府后,就奔赣石和陈霸先会师。洗夫人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是不同寻常的人,很得人心,一定能够平定叛军的,应当大力资助他。”到后来,冯宝去世,岭南一度大乱。洗夫人出面召集百粤,是几个州全部安定下来了。

为此,岭南人共同尊奉洗夫人为圣母。

冼夫人称得上智勇双全,是女中的大将。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第二句

智生识,识生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能对事物有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在应该当机立断时,千万不可因为观察、了解而延迟、拖宕,否则反会受到其伤害。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战国时期,楚考烈王没有儿子,大臣春申君都很着急,担心楚国长期没有太子,以后要是君王不在了,楚国会被外人占有。

一个叫李园的男人,找到春申君,表示愿意把妹妹嫁给楚考烈王。并认为,只要春申君和妹妹在一起,先怀上了孩子,然后再让妹妹进宫,这事就办成了。并且,等楚考烈王过世后,春申君就变成了太上皇,真正大权在握了。

人是欲望的,即便是聪慧的人,也难以控制住。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后来,李园的妹妹成为了宠妃。春生君的儿子,也成为了太子。

楚考烈王病逝后,春申君高兴地跑到王宫,却被李园加害。春申君成为了利益的受害者。

当断不断,该做决定时还是要果断些。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第三句

冯子曰:成大事者,争百年,不争一息。然而一息固百年之始也。夫事变之会,如火如风。

冯梦龙说:成大事的人争的是百年,而不是片刻。然而一时的成败,却恰好是千秋成败的开始。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宋真宗刚刚即位,对政事勤勉用心,重用了一批贤臣良将。一时朝野上下风气清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的丞相李沆辅佐年轻的君主,整日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了。

有一段日子,因为用兵西北的事情,李沆和参知政事王旦经常要很晚才能吃饭。一次,已经快起更了,他们才忙完了当天的决策和军用调度开始吃饭。

王旦瞧瞧吃着饭还若有所思的李沆,又瞅瞅眼前的清粥小菜,不禁叹息道:“唉,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些悠闲无事的日子呢?当年娴熟的书画诗词都因为政事给丢弃了呢。”正在沉思的李沆听到王旦的抱怨,苦笑一下,微微摇了摇头,对王旦说:“王贤弟切不可忘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

多少有点忧患,可以成为警戒。就算是真有一天四方安宁无事,也未见得朝廷还会风平浪静。我死之后,必定由你来出任宰相。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朝廷很快就会同敌人和亲,一旦边境无事,风调雨顺些,恐怕皇上就会逐渐生出奢侈之心了。陛下尚且年轻,多些警戒未尝不是好事。”王旦对这番话却不以为然,觉得李沆是小题大做了。

李沆每天都会将各地的水旱灾害、盗贼为乱以及不孝忤逆等等事情一一上报给真宗,真宗听了很不高兴。王旦也觉得拿这些小事来让皇上心烦实在是没有必要,更何况还每次都是这些不美之事,总会有违皇上的心意。

王旦多次劝李沆,李沆却自有道理,他说:“皇上年少,应当让他知道四方艰难,这样才会常怀忧惧之心。要不然。正处在血气方刚年纪的皇上,就很有可能误以为天下太平、四时祥瑞,把心思都用在声色犬马上面,或是大兴土木、兴兵打仗、兴建庙宇。我老了,怕是看不到这些了,这都是你日后要担心的事情啊!”

《智囊全集》:处世奇书,你读懂了多少

果然李沆死后,真宗认为同契丹已经讲和,西夏也纳贡称臣,于是便封禅泰山,祭祀汾神,大肆建造宫殿,还搜求亡佚的典籍,没有一天闲暇。还任用了一批善于歌功颂德,根本不用心政务的奸佞小人,如王钦若、丁谓之流。王旦看在眼里,却毫无办法。

想要进谏,自己已经和这些佞臣同流合污;想要辞官离去,但皇上着实待自己不薄,就这么撒手不管实在于心不忍。

处在这样进退两难的境地里,王旦才知道李沆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