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人!无论什么岗位都应将“人格”作为第一标准

 逍遥_书斋 2022-06-26 发布于河南
文章图片1

当年京瓷的离职率很高,但那些留下来和稻盛一条心的员工都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

当被问到录用新人时最看重的是什么,稻盛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人品!”若再问到是否会参考应聘者大学时所学的专业时,稻盛会强调:“人品,我们只看这一点。”

那么对于更高层领导者的选拔呢?“挑选大学毕业、能言善辩的员工当董事,公司就真的能顺利发展吗?还是应该选择了解商业本质的员工呢?”

无论什么岗位,稻盛总是严格地将“人格”作为选人的第一标准。选好人之后,在培养人才时,稻盛是甘为伯乐、毫无私心、知人善任、慷慨大度。

早在松风工业时期,负责特瓷科的稻盛就坚持独立招聘人才。那时被他揽入麾下的浜本昭市、伊藤谦介、德永秀雄等人,后来他们分别成长为京瓷专务董事、京瓷社长、京瓷常务董事。

文章图片3

浜本高中毕业,从小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得到了锻炼,肌肉发达、十分健壮。此人少言寡语,不喜欢抛头露面,但在工作上的细致缜密却令周围的人赞叹不已。

同样高中毕业的伊藤与浜本一样,沉默寡言又很能忍耐。在工作上,他是那种踏实、拼命、注重细节又极能吃苦的人。当年求学心旺盛的伊藤进入公司后就开始读夜校,而稻盛却对他说:“没有必要再去读大学了吧?我会教你很多东西。”

在稻盛看来,那时的伊藤等人品德良好,专业上虽暂时还是外行,但却能自由思考,对事物常抱有疑问。因为缺乏经验,在公司里反而会充满危机感和饥渴感,只要加强学习和实践,完全能在未来大展拳脚。

稻盛很早就开始总结应从何处下手,尽快培养出得力的分身。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的两难时刻。从1964年开始,充满危机感的稻盛就决心攻下正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在各种与海外贸易有关的场合中,他都带上了一位重要助手:上西阿沙。

文章图片4

上西年长稻盛11岁,在海外长大、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他出类拔萃,擅长英语,海外贸易经验丰富,是稻盛当年在松风工业时的同事,职位和资历都比稻盛高,这对当时规模尚小的京瓷来说,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两个人的磨合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与上西去国外时,两人就因想法不同起了争执。稻盛是一个激情四射的人,推销业务不顺时,他会抱头哀叹:“今天又白干了,公司的宝贵经费又打水漂了!”

看着稻盛仰天长叹、流下眼泪的模样,深受西方教育熏染的上西表现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继而,他异常冷静地回应:“努力了也拿不到订单,这也是常有的事(有什么好自责的)。”

“这样下去公司会倒闭的,我请你上西一起来,就是为了拿到订单!” “拿不到的东西就是拿不到嘛!事情总要一个一个地解决!” “我想打造一个能共同欢笑,共同流泪的企业!” …………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话不投机,最后竟然发展到边哭边吵。从那时起,稻盛就感觉自己与上西不合拍,两人仿佛型号配对错误的一组齿轮一般,始终咬合不上。

后来又发生过好几次在业务洽谈现场的争论:业务对象高谈阔论,甚至讲一些非常离谱的话题,一门心思都在事业上的稻盛无法容忍,要求通过上西的翻译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可上西却认为太过失礼,不愿翻译。

终于,在屡次沟通无效的情况下,稻盛在一次洽谈现场愤然离席。

文章图片5

稻盛认为,公司领导不该为争论而争论。对于稻盛的种种意向,上西从不提出具体方案,却屡屡指责他做决定时考虑不周,挑剔稻盛的过错;即便讨论过错,上西也总是不得要领,无法触及问题的核心。若继续如此,二人再无合作的必要。

即使上西人才难得,稻盛也当机立断:“以后你不用再来上班了!”告知上西这个决定后的两三日后,上西的父亲(实为养父)亲自登门造访,在稻盛家的玄关处长跪不起,诚恳地向稻盛说明上西的情况,并希望稻盛能再给上西一次机会。

于是第二天,稻盛去见上西,提到“你父亲前来求情……”上西回答道:“很想回去好好干!”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稻盛并不满意。

不料,上西泪流满面:“你竟然为我做了那么多……”这一瞬间,稻盛脱口而出:“我能理解。”

回想当年这一幕,几十年后,稻盛说:“从这一瞬间开始,两人已心心相印、情同手足。”

上西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可多得,然而倘若心意无法互通,事业则会徒劳无功。与其犹豫不决地妥协,不如斩钉截铁解决问题。这就是稻盛的风格。

后来,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上西这样写道:“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且对此并不反省,这样的人很难共处。”

少时在加拿大出生成长的上西,一度视优越的生活条件为理所应当。然而,在与稻盛共事的过程中,他逐渐从骨子里再次成长为一个能吃苦的、真正的男人。

本文摘自《为心赋能:稻盛和夫的核心密码》

以畅销500万《活法》《心法》《京瓷哲学》

作者稻盛和夫的阿米巴赋能企业,助力实现高收益

内容简介:在这个量子主导的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本书从科学角度切入,围绕稻盛和夫创立两家世界500强和拯救日航的实践来展开论述稻盛经营学,用量子思维来更好地理解“为心赋能”的内涵,从而找准激发人心的途径与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