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思考】为何当代中国画精神内涵空洞?

 王生不易 2022-06-26 发布于湖北
×

    一些评论家认为,当下中国画缺乏内涵、不耐看是因为画家没文化、没修养。也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要正本清源,回归传统。事实上,现在画家缺少的不单是文化,还有生活体验和人生历练。大部分画家长年生活在由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中,吃喝不愁,没经历过苦难的煎熬,缺少古代艺术家那样耐得住寂寞与孤独、与大自然为伴以及深切体察民间疾苦和社会底层喜怒哀乐的经历。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是从民间而来。而我们今天的一些画家以“艺术家”自居,远离社会现实,淡化了忧天悯人的情怀。创作者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中,又怎能赋予笔下的作品以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呢?

    另外,中国画要回归传统,是要回归传统艺术形式,走程式化的笔墨趋同的道路,还是要回归中国文化的大文化传统呢?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导向问题。优秀文化传统,内涵丰厚博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不能局限于中国画现有的传统形式的圈子中去讨论传统。其实有不少画家一直对传统的认识含糊不清,以为只要在传统程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翻新就可以出作品,因此在山水画、花鸟画中就出现了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千人同腔的现象。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特立独行是艺术家的可贵品质。假使一个人完全参照旧有的艺术模式进行创作,那么就算他奋斗一辈子,也无法取得大的成就。

    真正的艺术创造,首先在于精神的内在需求,在于人的生命力量的强烈表达。因此艺术创造应该从人的内心深处开始,通过在宇宙自然、社会人生中寻求对应心灵的契合物,再加以独特的描绘才能实现。片面地展示写实功力,追求画面的雕琢和形式上的吸引眼球,而缺少精神内涵的支撑,将会偏离中国画传统美学和创作规律的要求。这样的创作必然缺乏艺术的生命力,更难以真正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

    中国画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中国画自古以临摹古人、老师的现有作品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从艺术观念到表现方法、从内容到意境都以这一整套范本作为参照,进得去出不来,食古不化的话,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势必是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毫无生气的。

    中国画教学缺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的方法,缺乏深入大自然、深入人生并从中寻找突破口的途径,更缺乏开启创造心灵等方面的引导。所以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也说不清什么是创造,搞不懂何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其内涵既古老又现代。像“天人合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蕴含的艺术精神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很好地发掘出来,其伟大的思想价值也还没有完全地迸发出来。

    另外,市场化语境下的运作,扼杀优秀作品的诞生。有深度、有内涵的作品难以被重视,因此也就产生不了大的影响力,从而造成了文化艺术都往通俗易懂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中国画同样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一些画家受金钱的诱惑,将艺术当作挣钱的工具,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当今画坛会为了真正的艺术而耐得住孤独与寂寞,走艰难、吃力不讨好的道路的人越来越少了。

  
×

更令人不满的是,评委水平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标准与机制也严重制约公正的环境。那些画得饱满、复杂、精细的作品容易得奖。久而久之,绘画创作就形成了一种跟风投机的趋向。这种趋向的形成既与当下消费文化的媚俗取向有关,也与评奖机制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国画家多,画展参评作品动辄数以千计,评委不可能一幅幅地对作品进行品读。而真正有内涵的作品,是需要细细品味,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联想、想象,体会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意蕴深度的。走马观花式的评奖看的是作品的形式,较难顾及作品的内涵和深度,使得真正有新的笔墨语言和精神内涵的作品难以被评委们发现。

    此外,还出现画家为“冲奖”而专门揣摩评委心理、精心打磨一幅画的现象。得奖的仅是这一幅画,但这幅画无法体现这个画家的整体学术、艺术水平。而真正有独特个人面貌、有创新的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在整个系列作品之中,并且作品还必须体现出画家系统的创作理念、学术理论等方面的支撑。因此现有的评选方式不利于出画家、出真正高质量的作品,也不利于中国画的良性发展。正如画家何家安所说:“我们的美术界当前需要有一个新的机制出现,一个能调动所有人的特别是精英人物的热情参与的机制,一个能为真正的优秀画家提供平台而非搞群众运动的机制,一个能够有效保护民族绘画健康发展的机制。”国家大展是风向标,如何改变以往不科学的评审机制,彰显我们时代的创造,给大家一个正面的引导,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www.360kuai.com/9757a35ae9e7e6e3a?djsource=XsgsZg&hsid=cc0f839b79771b84&nsid=10cf8e8bf26aa0008238bde27b3d420d&refer_scene=0&scene=1&sign=360_36e79513&tj_url=9757a35ae9e7e6e3a&tmprtp=expf%3Dcomindexc2043%26reqid%3D10cf8e8bf26aa0008238bde27b3d420d&uid=56d16ded3d9cabaceccdb5084974bba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