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仑山所出五色水,实则五帝所司之大河

 嘟嘟7284 2022-06-26 发布于北京

昆仑山所出五色水,实则五帝所司之大河

                        ---节选自《左祖右社与阳城》

图片

哈拉帕就是昆仑虚,昆仑虚就是冀都,昆仑山又出五色流水,换言之:冀州就是五河地那么上古发源于昆仑山的五条河流为什么都以颜色命名呢?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是根据河水的颜色命名的。纯属牵强附会。昆仑山出五色水,河分五色,明显是来源于五行理论,与五帝有关。

现代公认的五帝版本是《大戴礼记》里面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这是儒家学者根据八卦推演出来的,依据本身就是错误。五帝合五行,因此必须要用五行推演五帝。我推演出来的五帝结果是:青帝太昊,赤帝叔均,白帝少昊,黄帝轩辕,黑帝颛顼。五合青,白,赤,黄,黑五色,蕴木,火,金,土,水五行。这与历史学家并不太看重的《吕氏春秋》记载一致。以此可见吕不韦修春秋还是尊重历史事实的。

五帝不仅合五色五行,而且还合五河,依次就是青帝太昊司青水赤帝炎帝司赤水洋水白帝少昊司江水黄帝轩辕司河水、弱水(洛水);黑帝颛顼司黑水(炎帝时代称洋水,正史称姜水),还有一位千古失意的帝王帝鸿也是司江水。江水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长江。这样《山海经》记载的,发源于昆仑山的青水赤水洋水(黑水)、江水、弱水(洛水),每条大河各得其主。

第一、青帝太昊司青水帝鸿、少昊司江水

在《遗失的华夏·哈拉帕》一书中,作者曾推演过太昊伏羲的卦位为东南巽,也就是其子少昊禺号的卦位,位于昆仑山的东南方,也就是现在孟加拉平原一带青水也就是雅鲁藏布江,转向流到印度境内与恒河汇流,流入南海孟加拉湾

发源于昆仑山东侧还有一条大河,就是长江,古称“江”或“江水”,这条河被太昊封给长子帝鸿由于帝鸿司江水,便以“江”为名,因其母羲和是鸟图腾,所以“江”字旁注以“鸟”字,为“鸿”,但仍旧读“江”《山海经》里面所说的“帝鸿”与“帝江”原本就是同一个人。后来销姓的帝鸿去西方称帝失败,才由任姓的少昊氏司掌江水

长江以南及雅鲁藏布江,在早期华夏文化时期,属于太昊和少昊的领地,太昊伏羲为青帝,木德,所以雅鲁藏布江叫青水,此地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少昊袭太昊,又继承了帝鸿的冶金技术,五行属金,三星堆出土大量青铜器。读者可以参见本书考证:三星堆青铜树为少昊氏后裔遗物扶桑树》一文。

细研《山海经》:青帝太昊、帝鸿上半生与八世少昊的活动范围,确实一直没有离开过江水和青水长江及雅鲁藏布江。直到八世少昊挚被颛顼放逐到西方的时候,才称作金天氏。

第二、赤帝叔均司赤水洋水

在《遗失的华夏·哈拉帕》一书中,作者论证过赤水就是印度河以及其上游的萨特莱杰河,洋水就是恒河。

约公元前2800多年的时候,炎帝叔均移民到赤水旁遮普平原萨特莱杰河北面,在那里开垦土地,建立了国家,修建昆仑虚冀都)。由于叔均娶黑齿国听[讠夭]赤水,所以称赤帝

 洋水,实为“羊水”正史称“姜水。”是太昊另一位妻子常羲之子黑齿国的领地,卦位北方离,羊图腾。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齿),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坚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帝俊生黑齿,姜姓姜,牧羊之女,这说明黑齿的生产活动与牧业有关。从《山海经》记述的方位上来看,黑齿国的子孙主要分布在赤水、洋水和锺山之北,使用牛羊图腾大致活动范围在今印度河上游、恒河上游及帕米尔高原一带。

第三、白帝少昊司江水

这个话题已经在“青帝太昊司青水帝鸿、少昊司江水”讲过了,由于鸿去西方称帝失败,才由少昊氏司掌江水。

第四、黄帝轩辕司河水、弱水(洛水)

河水就是现在的印度河及其上游萨特莱杰河;洛水,也称弱水、若水,就是现在消失于塔尔沙漠的萨拉斯瓦蒂河。河洛之地是黄帝家族的发源地。我在本书第三章《阳城地望考》里面,已经详细论述过黄帝家族,及其后裔与弱水洛水之间的密切关系,读者可以参考。

河水印度河与弱水萨拉斯瓦蒂河是平行流过印度河大沙漠的两条河流,正所谓两河之间曰冀州正是这两条河流之间的肥沃的冲积平原,孕育了早期的华夏农耕文明。夏朝末期,弱水萨拉斯瓦蒂河)源头的太山地震,导致河流改道。使原本是良田的土地迅速沙化,突发的自然灾害导致天下大乱。商汤伐纣,仍没有能改变这种局面。商汤始居夏社(摩亨佐·达罗古城)之后,连续6年大旱,商王朝只得被迫向东迁都移民这个历史事件叫“太山震”、“伊洛竭,而夏亡。”

第五、黑帝颛顼司黑水

黑水也是恒河,《山海经》也称洋水,正史称姜水。由于黑帝颛顼居于洋水之滨,故改洋水为黑水。正因如此,《山海经》把洋水和黑水并列记载:“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东,东行又东北,南入海,羽民南。”

虽然没有直接的文献记载“黑帝颛顼司黑水”,但《山海经·大荒南经》对颛顼极其后裔的记载最为详细,我想这可以作为“黑帝颛顼司黑水”的佐证。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委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民之国,其民皆生卵。

“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有鼬姓之国。有苕山。又有宗山又有白水山,白水出焉,而生白渊,昆吾之师所浴也。”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领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禾谬—讠]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根据以上《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可以判定:颛顼及其子孙生活的地方,位于恒河上游与萨拉斯瓦蒂河上游交汇处。

《吕氏春秋·古乐》“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乃登为帝,惟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

《帝王世纪》载:“(颛顼)始都穷桑,后徙商丘。”

《外纪》亦曰:“颛顼,自穷桑,徙帝丘。于周,为卫。”这里面的“于周,为卫”之“周”,显然不可能是后来的“和治诸夏”的周朝,而应该是《山海经》里面记载的“西周之国。”

为何古籍中有说颛顼实处空桑”,还有说是“始都穷桑?”那么“空桑”与“穷桑”是不是一个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空桑”就是“穷桑。”按“夏三音”文字表音理论,“穷”就是“穹”,“穹”意为“空”,“穹”和“空”上古为同音字,韵母皆为ong音

结合《山海经》的记载,颛顼及其子孙生活在黑水,也就是现在的恒河上游与萨拉斯瓦蒂河上游交汇处,可以推断:颛顼时代恒河上游与萨拉斯瓦蒂河上游交汇处叫做”,而当时萨拉斯瓦蒂河叫“”,这与《穆天子传》记载的也一致,周穆王东归途中经过黑水重黎氏国土。《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吴回。”重黎氏是颛顼后裔,居住在黑水。

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东归第488天到达重黎氏西面边陲;第492天东归,到达重黎氏黑水(今恒河上游)之滨;第499天周穆王登上彩石之山,挑选各种彩石。天子命重黎氏百姓,以彩石铸成祭器,立于黑水之滨。选取做服饰配饰的彩石无数;第525天,周穆王赏重黎氏头领;第527天重黎氏头领送周穆王到长沙之山。

《穆天子传》之所以没有记载“弱水”,是因为早在夏朝末年,弱水(萨拉斯瓦蒂河)已经干涸了。周穆王去的时候,只看见一片黄皑皑的流沙。

插图16是《印度河文明遗址分布图》。在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恒河上游以及消失的萨拉斯瓦蒂河上游,有着密集的城落遗址。这里就是颛顼所都“穷桑”之地与《山海经》、《穆天子传》记载的地理位置一致。

图片

插图16  印度河文明遗址分布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