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盖”天幕 常州首次发现的地下古城墙完成保护

 传递着 2022-06-26 发布于上海

记者昨天从常州建设局获悉,位于桃园路南侧的南港码头内的罗城城墙遗址保护工程于近日顺利完工。

据了解,罗城城墙遗址是在南港码头工业遗存改造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遗址发掘面积160平方米,为一条夯土城墙遗迹,残宽6米,高1米,走向和大运河基本平行。经常州市博物馆考古发掘及专家论证,该遗址属于唐宋时期,与始建于五代时期的常州罗城密切相关。记者昨天从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了解到,这次发现证实了罗城的位置、走向与史书都是相符的。这也是常州保存在地下的古代城墙的第一次发现。

为对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和有效展示,常州市晋陵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作为该保护工程的建设主体,先后组织并完成了保护方案论证、设计、评审、施工招标等一系列工作,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

记者在现场看到,保护工程采用仿古城墙式样的砖石结构与夹胶玻璃幕墙组合,既能有效保护城墙遗址,又能很好地展示出遗址风貌,使广大市民在休闲漫步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常州的悠久历史文化。

罗城城墙遗址保护工程现场负责人张晓峰向记者介绍说,整个遗址保护工程占地面积317平方米,搭建玻璃幕墙主要是防止雨水冲刷和垃圾损害土夯罗城城墙遗址,“由于城墙遗址下面和地下水联通,即使不下雨也会渗水,所以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排水系统和空气湿度控制器,最大程度为遗址保存提供一个良好环境。”

罗城到底在哪里呢?

据了解,由于南港码头区域还在内部装修中,所以罗城城墙遗址目前还没有正式向市民开放。

链接:

常州城池始建于春秋战国,完善于六朝,至唐宋,城池格局随着运河的南迁而扩展,逐渐形成依河建城、河随城迁、河城相套的“三河四城”格局,“四城”即指内子城、外子城、罗城、新城。

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建内子城,城墙全长1800米,内设有郡(府)署驻地。

唐景福元年(892年):重修内子城,城周2里318步,城高2丈1尺,为郡(府)署驻地;唐代开凿惠明河及子城河。

五代吴顺义元年(921年):筑外子城,城周7里30步,城高2丈8尺,厚2丈,内外筑以砖石,号“金斗城”。

五代吴天祚元年(935年),常州刺史徐景迈建罗城,城周27里37步,城高1丈,有8门4水关即青山门、东钦门、通吴门、怀德门、德安门、朝京门、文在门、中箭门、北水关、东水关、西水关、小西水关。罗城的筑造标志着常州成为统辖一方的区域中心城市。

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州守将汤和将罗城东、南、西三面收缩,改筑新城,罗城大部遂废。

2014年,常州博物馆考古部在对南港码头做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一段古代城墙遗迹。根据地层堆积、夯筑状况、出土遗物以及史藉记载情况判断,认为这段城墙遗迹和兴建于五代杨吴时期的常州罗城城墙相关。记者昨天从常州博物馆考古部了解到,这次发现证实了罗城的位置、走向与史书都是相符的。这也是常州保存在地下的古代城墙的第一次发现。

常州千余年来城市面貌变化巨大,地表古城墙、城门等所剩无存,但主要水系和城门位置仍保持不变。南港码头位于德安门(今同济桥北)和通吴门(今水门桥西)之间的大运河北岸,与《毗陵志》所绘罗城位置相合。

五代时期的罗城高两丈,约合6.6米,今天我们看到的城墙遗迹因为后期破坏的原因,残高只有1米左右。城墙宽度因为南侧的缺失而不明,根据城墙残体的推算,其原始宽度应在10-12米之间。从建造手法来看,罗城的建造采用堆筑和夯筑相结合的方法,在墙体的中心部位以黑土逐层堆高,当达到一定高度,形成固定屏障后,再在外围采用纯净黄土进行夯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