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培土生金论治间质性肺炎理论依据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

 秦川半夏 2022-06-27 发布于北京
从培土生金论治间质性肺炎理论依据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是以弥漫性肺泡单位慢性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大组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是指原因不明、出现在成人、局限于肺、进行性致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其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患者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双肺闻及Velcro啰音,常有杵状指(趾)。张伟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指出现代医学尚难详尽描述该病的发病机制,但从中医学的角度考虑,该病在病因病机上接近于“肺痿”。

大部分间质性肺炎患者的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减退,消瘦或者虚胖,睡眠质量下降,小便次数增多、尿量减少,大便费解、稀软等脾肺俱虚的证候。张教授参究医典,结合科研、临床经验,融合近代医家、同仁的见解,认为此类间质性肺炎患者病机在于“脾肺本虚,肺叶失养”,主张“培土生金”,以复肺叶生机。

“培土生金”的理论依据

张教授指出,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符合中医学“肺痿”范畴,并运用相关理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东汉时期,张仲景最早在《金匮要略》中专门记述“肺痿”,提出:“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后世医家尤在经在《金贵要略心典》中注释:“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并指出:“盖肺为娇脏,热则气灼,故不用而萎;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萎。”历代医家均认识到肺痿一证病发于肺,但与脾脏关系密切。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肺痿一证,概属津亏液燥,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而气竭也……肺热干痿,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四布失度。脾气虽散,津液上归于肺,而肺不但不能自滋其干,亦不能内洒陈于六腑,外输精于皮毛也,其津液留贮胸中,得热煎熬,变为涎沫,侵做肺咳,唾之不已……痿病成矣。”清代医家黄元御在《金匮悬解》中阐明:“肺痿之病,内亡津液而伤火燥……溯其原委,即咳嗽上气之积而渐成也,而咳嗽上气之由来,则因于胃气之逆也,故仲景诸方,温凉补泻,立法非一,而总以中气为主。”并进一步指出:“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为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由此可知,肺痿的直接原因在于肺脏虚损,津气耗伤,以致肺叶枯萎不用; 其根本原因实由于脾胃虚弱,胃逆脾陷,母虚子弱,土不养金所致。

阎小燕,朱雪,卢绪香.张伟教授从培土生金法论治间质性肺炎经验总结[J].中医学报,2015,30(12):1724-1726.

山东省中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科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东院
周二上午西院
周四上午东院(特需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