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渭川60年妇科治疗经验》 妇人月经不行,除四五十岁更年期,月经停止和怀孕期间月经不行为正常生理现象外,余皆为病。《内经》记载有月事不来为胞脉闭阻所致。胞脉闭当指卵巢排卵机能停止。又有:“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这说明经闭是由于思虑过多而致脾失健运,血海干枯所致。 《素问·评热病论》说:“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马玄台注说:“月事不来者,以胞络宫中之经脉闭也。正以胞脉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妇人行经源出胞宫经脉,心主血,心有病则血滞;肺主气,因心火上炎则气消。故肺气迫于上,心气阻于下,而致闭经。此与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之意相似。因此,《洁古家珍》主张先泻火则血下,《东垣十书》主张健胃则血生,盖以经旨衍化而出。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说:“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妇人经闭证虽有三种,实则仅具二义:一为积冷、结气,指血滞。二为血虚,指血源枯竭。《景岳全书》释之说:“经闭有血隔、血枯之不同。隔者病发于暂,通之则愈;枯者,其来也渐,补养乃充。”可谓大部分洞中肯綮(qìng,洞中肯綮: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诸病源候论》说:“妇人月水不通者,由劳损血气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邪气客于胞内,伤损冲任之脉,并手太阳、手少阴之经致胞络内绝血气不通故也。冲任之脉起于胞内,为经脉之海。手太阳小肠之经也,手少阴心之经也。此二经为表里,主下为月水,风冷伤其经血,血性得温则流通,得寒则涩闭。既为冷所结搏,血结在内,故令月水不通。” 巢氏议论颇能发挥经旨,贯通经络冲任之说,但以闭经关键责之“劳伤风冷”,却不够全面。闭经一证,自《千金》而下,如陈自明、寇宗奭(shì,寇宗奭,宋代药物学家,撰《本草衍义》)、张子和、朱丹溪、万密斋等论述较详尽。如肝气血伤,劳伤冲任,痰湿阻滞,风邪乘虚等皆能导致此病的发生。 一般来说,闭经的原因,有因冲任阻滞而导致的血瘀;有因续发于其他脏气病变的关系(如心、肾、肺等病)而形成的血枯经闭,有因七情所伤引起的肝气郁结而现一时性闭经,也有竟是按期实际行经,而经血却不能流出的暗经证,应视体质而定。若体质羸瘦,气血虚弱者,可从虚劳论治;若体态丰盈,脂肪充满者,可从痰脂壅塞论治。总之,闭经一证,冲任与肾气为重要的一环。 主症:面色苍白,眩晕头痛,心悸震荡,动则气促,大便干燥。脉缓细,苔薄质淡。 治则:养血通经。 方剂:卫生汤(《东垣十书》)。 当归60g、白芍60g、黄芪90g、甘草30g,共研末,每服15g,水煎服。虚甚,加党参60g。 用药心得:本方黄芪配当归,黄芪为主药,是当归补血汤之意。用当归配白芍,增强补血养血之功。总属补血之剂,故用于血枯而致的经闭。我用此方时,常加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其补血之功更著。 主症:百虚百损,五劳七伤,头痛昏晕,耳鸣目眩,赢瘦不食,月经闭止。脉虚数或迟缓或微细,苔薄舌质淡嫩。 治则:气血双补。 方剂: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党参5g、熟地5g、黄芪5g、白术3g、当归3g、白3g、肉桂3g、川芎2g、茯苓2g、甘草2g、生姜3片、大枣2枚。 用药心得:本方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肉桂、黄芪而成。四君子汤是补气健牌的基础方,四物汤是补血调肝的基础方。加黄芪增强补气作用,肉桂温通经脉以助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体现气血双补的法则,是气血双补的代表方剂。我用此方时,常加鱼鳔胶、鹿角片、胎盘粉等血肉之品。盖大虚之证,非草木可补。 主症:胃热消渴,减食渐瘦,燥热,经闭。脉滑,苔干白或黄。 治则:养血泻热。 方剂:玉烛散(《医学纲目》)。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大黄、玄明粉、甘草等分为粗末,每用24g,水煎服。 用药心得:本方是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组成。是补血与逐瘀泻热并用,治血虚经闭兼血热属实者。四物汤补血调经,熟地易生地,有生血凉血的作用;调胃承气汤既能破积行瘀,又能清泻阳明。合为补血调肝,清热治结的方剂。本方泻热之功强于补血,若无热结胃肠之症,不可轻用。 主症:经水不通,少腹刺痛,脉缓或涩,苔薄,舌上有瘀点。 治则:化瘀通经。 方剂:当归散(《证治准绳》)。 当归15g、穿山甲15g、蒲黄15g、辰砂3g、麝香0.5g、研细末,每服6g,食前热酒或白开水吞服。 用药心得:当归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止痛,故为主药。辅以穿山甲活血通经,蒲黄祛瘀行血,麝香辛温,有开窍通闭,活血通经的性能,与活血药相伍,有增强化瘀通滞之力。佐以辰砂,重镇安神,防攻破过猛。诸药相配,共起活血祛瘀通经之功。本方只宜作散剂方有效。若作煎剂,麝香极易挥发,不能达到治疗目的。 主症:面青紫,皮肤甲错,胸腹胀满不舒,少腹拘急,胀硬而痛,按之更甚。脉沉结而涩,舌质暗红或显赤斑点。 治则:破血通经。 方剂:大黄蜃虫丸(《金匮要略》)。 大黄75g、黄芩60g、甘草90g、桃仁60g、杏仁60g、芍药30g、地黄75g、干漆30g、虻虫60g、蛴螬60g、䗪虫30g、水蛭100枚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5丸,日服三次。用量可按体质增减。 用药心得:本方破血行气作用较强,体弱和辨证不明,勿轻易浪投。或以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理冲丸代之,其不但药性平缓,而且效能亦颇显著。方为:水蛭30g(不用炙),生黄芪45g,三棱15g,莪术15g,当归6g,知母6g,生桃仁(带皮尖)6g。七种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开水送服6g,早晚各一次。本方水蛭为主药,书中解释:仲景抵当汤、大黄蜃虫丸、百劳丸皆用水蛭,而后世畏其性猛,少有用者,盖不明水蛭性能耳。《神农本草经》说:“水蛭气味咸平无毒,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癥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徐灵胎《兰台轨范》中解释:“水蛭最善食人血,而性又迟缓善入(吸血),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观本草之文与灵胎之解释,则水蛭之功可得明矣。 主症:妇人经水不来,寒气客于胞中,血留不行而成石瘕。脉弦细,苔白质淡。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通闭。方剂:吴茱萸汤(《医宗金鉴》)。 当归6g、肉桂6g、吴萸6g、丹皮6g、法夏6g、麦冬6g、防风3g、细辛3g、藁本3g、干姜3g、茯苓3g、木香3g、甘草3g。 用药心得:方中吴萸、肉桂、干姜、细辛,温经散寒;配当归、丹皮,则活血以通血中寒闭。佐藁本、防风之升,法夏、茯苓之降,一升一降使全身气机畅达,则血寒去。气血流,经脉通,月经自来。我用此方时,去甘草,加槟榔、杭巴戟之类,以增强温通之功。 主症:体质肥胖,痰多并发呕吐,兼见白带。脉缓,苔白滑腻。 治则:豁痰通经。 方剂:加味导痰汤(《济阴纲目》)。 法夏9g、陈皮6g、茯苓9g、甘草3g、枳实3g、黄连1g、川芎6g、生姜2片。 用药心得:方中法夏辛温,体滑性燥,能降逆止呕,燥湿祛痰,为本方主药;陈皮芳香醒脾,疏利气机,使脾阳运而湿痰去;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不仅使湿从小便而去,又和甘草共起和中之效;生姜和胃,且制法夏之毒。脾气健,水湿化,以制生痰之源;枳实能下气破坚,加黄连清中焦郁热;川芎行血和血。共治痰湿阻滞,身体肥胖之经闭。我用此方时,常加菖蒲、郁金、竹茹、远志等为豁痰之品,以增强疗效。 主症:劳病咳嗽,或无痰或有痰,或痰带血丝,寒热盗汗,羸倦食少,心神不安,室女经闭。 治则:补虚劫劳。 方剂:劫劳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芍叶180g、黄芪60g、甘草60g、沙参60g、当归60g、法夏60g、茯苓60g、五味子60g、阿胶60g、熟地60g,上药研末,每用9~12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 用药心得: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为本方主药。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当归养血调肝;阿胶滋阴补血止血;沙参润肺止咳,养胃生津;五味子味酸涩,敛肺气而止喘咳;法夏降逆止呕,燥湿祛痰;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不仅使湿从小便而去,又与甘草共奏和中之效;生姜、大枣调和营卫。本方有补气益血,滋阴止嗽之功。主要用于现代所称的结核性经闭。我用此方时,常与一贯煎、集灵膏、滋水清肝饮、滋荣养液膏合用。若见往来寒热或先寒后热者,可服张锡纯的玉烛汤。 主症:室女经闭,精神抑郁,两胁不舒,食少纳呆。脉弦软而滑,或滑数,苔薄,舌尖红。 治则:疏肝解郁,清热通经。 方剂:加味逍遥散(《医宗金鉴》)。 当归5g、白芍5g、茯苓5g、柴胡3g、焦白术3g、薄荷2g、香附3g、泽兰叶3g、生地9g、丹皮3g、郁金3g、黑栀子3g、黄芩3g。 用药心得:本方由丹栀逍遥散加味而咸。薄荷消风热;香附、郁金疏肝、理气、解郁;黄芩、栀子、生地清热凉血;郁金、泽兰祛瘀散结,活血通经。全方共有疏肝解郁、清热通经之功,治疗妇女肝脾郁结而引起的经闭。我用此方时,常加佛手、槟榔,以助疏肝行气的功效。 杨某,女,34岁,住德阳汽车某队。 初诊:1975年9月6日。 症状:月经已停四年,并未生育(输卵管阻塞)。少腹胀痛,精神郁闷,眩晕,失眠,胸胁胀痛,带多色黄臭。脉沉弦,舌质紫暗,舌边有小红点。 诊断:停经四年兼带下。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内阻,湿热蕴结下焦。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清湿。 自制方: 刺蒺藜18g、钩藤10g、蚕蛹20枚(焙干,研末,吞服)、当归10g、川芎6g、生白芍12g、桃仁10g、红泽兰12g、地鳖虫10g、水蛭6g、红藤24g、蒲公英24g、琥珀末6g、槟榔10g、熟枣仁12g、夜交藤60g。一周6剂,连服两周。 并告之输卵管阻塞问题不加考虑,一俟停经恢复调整后,可用器械通,药物协助。患者欣然色喜。 疗效:基本好转,月事已行。 第二诊:9月21日。 症状:服上方至10剂,月经已来,量甚少,仅用半包纸。色污有块,腹部微痛,胸胁胀痛大减,带下也少。头已不晕,精神转佳,能睡能吃。舌质淡红。脉微弦,少腹隐隐作痛,形寒或血瘀未净。 自制方: 蚕蛹20枚(焙干,研末,冲服)当归10g、川芎10g、红泽兰12g、水蛭6g、地鳖虫10g、山甲珠10g、槟榔10g、鲜生地渣(姜汁炒焦)20g、生姜渣(鲜生地汁炒焦)15g。一周6剂,连服两周。 疗效:显著好转。 第三诊:10月22日。 症状:上方共服18剂,腹部隐痛消失,已不觉形寒。带下已少,色不黄,月经已来,量转多,色红不污,精力好转。脉濡缓,苔薄白。 自制方: 沙参20g、鸡血藤18g、生黄芪3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枸杞子12g、益母草24g、覆盆子24g、制香附12g、炒川棟10g、山甲珠10g。嘱每周4剂,连服4周。月经净后,就去某医院检查输卵管。 第四诊:11月28日。 月经正常,经某医院检查,输卵管已通。脉苔正常。嘱仍以上方继服一个月,另取新鲜胎盘一个,不洗焙干,研末,一个月分服。 第五诊:12月28日。 月经届期未至,是否又停?观察情况较正常。检查小便得阳性,患者喜极而泛说:使我苦闷的家庭,转向天伦之乐之境了。 按:经闭证,是月经不调中一个主要证候。既有六淫之感,更多七情之伤。回忆某年武汉发大水时,全城妇女大半停经,水退后又不药而愈可征。总的归纳,有气滞血瘀、肝郁血枯和痰湿等证。 本案虽属气滞血瘀,却由不孕而发肝郁,既影响停经,更必须联系到肝肾冲任论治。方中蚕蛹起镇痉调肝作用,合钩藤饮尤效;桃仁、红泽兰、地鳖虫、水蛭、蒲黄,合动植两物活血化瘀更加有效;红藤、蒲公英、琥珀侧重清除下焦蕴结之湿热(带下或炎症);槟榔行气而不耗气,鲜生地、生姜互炒,王旭高称为交加散,能通经调气,而对营卫失调表现形寒,似感冷者良效;炒川棟、山甲珠在不孕证中能起较好作用。故本案经过四月不断地治疗,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余某,女,35岁,成都望江化工厂。第一诊:1979年5月21日。 症状:病因人流刮宫,夫妇争论,当时有情绪,停经七月,腹痛拒按,带下腥臭,精神疲乏,食欲差,胸痞心悸。前医屡治无效。脉弦数,苔薄,舌质淡。 诊断:停经。 辨证:气虚血瘀,湿热蕴结,兼见肝郁。 治则:益气化瘀,活血清湿,佐以柔肝。 自制方: 党参30g、鸡血藤18g、生黄芪60g、黑故脂12g、地鳖虫10g、水蛭6g、红泽兰12g、益母草24g、当归10g、川芎6g、炒蒲黄10g、红藤24g、蒲公英24g、槟榔10g、琥珀末6g。一周6剂,连服两周。 疗效:部分好转,月经未至。 第二诊:6月5日。 症状:上方服12剂后,精神大见好转,食欲恢复,腹不拒按,带下减少,无腥臭气,但因月经未至,患者焦虑,肝郁之气尤增,胸胁痛感更盛。脉弦数,苔光色红。但心悸好转。 治则:侧重柔肝养阴,清湿活血。 自制方: 沙参20g、鸡血藤18g、生黄芪30g、女贞子24g、旱莲草24g、夏枯草15g、薤白12g、炒川楝10g、生白芍12g、覆盆子24g、当归10g、川芎6g、生蒲黄10g、水蛭6g、广木香10g。一周6剂,连服两周。另服银甲丸。 疗效:兼证悉解,月经已至,量多(用卫生纸三包)。 第三诊:6月20日。 服上方12剂,同时投以银甲丸两周,病情显著好转。月经虽至,经量稍大(用纸三包)。但由于月经已至,患者欣喜,肝气郁结已消失无余。总觉经量还大,幸脉已平缓,舌色正常。拟再予调冲,益气,清湿(原经西医查有盆腔炎),以期巩固。 自制方: 太子参20g、鸡内金9g、仙鹤草30g、鸡血藤18g、生黄芪30g、益母草24g、覆盆子24g、何首乌30g、槟榔6g、砂仁6g、广藿香6g。一周6剂,连服两周。同时配合服用银甲丸两周,以清除下焦蕴结之湿热而治带下。 并嘱两周后停药观察。至8月26日因腹泻就诊,问其月经情况,她说:已经行三次,与往日周期28天一样,经前后有带,但毫无黄带象,从停经恢复后一切如常。 按:停经即闭经。闭经病因较多,有六淫之感和七情之伤,也有产后肾虚波及奇恒之腑,导致月经紊乱而停经。更有气虚血滞,虚中夹实,湿热蕴结下焦,而致停经。原因尚多,不胜枚举。 本病既因人工流产,也等于产后肾虚,况还有情绪关系。因此,出现气虚夹瘀,肝气郁结,湿热蕴结多方面原因而形成停经。方中以参、芪益气,并采取鳖甲煎丸和化癥回生丹中主要虫类药,以疏络通经,及失笑散、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中所选药物。治疗数周,逐步恢复正常,得到良好效果。如果不结合病因和病情转化趋势,专用桃红四物汤强通硬治,收效反不显著。 杨某,女,20岁,某信箱工人。 初诊:1977年6月7日。 症状:闭经近三月。腰痛,胃脘隐痛拒按,心烦,身热,大便色黑,眠差,纳食少,时昏倒,脉缓,舌质紫暗,苔黄。 诊断:经闭,便血。 辨证:气阴两虚,血热血瘀。 治则: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止血化瘀。 自制方: 泡参24g、生黄芪60g、鸡血藤18g、女贞子15g、旱莲草20g、红藤24g、蒲公英24g、地榆10g、槐花10g、白及15g、生蒲黄10g、地鳖虫10g、九香虫9g、仙鹤草30g、益母草30g、当归10g、琥珀末6g。一周6剂,连服两周。 疗效:显著好转。 第二诊:6月20日。 症状:上方服3剂后,月经即来,连服12剂后,纳食增加,睡眠好转,大便转黄。唯腹隐痛,苔黄厚。 自制方:照上方加减。 泡参24g、当归10g、鸡血藤18g、蒲公英24g、琥珀末6g、败酱12g、生蒲黄10g、延胡索9g、红泽兰12g、九香虫9g、地鳖虫10g、仙鹤草30g、益母草30g。一周6剂,连服两周。 疗效:1978年5月随访,月经一直正常,全身很舒服。 施凤冈尊正,素嗜五辛,三孕皆不育。至三十岁,即月事不来,将及两年。胸腹作痛,行走无定处,数日一发,甚者一日二三发。养血行血之药,无日彻口,身体特热,肌肤渐瘦。一医谓凤冈曰:补血不补气,无阳则独阴不生,血何来乎?用人参、黄芪、白术、肉桂、当归、川芎,以峻补温行之法治之。服数剂痰中见红,大便干燥带血。陆养愚诊其脉,两手举按皆数而弦,右关数而弱,两尺数而滑涩。曰:血虚不待言,然血因火耗,肌肉身热,痛无常处,作止不定,六法浮沉带数,皆火象也。愚见,清其热则血得其养而经自来矣。医曰:天寒地冷则水凝成冰,天暑热则经水沸溢。夫寒则凝涩,热则流通,此不易之理。君独以清火疗血闭,果何说乎?陆曰:《素问》一书,可以意会,不可以意执彼寒止而热行者,盖为无火病者言之也。今经闭不行,以致肌肉消削,又不可以此为例矣。《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风消,传为息愤者死。王太仆曰,二阳胃与大肠也。二经有热,心脾受之,以消烁肌肉,上气喘逆。今病者素嗜辛辣,非肠胃有热乎。今已移之心脾,月事久不行,肌肉消削,是传为风消,幸不喘咳,未至息愤耳。复投以温热之剂,是抱薪救火。即《内经》所云,赞其复而翼其胜者也,病岂不增剧乎。法当清肠胃之积热,使心气下降,续以滋阴之剂济之,是水泉通则流不绝,月事有不来乎。彼医亦即首肯,因用三黄汤加山栀、丹皮、生地、白芍十剂,痰红便血俱减。更以前方加归芎十剂,而月事通矣。以六味丸加知母、黄柏、紫河车一具服之,药未终而即受孕。 卢绍庵曰:养体须节五辛,辛温助火,火乃消烁万物。嗜好之久,宜其孕而不育,月水枯涸。他医复用温补,以致现证为斯,先生高明远识,引经文以证病如诸指掌,非但病人获愈,一时开愚医之蒙蔽,尤足训后汉于无穷。(《女科医案选粹》) 渭川评析:闭经之原因,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虚者,多为阴虚血亏,冲任空竭,无血可下;实者,多因气血郁滞,瘀血内阻,胞脉不通,血不下行。其表现的征象,如肝肾阴虚、气血虚损、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此外,有关奇恒之腑形成经闭种类亦多。如西医所谓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的辨证并不能出上列四种范围。 本案由于二阳内伏,化火烁伤脾阴,影响肝肾,渐成风消。陆养愚氏从《内经》阐明病理极是。但以三黄清热,须防三黄化燥之弊,其后用六味地黄丸善后,何妨开始就用魏玉横一贯煎或高鼓峰的滋水清肝饮加减。总之,此案值得参考。 【处方】吴茱萸60克,赤芍6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红花30克,苏木30克,桃仁30克,续断60克,益母草30克,党参45克,香附4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12克,用熟地30克、寸冬15克,煎汤送服,每日服2次。 按:此系因经期生气或不慎冷水,以至气滞血瘀经闭,其症不发烧,四肢无力,不思饮食,腰酸头晕,失眠多梦,脉沉细弱。一般服上药2料即来月经,至多用3料。 【举例】 1.钱XX,女,24岁,山西侯马市省建一公司工人。1983年4月来诊。自述于6个月前在干活时不慎掉入水坑,以后即不来月经,并伴有腰酸,小腹憋胀,不思饮食。诊见面色苍白,舌质正常,脉沉细。嘱服上药2料,即来月经。 2.曹XX,女,19岁,河津县矾村乡左镇村人。1981年8月来诊,该1年前因未考上学校,自己生闷气而经闭,已8个月未来月经,并伴有腰腿酸困,疲乏无力,失眠多梦,消瘦,脉沉稍细数。用上方1料后精神转佳,面色红润,亦能参加劳动,3料后月经始来。 李某妇,二十五岁。月经往往数月不行,西医注射黄体酮即至。今春闭经又四月余,仍注前药不效,迄已六月犹无消息。白带多、疲乏、头晕,饮食均少,手足心烧灼,每欲置于凉处。 切其脉,缓弱颇甚。观形体欠佳,面容不华。此由气血虚损,胞室发育不良所致。理当养血健脾为主,兼清内热以治。 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8克,桃仁9克,当归15克,白芍9克,川芎6克,熟地15克,知母9克,黄柏9克,关实15克,柴胡6克,泽泻9克,生姜2片,大枣3克。 水煎温服。 逾月复诊,言药后经至,但量极少。其他精神、食欲以及白带也显著好转。切脉仍弱,拟丸剂。 处方:党参30克,白术24克,生熟地各30克,元参60克,牛膝30克,当归30克,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杜仲30克,地骨皮30克,茯苓30克,黄柏30克,桃仁24克,生赭石30克,白芍24克,川芎24克,炙草15克,生姜6克,大枣5克,蜜丸。早晚各服9克。 次年其同事陈某来,言李生一男,今日正做弥月宴。 |
|
来自: 西安Water > 《中医专病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