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2300多年未决之“熊湘”地名“疑案”|从湘水破译开始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2-06-27 发布于湖南

  

熊湘,是沉睡在2300多年湖南历史史册上一个没有解开的疑团。

虽然这个疑团没有解开,但屈学界一直将熊湘当作解说屈原的“首丘”,论证屈原为什么“沉汨罗”的一大理由。

因为熊湘之地有说为长沙,有说为益阳,有说为汨罗的,但其理由也难以让大家心服口服,也就只能是将信将疑罢了。

熊湘首出于《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

《长沙府志建置沿革考》云:“周鬻熊为文王师,武王既有天下,封鬻熊之子熊绎于湘,号熊湘,五传熊渠,自号曰楚王。”

这是认长沙为熊湘的依据,故而有司马迁认定屈原绝笔之作为《怀沙》,后世专家又以为《怀沙》就是怀长沙,全因为认为长沙是熊湘之故。

《西安府部纪事》引录:《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注〉封禅书曰:南伐至于召陵,登熊山。地理志曰湘山在长沙益阳县。正义曰括地志云:熊耳山在商州洛阳西,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也。湘山一名艑山,在岳州巴陵县南。

可见《史记》之后,湘山熊山就被后世拆解成两山来解说。不但湘山到了益阳还到了岳阳,熊山则北上到了洛阳。再查后面的的记载,简直是碎片飞扬。

后世不能统一认定,我们只能看再早的记载,所以唐代后的一些记载也就用不着看了。因为已经混乱,不看也罢。

第一密码:湘水之“湘”

打开熊湘密码,关键是“湘”。我们先看看“湘”的来历。

如果你问问湖南人,为什么湘江名为了湘,估计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就象问大家的先祖是谁一样,也没有几个人答得上来。

一个地名,一条水名,它不是天生就会有这个名字。地名、水名都是人类活动后的结果,是人类给予自然界的名号。

因形、因人、因事、因俗、因氏名地名水,这是古人的通行规则。所以每个地名水名都会读出一段尘封的往事或者历史,或悲或喜,都会在这个名字上打上沉重的印痕。

如汨罗江境内的罗水是因为罗子国移民迁移而来改古㵋水为罗水,其地的罗山、罗水、罗汭就会读出罗子小国的灭亡史和罗氏先人的迁徙史;汨,却是因为屈原自沉殉国之后,为纪念屈原而名的潭名渊名,东汉许慎云:“汨,长沙汨罗渊。”汨,后被郦道元称之为汨水,却是改㵋水为汨水,来自应劭“因汨在罗,故日汨罗”,汨罗就成了屈原的另一个名字。从而有了一个“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的端午节,也有了一场声势浩大波及华夏、及全世界的“竞渡相传为汨罗,不能止遏意无他”的端午龙舟竞渡。

可见,这都有一个说法,有一个来头。而湘水的来头是什么?

自古影响比较大的是“《诗经》《采蘋》”说和“湘漓二水说”。但此两说也并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大多数湖南人也并不了解。

《采蘋》说出现在宋代《湘水记》中,作者吴曾1162年前后在世,是笔记文作家。绍兴三十二年其所编笔记文集《能改斋漫录》。

其引录的依据是:《采蘋》曰:于以湘之,维锜及釜。《说音》曰:湘,烹也。韩退之《盘谷歌》曰:盘之泉,可濯可湘,盖泉之清洁,可涤可烹者也。

明显而看,是以湘字出现最早的时间来论。与湘水也出入太大,也没有看到湘水与之有关的神话传说,所以湘不因此意而来。

也有人说湘水,亦名雁门水,上源为寻乌县的罗塘河,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贡江段支流(也称贡江源头之一)。相传唐朝八仙之一韩湘子游居羊角汉仙岩修炼成仙,后人便称此地为湘乡,此水为湘水。

因韩湘子传说而名湘水,当然这是无稽之谈,屈原《楚辞》中多次提及湘水沅水,说明屈原的战国时代湘水已经正式成为湘江的大名。哪儿到了唐朝才名湘水呢?

我们从《怀沙》“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之语,则可感知沅江、湘江结合部的波澜壮阔,屈原赴“沅湘之玄渊”而沉汨罗渊,说明战国时代,湘水就是天下共知的水名,一个唐朝的传说就要我们湖南人奉韩湘子为湘水之宗?这是很可笑的。

“湘漓二水说”也来自宋代的柳开(946年-999年),他是宋初古文运动先驱之一,原名肩愈,字绍先,改名柳开,字仲涂,自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河东郡解县人。

他认为湘水发源于广西灵川县东海洋乡的岐岭南,漓水古名桂江,发源于兴安县西北与资源县接界的苗儿山。因而“以二水相离故名之曰相、曰离。”似乎是有点道理,但还是牵强附会。

但他的“湘漓同源”说,还是有人接受。但据历史记载,湘、漓原不相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便利漕运,曾遣史禄入桂林郡掘陡河以沟通二水;自此两水相通,而水流背道而下。秦始皇打通湘漓之后名湘水,也显然与湘字无涉。

那么湘到底如何而来呢?这个说法必须在战国之前,才能是真实的。

《山海经·海内东经》:“湘水出舜葬东南陬,西环之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环绕也。”《水经》:“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实惟零陵。”

这是《长沙府志》《湘水考》中拿出的第一个有湘水名的最早记录,说明湘水跟舜帝有关。舜帝二妃沉溺湘水,成为湘水之神。当然跟舜帝有关,所以《山海经》湘水说明舜帝时就有湘水之名。

是跟舜帝人有关还是事有关或者其它?

湘江自古就是舜帝二妃的河流。李白云:“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杜甫云:“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湘水上瓢动着三个湘水之魂,湘君魂、湘夫人魂、屈原魂,为什么没有称之为“舜水”呢?这是一个疑问。

司马迁《史记》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考“湘”字成于战国。从史记痕迹判断,是春秋战国之际所出现的湘水之名(可能以前是口头流传而进入《山海经》)。《楚辞》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可见沅湘都不应该是屈原的命名。

皇甫谧(215年-282年)《列女传》云:“有虞二妃,帝尧之二女也。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尧举舜为相,摄行王政。舜每事常谋于二女。舜既受禅为天子。”

湘的造字,必定与“相”有关,就是说先有相后有湘。“相”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眼观察树木,本义是查看,即观察形状,加以判断。所以有巡察之意。“舜南巡狩”“尧举舜为相”,当然都跟相的本意有关。应是纪念舜帝南巡,以其“巡狩”“相”位,名了湘水。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可以接受。

皇甫谧是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他一生以著述为业,后得风痹疾,犹手不释卷。晋武帝时累征不就,自表借书,武帝赐书一车。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其实,除此之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皇甫谧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既然他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这是暗示我们湘江是舜帝为相时所名,或者后人因为舜帝南巡湘水而名。

考古出来的湘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时期的《鄂君启舟节》文字,而《山海经》据考也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湘水之中大量的舜帝二妃文化遗迹也表明,湘,源于舜帝南巡而名,所以他就成了湘君。所以“湘”因舜帝之“相”而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后来湖南成就了“三湘四水”之名指代湖南,则是湘的扩大结果;《寰宇记》:以湘乡、湘潭、湘阴为三湘。《舆地记》云:水至永州,合潇湘至衡阳,合蒸湘至沅州,合沅湘方达洞庭,故曰三湘。《湖广通志》:湘水,源出广西阳朔东,北流过零陵,达于衡阳,蒸水入焉。会流入于石鼓下,湖岭之间,湘水贯之。凡水皆会而与湘水合,则曰潇湘。与蒸水合,则曰蒸湘。与沅水合,则曰沅湘。故谓之三湘。

这也是湘水舜帝二妃文化演变的结果,和黄帝炎帝一起见证湖南文明同样与华夏文明同步而行,而不是“南蛮”之地。

“与沅水合,则曰沅湘”这句定义,却给我们解开了《楚辞》“沅湘”合写成一词的意义密码。

说明屈原所写的沅湘均指的沅湘合流之区域,这就是古罗,今天的沅江湘阴屈原汨罗,中心地在磊石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