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73年,小有成就的郑厉公去世,太子继位,就是郑文公。关于郑文公的事迹,我们前面略有过介绍,主要是当年晋文公流亡路过郑国的时候,没有给人家优待,也没有听从叔詹的建议把隐患除掉,这才导致了晋国的大军压境。 除了这个事情以外,郑国还有个比较闹心的事。郑文公啊,生了很多儿子,而且大家都没什么绝对优势,这就让太子产生了担忧,到最后居然生出了弑君夺位的念头。郑文公一生气,就杀掉了太子以及太子的几个弟弟,其他的几个儿子也跟着沾光被赶出郑国,其中公子兰逃去了晋国。 公子兰是个很有心机的孩子,到了晋国之后,他对晋文公处处小心的侍奉,晋文公很满意,十分宠爱公子兰。在晋国立足之后,公子兰就上上下下的跑关系,希望得到更多的支持,有朝一日能回国继位。 郑国的故事回顾到这里,也就跟前面晋文公伐郑联系到一起了。本来嘛,这次晋文公联合秦穆公一起攻打郑国,结果在郑国烛之武的分析之下,秦穆公留下三个将军帮郑国守城,自己带兵回去了。 盟军撤走了,晋文公感觉情况不妙,这可不是少了个帮手这么简单,这说明秦国人已经不高兴了,干脆我也撤了算了。可走之前为了要足了面子,为了未来几十年跟郑国的关系考虑,他打算送公子兰一个顺水人情。 郑文公接到了晋国的通知,我们要撤军了,你们让公子兰做太子吧。郑文公跟手下人一商量,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同意,夫人生的公子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公子兰的母亲是名门之后,在庶子里面,他也是最贤德的。当然了,最重要的,这样晋国就可以退军了。 就这样,郑国最终答应了晋国的要求,晋国和郑国签订了友好盟约,公子兰被立为太子,晋文公也就撤军回国了。两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继位,他就是郑穆公。郑穆公在位期间,郑国基本都是依附晋国的,晋文公助公子兰继位这步棋,走的还是很对的。 虽然交了郑国这个朋友,可导演本人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就在公元前628这一年,晋文公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公子欢继位,这就是晋襄公。 作为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诸侯国,有个人的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就是秦穆公。这个时候的秦穆公,年纪也不小了,秦国之前一直被晋国堵在西边出不来,自己能最大限度干的事情,也就是把一个又一个晋国公子推到国君的宝座上,现在最强悍的晋文公没有了,那我是不是也该有机会了那? 也就在这个时候,当初留在郑国守城门的三位秦国将军送来密信。信里说,现在他们负责郑国的一处城门,只要秦国派兵前来,他们就可以打开城门放秦军进来,轻而易举的拿下郑国。 秦穆公心里这个美啊,这真是天助我也,想什么来什么,郑国的分量不轻啊,如果把它拿下,那么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天平必将倾斜过来。现在晋文公刚刚去世,晋国不一定有精力顾得上郑国,正是出手拿下郑国的大好时机。 听说秦穆公打算出兵攻打郑国,蹇叔和百里奚这两位老臣是连连摇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跨越那么远的路径,还要经过好多国家,去袭击另一个国家,基本是占不到便宜的。再者来说,既然有人能出卖郑国,保不齐也会有人把我们的情况告诉郑国的,万一人家有了防备,那就一点机会也没有了。 两位老臣苦口婆心的劝,可秦穆公是越听越烦躁。本来想得到你们的支持,听你们说说行军打仗有哪些注意事项,你们可好,直接给我否决了,这么好的机会要是错过了,我已经就更没法向东进步了。秦穆公就没搭理这二位,派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兵出发了。 就在秦军出发的那天,两位老人对着军队失声痛哭。秦穆公不高兴了,他压抑着心头的怒火责问,我大军要出发打仗,你们在这里对着嚎哭,这是要干什么?二位老人边哭边说,作为臣子的,我们不敢拦着军队出发,可我们的儿子都在军中,现在我们年纪也大了,就怕他们回来的迟了,没法再见面了。 二位老人跟秦穆公解释之后,就退回来跟儿子告别,他们对三人千叮咛万嘱咐,还一再的重复说,你们的军队如果遭遇失败,一定是在崤山的险要之处,一定要加小心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