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复合材料比较特殊? 对于传统的金属和塑料材料而言,由于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特性相同,因此这些材料被称为“均质”材料,加工而成的构件也具有典型的“各向同性”特性,因为无论以何种方式推或拉,它们的性质都大致相同,这就使得其建模和设计更加容易。 相比之下,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以上不同材料的组合而成。第一种组分为均匀且各向同性的聚合物(塑料、树脂等)。该聚合物基体将第二种非均匀纤维增强材料结合在一起。复合材料中的均匀成分被称为基体,而这种不均匀的丝状纤维被称为增强体。 由于单根纤维是细长的小圆柱体,它们对复合材料特性的贡献具有典型“方向性”特征。这种取向的方向性可以使复合材料在纤维方向上具有更高的强度,而在其他方向上其强度却仅仅与树脂一样强。这被称为“各向异性”材料,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称为“正交异性”材料。 复合材料部件通常由几层纤维增强树脂组成,统称为“层压板”,其中如果每层复合材料仅包含一个方向的纤维,则又被称为“薄板”。许多薄板经过精确地堆积制成层压板,随后可进一步模制成零件。 在复合材料层压板中,纤维数量、树脂含量、纤维方向等因素都很重要,其中纤维数量和树脂含量通常会使用比率/分数等形式进行描述,如纤维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等,在后续的内容中将会针对此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
密度是指材料每单位体积的质量。在复合材料制造中,质量或重量是描述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典型方式。只有树脂(固化前)是以体积来衡量的,通常所说需要1.2升树脂,但不说有1.5公斤纤维和1.2升树脂。 质量除以体积可以得到密度,需要知道层压板每种组分(树脂、纤维、芯)的密度,从而可以估计其性能。密度常见单位包括克每立方厘米(g/cm^3)、千克/米^3、磅/英尺^3等。 复合材料中常用材料的密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