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开甲要回祖国,被认为无国籍,紫石英号事件后:走路姿势都变了

 lixj1028 2022-06-27 发布于天津

2020年,权威科技杂事《自然》(《Nature》)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报告中显示大多数欧洲人的血统中都包含有一定比例的尼安德特人的血统。

尼安德特人是区分于智人的另一种古人类,一些人认为,这种血统的组合最后呈现的结果是欧洲人的强壮程度更高一些,但是东亚人的智力状况却更好一些。

这种推测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虽然工业革命起源于欧洲,欧洲的现代自然科学探索起步要早很多,但是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的中国人虽然不多,有成就的学者却非常的多,比例惊人!

这些留学生中的很多人,他们在年轻时踏足欧洲土地,渴望寻找救国之路,欧洲当地的一些大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些中国学生格外的聪明,也对他们也格外的重视。

杨振宁、李政道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不过也有许多天赋极高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没有选择在学术上开辟天地,而是回到了自己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去建设祖国。

程开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6年,程开甲前往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遇到了和李政道相同的情况:他的老师是大物理学家、人类量子力学奠基人马克思·玻恩,他十分看重程开甲,他认为程开甲的天赋决定了他未来势必成为一位大物理学家,改变全人类的历史。

之前被玻恩所看好的人,一般在地球上都留下了赫赫威名。玻恩看好程开甲的未来,于是把自己的朋友爱因斯坦、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谔、缪勒、鲍威尔、波尔等物理学历史上的顶尖人物推荐给年轻的程开甲。

文章图片1

程开甲与他们结交,并向他们学习。

那个时代是基础物理学科的黄金时代,程开甲从这些人身上汲取了难以想象的养分。1948年,程开甲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从爱丁堡大学博士毕业了。

未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摆在了程开甲面前。

玻恩,这位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决定留下程开甲。

在玻恩眼里,当时的中国很贫弱,程开甲如果回国,很难施展自己的所学,才华就被浪费了,而程开甲如果留在英国,未来人类物理学历史的篇章,中必然有他的一页。

但是程开甲认为自己对英国没有归属感,不想留下。玻恩以为程开甲是担心家人,所以劝说程开甲把家人一起接到英国,程开甲这样的人,英国政府也是巴不得他留下的,在英国,他们将会过上有财富、有荣誉的生活。

作为这样的大科学家,无论国籍、人种,都必然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尊敬。

但此时程开甲不想谈这个话题,他低头做自己的研究,在学校里埋头给玻恩做研究助手,通过学习、实践提升自己,每一次都很自然、巧妙地回绝了玻恩的热情邀请。

程开甲的英国同学们也热情地挽留他。甚至一些英国同学说道最后很激动,大声的对程开甲说:“中国太落后了,你回去饭都没得吃。”

程开甲听后,也知道对方说的确实是实情,这却更加剧了内心的悲伤,甚至有些悲愤。

直到有一次程开甲发火了,当时有一位英国同学劝说他留下来,把中国说的很不好,一直以来温文尔雅的程开甲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和英国同学争辩道:

“你们不要看今天,要看今后!”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程开甲不得不承认。但是他不相信堂堂中华民族会永远落后,他不相信堂堂中华儿女出不了改变国家命运的豪杰!

他发誓,自己就要做一个这样的豪杰。

“要看今后”——程开甲就默默地开始奔波于英国的各大图书馆、书店,购买了大量固体物理和金属物理方面的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对祖国有用的。

虽然还不能回国,但是程开甲已经计划好了自己将来要为祖国做什么——这些书籍后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直到程开甲晚年回忆这件事还特别兴奋的说道:“后来,果真都用上了”。

程开甲,只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只是,这个机会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呢?

程开甲自己立志要做一个改变民族命运的豪杰之时,在中国的长江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另一群豪杰正在改变中国——那就是毛主席和他所带领的人民解放军。

“紫英石号”事件

对于英国,程开甲是一点归属感没有——尽管这里的人认可他的才华,并且热情欢迎、挽留他。

那些英国人为了挽留程开甲,开口闭口总是中国如何弱、如何穷,这非但没有让程开甲有丝毫的贪慕荣华富贵之意,反而立下了彻底改变中国之志向。

文章图片2

外国人瞧不起自己的祖国,这件事一直压在程开甲的心头,虽然这位天才物理学家其实是得到大家尊敬的,但程开甲总觉得祖国不强大,自己抬不起头,走路都没有劲。

1949年4月,万里之外的解放军,彻底树立了程开甲的自信,这件事就是“紫英石号”事件。

淮海战役结束,国民党试图依靠长江天险守住半壁江山,并推行假和谈真拖延策略。到了4月20日,和谈正式破裂之后,渡江战役一触即发。

国民党军队在渡江战役的主要登陆地区使用军舰阻止解放军渡江。

为此,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的各炮兵团执行了封锁长江的命令,毛主席下令如果发现外国军舰先警告,不听警告可以下令开火射击。

英国人却无视这些警告,他们派一艘刚刚服役不久的护卫舰——紫石英号来到了解放军准备渡江的河段。

英国人胆敢无视警告,并不是因为英国的军舰不怕大炮,而是因为自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战胜清政府之后,在中国横行无忌惯了;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通过《天津条约》取得了我国内河自由航行的权力。

这就导致英国在当时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同意,另一方面又觉得解放军不敢开炮打自己。

“紫石英号”护卫舰属于英国海军远东舰队,英国人并不觉得100年过去了,历史应该改变了。

解放军在警告无效后,立即开炮维护内河主权,“紫石英号”当时居然胆敢还击,最终被解放军打得重伤搁浅,第二天,英国军舰又派来“伴侣号”驱逐舰、“伦敦号”重巡洋舰、“黑天鹅号”护卫舰增援紫石英号,结果被解放军大炮击退。

文章图片3

随后,英国方面请求就紫石英号被扣留问题展开接触和谈判,但一直没有结果。

直到1949年7月30日,当时南京已经解放几个月了,紫石英号才趁夜逃走了……

从中英《天津条约》开始被列强强行取得的长江自由航行的权利,经过了整整91年,终于遭到终结了。

这一消息,鼓舞了海内外的中国人。

……

1949年4月的一天,程开甲正在苏格兰出差,忙里偷闲去看了场电影。那个时候英国电影院里播放电影的同时,还会插播一些新闻,来吸引观众。

正在看电影的程开甲从电影新闻中看到这样一条“紫石英号被中国解放军击伤搁浅”的新闻后,立即兴奋了起来。

程开甲当然知道过去100年的中国经历了什么,而这些一直都是海内外中国人的沉重负担。

程开甲后来回忆说,当得知紫石英号事件后——“第一次有了出了口气的感觉”。

程开甲那个时候刚过而立之年,这个兴奋的消息让他内心澎湃起来。那几天,英国人发现——程开甲走路的姿势都变了——腰杆开始挺得笔直,走在大街上,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守护在他的身边。

程开甲说:“从那天起,我开始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

无国籍之恨

离开英国那天,程开甲的导师玻恩坚持亲自到火车站相送,到最后时刻,他仍然相信自己的这个学生会留在英国,未来一定能在物理学上有大成就。

大多数英国人也希望能够挽留这个人才,当地的人们普遍相信自己的国家比贫穷的中国更能够吸引这个执意要回到故土的物理天才。

面对玻恩的挽留,程开甲很果决,他铁了心要回到祖国。1950年7月,程开甲从英国海关出关,当他提出目的地为杭州时,英国海关人员告诉他:“你来时的护照已经没用了。”

英国海关给程开甲开了一张“无国籍证明”,程开甲拿起这张证明,一股失落甚至有些愤恨的心情涌上心头。

什么叫无国籍?

……

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月,程开甲终于到了香港,在这片令人唏嘘的土地上,程开甲没有逗留,而是立刻马不停蹄的从香港坐火车回到杭州老家。

多年漂泊异国他乡的程开甲终于回到家乡,他回到杭州并没有去看望自己的家人,而是先去探望了自己的留学之前的恩师——束星北。

说起程开甲的这位老师,那就厉害了。束星北1926年自费开始到美国留学,后来又去了日本、苏联、德国、英国等等地方,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物理理念和学派都搞了个遍,学成之后,也是对外国的优越生活看都不看一眼,毅然回国。

回国之后,束星北开始教授物理,抗战时还给国民党军队当过物理顾问。

1945年,束星北成功研制出中国首部雷达,比发达国家发明最早的雷达晚不了几年;当年8月,束星北做了《原子弹理论学术报告》,从这两个领域以及束星北所取得的成绩来说,束星北一个人当时确实落后于美国,却领先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包括苏联。如果当时中国的国力强大一些,束星北能得到支持,后来的我国相关领域的发育将不可想象。

在束星北的启发下,浙大培养出了许多大科学家,后来的诺奖得主李政道也是他的学生。李政道与程开甲同时走出国门,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去了英国。相比较在物理学历史上,李政道的成就更大一些。程开甲放弃了取得诺奖这样的机会,选择用自己的一生报效祖国。

程开甲找到束星北,与老师一起讨论如何开展物理学教学,为新中国培养物理学人才。整个50年代,程开甲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南京大学物理系,编写了大量的教材,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并完成了《固体物理学》的撰写,创建了南京大学金属物理学科研组和核物理专业。

当年他从英国买的大量的书籍,跟随者他漂洋过海,一路上为了照顾这些书籍程开甲费尽了心血,旅途中吃尽了苦头。但是现在都用上了,看到很多人才从他的门下走出,程开甲格外的开心,一如当年“紫石英号”事件发生时的心情。

程开甲没有再像当年在英国留学时那样高兴地走路姿势都变了,没有再把腰板挺得直直的,因为他已经在自己的国土上了,已经没了当日在英国时的苦闷了。

程开甲因为终日伏案工作,后背有些弓了。

两弹元勋

人们发现,大多数天才的基本生活难以自理,误以为他们天生就是这样的,所谓“上帝打开了一扇门,就为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程开甲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后来身边人回忆时说,老师(程开甲)也到了不能料理基本生活的程度了。

程开甲在英国留学的时候,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而且从英国漂洋过海回到祖国,一路轮船、火车等等,还要照顾大量书籍,程开甲都能布置的有条不紊。后来为什么不能自理生活了呢?

1960年,担任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的程开甲虽然有妻子照顾,但自己也是绝对能够自理的。这年夏天的一件事情,开始让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转变,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逐渐“不能自理了”。

当时程开甲被南京大学校长郭影秋叫到办公室,郭影秋递给程开甲一张纸条后,让他按照纸条上的地址赶紧去报道,然后没有说别的。

等到了北京之后,程开甲才知道原来这是钱三强点将,邓小平批准,让他们参加原子弹的研究。

程开甲后来说,原子弹的初始阶段所遭到的困难是根本无法想象的,美苏等国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美国的卢森堡夫妇被指控为“核间谍”受到了电刑处死,后来一些证据显示他们是被冤枉的;程开甲的师兄福克斯因为泄密,被判刑14年。

技术情报根本一点都泄露不出来。

程开甲说:“我们得不到资料,买不来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闯出来了一条路。”

闯出来这条路的难度和艰辛可想而知,因为当时国内的人才数量有限,程开甲不得不给自己带领的小组成员复习基础物理学知识,临时培养所需人才,同时自己还要没日没夜的计算,推进工作向前。

文章图片4

这就造成了时间紧迫,工作量巨大。

程开甲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了白天黑夜的概念,吃饭的时候也在思考,他只知道自己大脑里在想的方程和计算,全然不清楚现实生活中自己在做什么。

同事们不止一次看到,正在吃饭的程开甲突然拿着筷子蘸着菜汤在那里验算,有时候饭吃了一半,有时候饭没吃就走了……

有一次程开甲去食堂买饭,当排队排到他的时候,他把一张饭票递给盛饭的师傅,告诉这个师傅:“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

邓稼先跟在他后面,看到这种情况只好提醒他:“程教授,这儿是饭堂。”

跟随程开甲多年的研究员程耕是程开甲最信任的研究员之一,一度被大家叫做“程开乙”,他回忆程开甲当年的生活细节时说道:“生活上,我们当时得照顾老师,他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平时做饭、买票回家这些事他都不会做。”

如果不知道程开甲年轻时曾经自己出国,回国时曾经在轮船上待了一个月,又辗转香港回国,完全能够照顾自己的这些经历,人们可能以为程开甲本来就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天才。

但是人们知道了前因后果,就会明白,程开甲当时已经把自己的精神头全部都放在了原子弹的研究里,才把其他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1964年5月,罗布泊的大风超过十级,帐篷都搭不住,千里隔壁上只能搞一点点水出来,也是又咸又涩,但是程开甲却认为好极了。

因为吃的、喝的根本无关紧要,程开甲只知道这里是一个完美的试验区。

10月16日这天,程开甲回忆“看到天空碧空如洗,心里轻松了许多。”因为只有这样的天气,才能够顺利进行核试验,并且取得完整数据。

成功就在眼前了,程开甲的心思也第一次关心自己吃的东西,几十年后他回忆说:“那天中午吃的包子,香喷喷的,不过当时一点感觉不到它的味道。”

三年的高强度、全身心地投入,一度让他忘记了人间的味道……

……

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西北戈壁滩腾空而起,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新中国。

这个时候,海外的中国留学生再也不会受到程开甲当年“无国籍”的耻辱了。

半个月后,周恩来、邓小平、罗瑞卿、张爱萍、张蕴钰、程开甲和空军飞行员在一起,又开始商议起氢弹的研制了。

氢弹研制由当时的青年物理学家组合黄祖洽、于敏负责,1965年,程开甲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氢弹原理的试验上。

这一做,又是一年多,程开甲又忘记了包子的味道——蘸着菜汤验算的日子又开始了,直到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装置点火……

无惧核辐射,亲自进入核爆井

氢弹爆炸后,程开甲又把精力放到了地下核试验上。

这期间很多人认为氢弹已经爆炸了,地下核试验没必要进行了,程开甲据理力争,阐述了地下核试验的重要性,最终中央专委决定进行第一次地下核试验。

利用这个过程,程开甲又为共和国培养出了大批的核武器人才。

地下核试验的过程中,程开甲自己多次进入核爆后的核爆井。

作为程开甲这样的大物理学家,绝对的国之重器,大家都不想让他下去。但是程开甲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几次推开阻止他进入核爆中心的手,冒着核辐射的风险多次进入核爆井。

程开甲随身携带的放射性剂量探测笔不断地提醒他核辐射超标,不停地发出“滴滴”的响声,但是程开甲根本顾不上,低着头便在地下记录数据。

1984年,改革开放后,一些新的信息传到国内,美苏原来已经开始从研发核武器转为研究如何防御核武器了。

这个时候,66岁的程开甲离开了核试验基地,转而研究针对核武器的防御工作。

研究了一辈子的“矛”,现在要搞“盾”,对于66岁的老科学家来说,重新开头难度何其大,但是程开甲却说,自己要干的事情是由祖国需要什么决定的。

国防部长张爱萍立即打报告,国家给予了很大的经费支持,我国在这个新的领域上得以起步,并且很快奋起赶上。

20世纪90年代,年月七旬的程开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TFDC电子理论,这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电子理论。

这个在当时也是空白的,程开甲要开启这个项目时,国内甚至没有能给他当助手的人才。很快总装备部给程开甲配备了助手,程开甲又开始在这个新的领域进行研发的同时,为国家培养人才……

程开甲77岁的时候,为了他的新工作还前往国外交流。

程开甲的新理论后来取得了很多成果,应用在纳米材料、钢铁材料、超硬材料的设计上,这些新的技术理念,确保了国家今后数十年不落后于人。

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与世长辞。

程开甲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有人带着新出版的《程开甲的故事》这本书去探望他,程开甲最初并不在意,当他听说要编写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版本时,程开甲用虚弱的声音交代众人:

“一定要实事求是,让孩子们读了有启发。”

为了确保实事求是,也为了能够启发孩子们,程开甲挺着虚弱的身体,翻看着这本书——他做了一辈子教育,为国家培养的人才不计其数,即便到了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在乎的不是自己的名气会不会很大,而是自己的事迹是不是真实、不夸大的告诉下一代,能不能给下一代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孩子们以启发。

他翻阅着书籍,面无表情——这是他的工作状态——专注、严肃,他要“检查一下”书籍能不能起到教育作用。

当他看到书中的插图时,101岁的伟大科学家顿时激动起来了,两眼闪着泪光说道:“这是我非常熟悉的地方。”

原来他看到了两幅画,一个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所用的铁塔,塔上放着原子弹;另一个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的爆心。

文章图片5

……

当年那个不远万里异国求学的青年,为了自己的祖国,一直无比专注的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个时候他已经100多岁了,仍然在心无旁骛的为国家做贡献。

程开甲当年因为“紫石英号”事件的影响,坚定了回国的信心。

而程开甲等伟大的科学家为祖国爆炸了原子弹、氢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科学成就,又鼓励着他们身后的年轻人回到祖国,报效民族。

许多海外华人、华侨得知原子弹、氢弹爆炸的消息时,他们的心情与当年的程开甲何其相似,走路的时候,终于能够挺起腰板了,很多人也从此坚定了回国报效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