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敬瑭割让幽云的时候,幽州节度使为什么没反对?(下)

 巴西太守 2022-06-27 发布于浙江

长兴四年(933年),后唐明宗崩,子李从厚继位,即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加幽州卢龙节度使赵德钧检校太师。但不久,赵德钧的老同事凤翔节度使、明宗继子潞王李从珂推翻了闵帝,是为末帝。他进封幽州卢龙军节度、押奚契丹经略卢龙军等使、兼北面行营招讨使、检校太师、中书令、行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天水郡公赵德钧为北平王。

当时,因契丹频繁入侵,直接守边的赵德钧和并州河东军节度使石敬瑭都有理由扩充实力。末帝是不是怀疑赵德钧,咱不知道,但末帝和石敬瑭彼此猜疑,人所共知。

清泰二年(935年),契丹入侵,北面招讨使也就是作战统帅赵德钧奏称行营马步军都虞候、义武军节度使杨光远和行营排阵使、安国军节度使安审琦率本军至易州,现正进军追袭契丹。

杨光远就是之前说过的杨檀,因为明宗登基后改名李亶,杨檀便因为名字里包含了皇帝名讳,不得不改名了。

当初从梁唐对峙到明宗上位,末帝和石敬瑭作为明宗的继子和女婿一路并肩作战,甚至还一起推翻了闵帝,却终于无法一起走到最后。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自请调任郓州天平军节度使,末帝明知是试探,但也知道撕破脸只是时间问题,便准了。石敬瑭果然起兵。末帝便安排各路节度使讨伐,赵德钧奏请和镇州成德军节度使董温琪一起行动,便一同受命拦截契丹可能派遣南下帮助石敬瑭的军队。

但是,契丹发兵直达石敬瑭治所并州的时候,并未受到任何阻拦。有了契丹的帮忙,原本被动挨打的石敬瑭扭转了局势,两军联合,反而将原本正在围城的唐军主帅张敬达打败后围死了。

这时候,赵德钧主动请缨统军为张敬达解围,奉命由飞狐路出敌后击敌。但其实从先前他没有阻拦契丹军,就可以看出他怀有二心了。

此刻,赵德钧的真实目的是,以救张敬达为由,到处兼并军队,拥兵自重,作为自己的资本!

而这对他的手下来说,大概也是正中下怀,他统领的是三千骑银鞍契丹直,这些人难道愿意去打自己的老乡?

赵德钧先后兼并了赵州刺史、北面行营都指挥使刘在明和董温琪的军队,总兵力达到一万多人。当时,赵延寿被任为枢密使,赵德钧准备去和这个继子合兵,但得知契丹已有准备,便没有去。

这时候,赵德钧被任为诸道行营都统,真正成为了统帅,赵延寿受命为河东道南面行营招讨使。赵德钧便赶去潞州昭义军也就是先前李继韬的安义军,顺利兼并了昭义军和赵延寿的军队。

赵德钧又把目光瞄准了魏州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但范延光生疑了,借口已经深入敌境,拒绝合兵。

赵德钧觉得能吃的友军也被自己吃得差不多了,这才赶去救人,行经团柏谷口,其前锋杀契丹五百骑,军出谷口,契丹暂退,赵德钧却不再前进,请求以赵延寿为成德军节度使。

末帝拒绝,称:“如果赵德钧父子能退契丹,即使要代替我,我也甘心。如果是养寇自重要挟君主,好自为之。”

赵德钧不悦,秘密和契丹太宗谈判,希望太宗推翻末帝以后,支持自己,放弃石敬瑭。太宗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仍然立石敬瑭为中原皇帝,建立后晋。

等不到援军的张敬达粮尽陷入绝境。吏部侍郎龙敏对末帝亲将李懿说自己本是幽州人,深知赵德钧为人胆小谋拙,擅长守城寨、修壕堑、鼓励健儿,但遇到大敌必然不能奋不顾身摧坚陷阵,何况他功名震主,正在用奸计为自身谋划。

张敬达终于因为拒绝投降而被杨光远所杀,杨光远率军投降,契丹、晋联军得到了这支唐军,南趋团柏谷,赵德钧军恐惧瓦解,赵德钧、赵延寿带头逃跑,兵士丢盔弃甲自相践踏,死者万计。赵德钧、赵延寿逃到昭义军治所潞州,爱将时赛率轻骑向东回渔阳,其部曲还有千余人,与散亡士卒都归于潞州。

当时的昭义节度使高行周在张敬达军中,已经被迫一起投降了。石敬瑭派他回镇劝降,说潞州是不可能长期守住的。

赵德钧投降了,迎谒石敬瑭于马前,石敬瑭不礼待——这不稀奇,皇位争夺战往往是你死我活的。

赵德钧的银鞍契丹直在潞州西郊被契丹太宗杀了个干净,大概契丹人眼里这些都算叛徒。契丹太宗锁赵德钧、赵延寿归国,与石敬瑭继续南下。末帝绝望自杀,后唐灭亡,后晋入主中原。契丹太宗到细河,检阅赵德钧、赵延寿的投降兵马。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昭义军奏铜鞮等五县收拾到甲仗兵共六千七十副,都是赵德钧兵败奔潞州时丢弃的兵甲。

不过当时,赵德钧已经不在人世了。

赵德钧、赵延寿被押解进入契丹朝廷后,赶紧向太宗母皇太后述律平献出在幽州的宝货、田宅,表示效忠。

述律太后却不吃这一套,严肃地给赵德钧分析局势:

“我儿出征时,我告诫他说:赵大王如果引兵北向渝关(山海关),就要马上回师,不要救石敬瑭了。你想做天子,不寒碜,如果你先击退我儿子,再慢慢做打算也不晚。你身为唐朝的臣子,口口声声忠于唐朝,却辜负你的君主,不但不能打退敌人,还想图谋自己称帝,现在还有什么面目活着?”说得赵德钧俯首不能回答。

述律太后又问:石敬瑭已经把幽州割让给我契丹了,那么幽州的每一寸土地现在属于谁?

赵德钧老老实实回答:属于太后。

述律太后说:既然你在幽州的财产已经属于我了,还需要你献给我吗?

说得赵德钧更加惭愧,从此连饭都吃不下了。天福二年(937年),这位曾经的守边大佬赵大王终以客死他乡告终,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怨不得谁。

而云州的沙彦珣,也是同理。

长兴元年(930年),沙彦珣以捧圣都指挥使、守恩州刺史受任为应州彰国军节度使,后去职,清泰二年(935年),改任右神武统军,权知云州,转正为大同军节度使。

末帝讨伐石敬瑭时,云州步军指挥使桑迁作乱图谋响应石敬瑭,以兵围子城,还反过来诬告彰国军节度使尹晖。沙彦珣突围出城,次日召集兵士入城诛灭乱军,收复军城,尹晖将桑迁解送洛阳处斩。末帝遣太子宾客聂延祚宣赐沙彦珣、尹晖戎服、金带、钱币,及犒赏在城军士。

整个过程中,沙彦珣除了自保,就是观望。天福二年(937年)契丹军回国路过云州,沙彦珣出城迎接,便被扣留,同样客死,同样为自己的选择买了单。

但赵德钧死后,赵延寿却在契丹迎来了春天,受封为燕王,正好是以前刘仁恭的封号,还一度以为契丹太宗灭了后晋以后能立他做皇帝;赵德钧的妻子种氏墓志称赵德钧为“辽故卢龙军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北平王、赠齐王”,总算死后也在契丹混了一个一字王。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便宜孙子赵美:他后来改名赵匡赞,因为爸爸和(继)爷爷都投降了,他便在契丹出道,但刘知远建立后汉,驱逐契丹后,他回归中原,效力后汉、后周、宋朝,因为和宋太祖的早逝弟弟同名,又犯了宋太祖的名讳,改名赵赞,在《宋史》有列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