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简 六十读博士 八十公务员 20220627沈阳青岛大雨留沈 读《系辞传》 忧患九卦先始 ![]() 天下张氏出河南,张姓之源出自黄帝时期,据说黄帝的五子青阳氏善制弓弩,被任命为'长'(亦称为弓正),由此张氏得名。据胶州史志相关资料,松山张氏一族系明朝初年的潍县一支,由潍县当地(今山东潍坊地区)迁居于此,落脚在胶南松山子,一世祖是张士宽。 松山张氏落脚胶南,世代繁衍,人丁兴旺,分支众多,多有名人出世,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松山张氏能人辈出,传说松山张的三世祖叫张嵓(音同岩),他去世之后,与妻子同穴安葬,当时找风水师选了一个上佳的吉穴,就在松山里的一处山谷,当地叫金玉沟,从堪舆学角度称为'金钩挂玉壶'。有了这一方万年风水吉穴,松山张氏的贤达闻名的人就丛出不穷了。 这其中,有一位名士叫张谦宜(1650-1733),胶州城水寨人,是松山张氏后裔。他本名张庄,谦宜、稚松是他的字,自号山农、山民,晚年返回祖居胶南南乡松山子居住,自称为'山南老人'。 张谦宜充分继承了祖上的学识和品行,完全符合书香门第的身份,学术修养都很高。他幼年时就已经远近闻名,时人称之为'以诗名负其雄才 推到 一世'。中年时闭门用功,博览群书,史载其'尤潜心宋儒性理之学'。年近六旬【张易简年近六旬达博士学位20220627】才考中进士走上仕途,康熙认为他学问甚好,曾经做过四皇子胤祯的老师。他官声清廉,痴迷于学问著述,故致仕回乡潜心研究,直至去世。
![]() 】 ![]() 在闭门读书的时候,其实张谦宜已经很有成就,他擅长诗作书法,通晓经史,他的诗集《斋诗抄》被大学士纪晓岚收入《四库存目》,科举应试不过是证明他的能力之一。 中了进士不久,张谦宜的学识就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注意,对他全面了解之后,康熙皇帝觉得张谦宜是个人才,就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四皇子和十四皇子托付给张谦宜,请他作皇子的老师。后来这两个学生,成了皇位的主要竞争者。 接受了皇子师傅的重任,张谦宜不敢稍有懈怠,而且他性情耿介,严肃认真,执教也很严格,多次对两位皇子严厉教训,甚至惊动了康熙皇帝。他的教育理念是严格遵循孔孟之道的,在那个时候,这就是'圣贤之道',【张谦宜认为,在这些大道面前,皇族和贫民并无分别】。 有一次,四皇子读书偷懒,被张谦宜发现之后,一点也不留情面,让胤禛到外面院子的空地上罚跪,头上还要顶着一碗水。空地上的砖非常坚硬,这位未来的雍正皇帝很有骨气,毫不认错,陪侍的下人一见老师和学生杠上了,就赶紧上报天子。 康熙帝听了此事,心疼儿子,认为张谦宜处罚太过,张谦宜却认为并无不妥。对此,康熙帝非常生气,心想我让你培养储君,你就这么答复我的期望。就对张谦宜说,'吾子学为天子,不学亦为天子!'意思是,我的孩子们是天赐贵胄和储君,作为将来可能的君王,学习只是锦上添花,不学习也是当然的未来天子。 谁知这位老先生毫不退让,回答说,'学为尧舜之君,不学为桀纣之君!'意思是只有学习圣王之道,才会成为一代明君,否则就是像桀纣那样的无道昏君。这句话说得非常有理,把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怼了回去。康熙心中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先生说的话是对的。 因为张谦宜的严谨和要求,两位皇子的学业一日千里突飞猛进,这位胶州老进士的教学水平深得康熙肯定。皇子的学业差不多的时候,康熙帝想外放张谦宜,以此回报他这些年来的付出,后来有件事,让康熙帝放弃这个想法。 康熙听说,一个贪腐的官员事败被抓,这个官员心急如焚,知道自己得判死刑,委托家人四处求告,希望能够从轻发落,有重金酬谢。六部堂官都不敢揽'这桩买卖',不知这贪官怎么打听到张谦宜,他是康熙近臣,又是皇子老师,如果开口求情必然获准。但是贪官也知道张谦宜的秉性,不过是希求'万一'。他通消息给家人,带着千两银票到雍王府,找到了张谦宜,瞅着他课闲时间去书房拜见。来人见四下无人,说明原委来意,直接把千两银票放在书桌上,希望张谦宜帮忙。张谦宜面色如水,手不释卷,就说了俩字'该杀!' 【康熙帝得知,心中有些哭笑不得。高兴的是,这位张谦宜确实是一位耿直清廉的好官,堪称表率;感叹的是,像他这样的性情,如此不通'官场潜规则',一旦外放是祸非福。】 于是,康熙帝把张谦宜召到殿中,首先是嘉勉一番,然后说,张谦宜你确实不是个做官的材料,我也不难为你,你回去做学问吧。张谦宜闻听喜出望外,立即跪下三拜九叩。康熙皇帝对张谦宜也是恋恋不舍,临行之时,赏赐了张谦宜许多财物,有传说还赏赐他'山东学究'的雅号。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的所有的故事和灵感都来自小编故乡,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留言给我。如果对文章有什么意见和想法,也请在下方留言赐教。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