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扬州段全长125.79公里,是由邗沟南延北伸演变而来,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大运河扬州城区段周边人文景观丰富,是清代扬州最繁华的地段,见证了明清两代扬州古城的兴衰,现已经成为重要的城市景观河道。大运河扬州段古城水系作为大运河重要的支流水系,由多条河道组成。小秦淮河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条河道,与其它河道共同构成了扬州城内的纵横水系,是孕育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母亲河”。 《文化景观视野下扬州古城水系历史遗迹调查研究》一书,从运河支流——小秦淮河的历史演进入手,详细调研了小秦淮河沿岸历史遗迹情况,能够为区域规划设计以及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士、现代文明爱好者等群体提供一定的参考。 大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经扬州古城的运河水系滋养着具有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古运河沿线相关遗迹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传承价值,书中基于文化景观的角度,通过扬州古城水系及其沿线历史遗迹的调研,以小秦淮河作为研究目标进行分类梳理,列举了沿河两岸的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共200余处,以此阐述扬州城与大运河在千年历史发展中的传承与演变。 书中提出将小秦淮河相邻区域划分为“两纵三区”的空间格局,即完善以扬州河道遗产空间为载体的保护利用新模式,打通古运河文化旅游建设与古城区、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水陆连接。同时,梳理出六大文化景观空间,即与水文化的空间营造、与盐商文化的空间营造、与城防文化的空间营造、与士人文化的空间营造、与信仰文化的空间营造、与非遗文化的空间营造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街巷空间,以此塑造小秦淮河及周边史迹文化景观空间的营造策略。 新时期,利用构建河城共生的大运河城市环境,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好运河文化,利用好运河资源,从而为大运河沿线支流与省内运河城市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该著作作者为包广龙,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导师,在《中国园林》《工业建筑》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专著于2021年8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