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杂谈】童年趣事(一)

 昵称UJ4XeBR9 2022-06-27 发布于新疆

1、玩电报

小时一放学先爬窗台一边写作业,一边瞅着院子里有没小朋友出来。出来的小朋友就开始嚷嚷了“谁玩电报!”

电报游戏就是大家手心手背后确定一个人当“狗”,喊着一、二、三,其他人就一哄而散迅速找地方藏身,有的藏到厕所(那时叫茅房),有的爬树上,有的躲麦草里,“狗”就一一把大家找出来。其实也就是躲猫猫的游戏。这个游戏通常到天黑时最好玩了,因为趁黑不容易被发现,大家都藏的不亦乐乎,这“狗”就开始睁大眼睛,抓耳挠腮的,时不时再揉揉眼睛,发现一个目标立刻喊“电报”,还有一种就是派一个投掷高手,扔沙包或石头出去,“狗”就飞跑去拾起来,放到指定地点,再去把大家找出来。这时候大家有人悄悄把沙包或石头拿上,就喊“电报踢掉了”就把大家都救了,然后,这个人就再一次当“狗”,玩到最后就有了戏弄的成分。“狗”正在聚精会神、蹑手蹑脚的查找目标,就会有人悄悄跟上去朝“狗”身上或头上拍一下,吓人一跳,然后大家都哈哈大笑,玩到月亮好高时,在“各回各家,吃馍喝茶”的喊声中结束游戏。

2、偷糖

        那时,家具就是五斗橱,都是自制的。我家有一个深红色的,很沉。桌面上放暖瓶,茶盘,下面横着是三个抽屉,抽屉下面是个双开门柜子,放碗筷之类,大人们为了哄孩子会有些吃的糖果放抽屉里,三个抽屉记得左边的抽屉外有个锁扣上锁了,其他两个都是可以拉开的,糖就在左边的抽屉里锁着,有时大人开个抽屉拿东西,我们就围上去了,看看有没有好吃的,可以分到一个。

     当确定了有糖之后,就开始了偷糖行动。当时家里一般都有45个孩子,小的跟在大的屁股后面,大的指挥小的动手,还是老大有脑子,先取出中间的抽屉,再把右手从空档里抻到上锁的抽屉里,手是进去了,但手腕粗够不到底部,还差点,“三儿来,手腕细的上”,我居然还能派上用场,蜂拥而上,摸到糖了,高兴的,“把桌子从左面抬起来,让糖滑到手跟前点”,然后大家都齐上阵,抬桌子,就听抽屉里的东西哗啦从左滑到右边,我再活动下手腕,再细点多好,抓出来的是小黑水果糖,手都酸了,一人一个。“里面还有没有”“没了没了”。

3、做把把糖

        冬天,平房里得架火,炉子上烧水,炉板也烧红了,这时就可以做把把糖了。

    先准备好笈笈棍(就是用来扎扫帚的那个笈笈草取后面粗的一截)把糖放炉板上,糖开始化了,等糖化软了就把笈笈棍压到糖里面,融化的糖稀很快就将小棍掩埋了,这时迅速用冷水浇上去,糖迅速冷却就可以拿起来,还带着糖丝,满房子都弥漫着焦糖味,往上面泼冷水时,小孩子也掌握不好,水泼撒时发出“刺啦”“刺啦”的响声,炉板上的灰立刻飞扬在空中,有的水也随着炉圈缝隙落到火炭上,桌上、床上、窗台上、衣服上、头上、眉毛上、脸上尽是灰。虽然在大人们下班前整理了,但还是会留下破绽,因为有气味、焦糖和飞灰的呛鼻子味道还能闻到,炉板上留下一坨坨黑印子,怎么也洗不掉,再洗就把火扑灭了,灰尘也就更大了。算了,吃糖吧。把把糖含嘴里转动着,碰上牙齿发出清脆的声音,边吃边照镜子,突然发现舌头被黑糖染黑了,“我看你的,”“我的也黑了。”我们一起伸着舌头互相看“你大舌头!”“你才大舌头呐!”

4、不要脸

        1977年对于1-2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清楚爸爸妈妈之间是夫妻关系,夫妻上街一前一后走着都很正常,不会出现并列一起的,更不要说手拉手了。识字了,爬床边看小人书,有描述到妻子在家里等丈夫回来,突然明白了,像发现了新大陆,对正在蹬缝纫机的妈妈说“妈,你是我爸的妻子,我爸是你的丈夫!”妈妈低头笑着点点头说“就是”。这时,在一边的大姐冲过来就朝我脸上拧了一把,“你不要脸!”感觉我让妈妈难堪了?说了不该说的话?我茫然的捂着火辣辣的脸….

5、小朋友闯祸了

        70年代的冬天,用现在话讲贼冷,脚踩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外面玩一会儿脸就冻得通红,眉毛、头发上都挂上了白霜,院里传来了孩子的叫喊,就飞一般跑出去了“快叫大人们来!军军的舌头被锁头咬了”只见旁边邻居家门口围了一群男孩子,也不知谁出的主意,用舌头舔了门锁,小男孩军军舌头被冰冷的门锁瞬间粘住了,急得话也说不了,一碰就疼,动弹不了,啊啊直叫,眼泪、鼻涕、哈喇子(口水)都冻到一起了,他妈妈来了,邻居奶奶也来了,帮忙用小勺舀了温水冲了锁,舌头才脱险,军军被妈妈拎着耳朵一顿揍,“还舔不舔?”“不舔了不舔了!”“再也不敢了!”

【作者简介】

            蔡枫,是一位和女儿一同追梦的母亲,正走在通往理想的路上……


塔城地区阳光心理志愿服务队【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文章出处。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