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要学庄子?前几年国学热火朝天,如烽火四起,遍地春笋爆裂。细细探究,人们啃读四书五经,或者小孩高歌“千字经”“孝经”。难道几千年文化就这些?拍案而起,一本本摊开看来,原来都是朱熹版本的四书五经,不用原来的正统。 往前探究,有汉朝的版本比较“真实”。儒家文化一统天下之后,那其他的文化在哪里?再往前探究,先秦时代(即战国和春秋时期),有诸子百家,可谓百家争鸣。儒家有儒家的“道”、道教有道教的“道”、墨家有墨家的 “道”、杨朱有杨朱的“道”。问题来了? 孔子在远古和中古时期的竹简书的海洋里,按照自己的德性高度编辑和汇总,删删减减,修修补补。孔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回家之后的竹简记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语》。 孔子唯一自己写的《春秋》,在《论语》找啊找,都是社会伦理内容或者教育内容的阐述,寻不到一点哲学的气味。多奇怪!吃羊肉多少沾上一点羊膻味,吃青草多少沾上清香味。《春秋》一部鲁国的历史年谱,又极其的晦涩,充满暗语和接头暗号,难道需要读者也懂一点参禅的基础?难道孔子担心遗土里的鲁国国君半夜敲门?呜呼哀哉! 作者简介 五木,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曾经在外资房地产公司工作。喜好研究道家文化,专研老子庄子。
|
|
来自: 昵称UJ4XeBR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