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讯 || 恭贺社长《浪花文集》付梓成书

 昵称UJ4XeBR9 2022-06-27 发布于新疆


秋彤推荐阅读《浪花文集》


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写文章必须说真话,不说假话。”他还说:“说真话离不开思想,但思想必须深而高,再济之以文采,这样才能感动人,影响人。”诚然《浪花文集》作者一直秉持这个方向,每篇文字可见其真性情,本色天然,形式似散,其节奏与韵律分明,能给人以启示与美感享受,达到了一本好书所界定的范畴,值得阅读。


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
都是探不到底的。

——歌德

路上拾遗

——《浪花文集》后记

出这个文集也是一个偶然,原本写着玩玩,没有想过出集子。

是无意与秋彤闲聊,她叫我发她瞧瞧,没想到她看完后说我写的这些小故事非常有趣,很有自己的感悟特色。她还说对待自己写的故事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要融入满满的爱意。在她的建议和帮助下,我开始逐一整理并促成了现在这本小集子的问世。希望大家喜欢!

在此,特别感谢秋彤帮助,是她给我提出修改意见,并手把手教我如何润色文章,让我很快便喜欢上了再创作的过程。她还帮我张罗出书事宜,我既感激又激动,倍感温暖,有这样的友人真好。愿我们的友谊长青,愿我自己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明亮、宽敞。

有人说,文学创作就是一个捡拾生活遗落的珍珠,再把它们串起来的过程。如果再给这部文集换个名称,我一定会用“浪花拾遗”这几个字。

有些故事素材主要来自我早年的成长环境,我是一个在商店柜台前长大的孩子,道听途说,耳濡目染了许多人的悲欢离合。若干年后,当我也成了故事的撰写者,我觉得我有义务把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从记忆里拾起。

多少年来,我都以校为家,吃住都在校园里,对于这里的一草一木简直没有人比我更熟悉的了。这些年,看着大部分地区的教学质量提升速度缓慢,有的地方几乎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趋势,我也非常着急啊!深挖其原因,与教育者的受教育背景、教育理念、敬业精神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于是,便从记忆库里也提取了一些反面教材,作为自己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思考的出发点与方向。

 还有一些作品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我一直坚持手写我心,见啥写啥,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微不足道、毫无生命的事或者物,都活在笔下,跃然纸上。

文学创作是一个充满自由、快乐的美妙过程。我一定秉持初心并相信自己会在文字的世界里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女王。

父母的爱情

父亲患病大半年来,变得多愁善感,经常会想念儿孙们,时常盼着我们回家,每逢大街上有执勤的警车经过,使他都要仔细瞧瞧儿子在不在执勤的队伍里。周围街坊如是有老人离世他就会黯然落泪,他觉得很快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了,变得焦躁不安,每回去医院做检查,他几乎一刻都等不了,他希望这一秒钟检查完,下一刻就出结果。他会不停地问,弄得母亲和医生护士都跟着不安。

一天早上,天刚微亮,父亲就着急忙慌地起床嚷着要去医院。母亲揉了揉酸疼的眼睛看了看时间,耐着性子:“才六点,医生还没上班呢。”

“你哄我呢!有值班医生。”

母亲见父亲固执地开了门,连忙下床:“我去给你做点吃的,吃完我陪你去。”

父亲像个孩子似地笑了笑,总算安静下来。

饭桌上,父亲忽而说这菜盐放多了,忽而说粥没加小米、红枣,母亲总是笑眯眯地跟他解释,并哄着他吃。

我看了一阵,不由得笑了笑:“妈,你也太惯着爸了!好像他是你儿子似的。”

“唉,你爸病了嘛。他年轻的时候可男人了,对我也是百依百顺。再说夫妻之间就是要彼此迁就日子才能长久。”

 望着母亲恬淡的笑容,我突然为自己刚才的言语与态度感到很羞愧,可是看着老爸在母亲面前那般各种挑剔闹腾,自己又帮不上忙,在一旁干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妈,对不起,是我做得不好。”

“你经常回来看我们,已经很好了。再说你们都要工作生活嘛,也不能总围着我们转呀。”

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溢出眼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母亲瞅了我一眼:“傻瓜,人老了都这样,将来你们也是,很多事你急也没有用,多点耐心就好。”

想起父亲在生病之前,每次和母亲散步,他总细心地让母亲走在里面,他走在外面。常听他笑眯眯地对母亲说:我是男人,保护你是我的责任。

记得有一次和父亲去饭馆吃饭,父亲居然跑去后厨询问一道菜的做法。他后来对我说:你妈不愿意到外面吃饭,我每学一个新菜的做法,就可以回家做给你妈吃。

父亲曾经跑过运输,每天早出晚归。只要父亲不回来,不管天有多黑,地有多冷,母亲都会去那个固定的地方等父亲。有一次翻车了,父亲被困在车里,差点出不来,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和我们这三个孩子。他说,如果他要是不在了,我们四个咋办?其实,父亲的脾气并不好,经常发火,母亲总是想着父亲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很不容易,她愿意受着他的脾气。

如今父亲记忆力不太好,走着走着,就忘记了牵母亲的手,一个人时常往马路中间走,母亲便跟上去拽着父亲,让父亲走在里边,替他挡着一切……

我擦了一把眼泪点了点头,或许母亲一直在尽力帮父亲找回他从小缺失的亲情与爱,我们做儿女的也该多些迁就与理解,我想一个家字的一笔一划肯定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本文选自《浪花文集》

 

今年是作者父母的金婚之年。

祝二老福寿安康!

祝普天下的有人情白头偕老!



作者简介

     浪花之女,本名陈景莉,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创办“浪之花文学社”。著有《爱是一种信仰》《丁香的等待》《土楼里的夏天》《心中的灯绳》《永远的距离》《浪花文集》。主编《浪之花集》。

浪之花文学社简介

“浪之花”文学社简介:
创建“浪之花文学社”的目的就是为广大文艺家和文艺爱好者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发布文艺佳作,继承和宣传中华文化,创造和弘扬正能量。

 “浪之花文学社”内阁成员名单如下:     
社长:浪花之女     
主编:秋彤、董赴     
责任编辑:浪花之女
编辑:沐沐  、雨中伞  
设计:五斗堂甘志伟 
美术指导:五斗堂甘志伟
法律顾问:钟馗   
编委:浪花之女、秋彤、董赴、沐沐、雨中伞、五斗堂甘志伟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