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故事┆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魔弹文化 2020-07-15

我始终相信人是有灵魂的。

夜雨,我用一纸残文祭奠我的学生,晴女娃。

晴女娃,那个时候我是知道你的家境的。那时我是文学社指导老师,你比我带的学生还低一级,你因为爱好文学加入这个社团,收稿,改稿,编辑,出刊。

好多时候,我在想,倘若,我是希望在那个时候,走近你,在冬日皑皑里,悄悄地融化你心中某个角落的雪,哪怕一句安慰也行,可我什么都没有说,我只是就工作谈工作。

忽略与漠视,成为了那时的我生活的常态。马不停蹄地飞奔,总以为可以等等,再等等,一转眼,却物是人非。

常常,你出没在我的办公室,微笑着和我打招呼,笑得灿若春花,青春逼人。

“老师,稿子收齐了。”

“老师,这一期刊物出来了。”

“老师,帮我改一下这篇稿子。”

校园里,只要遇见,你总是谦卑地跟我打招呼,一口一个老师地叫我。脸上,始终是微笑的。

这些我都记得的。

那晚,我与我们原来文学社的成员们聊天,跟他们讲自己想起了你。那一刻,大家悄无声息,我知道自己这样冷不丁地提起你,对于这些学生,你们当年一同奋斗在“金字塔”的兄弟姐妹,很是残忍。

想想那个时候,在纷扰的日子里,虽然人们在利益和实惠面前赤膊上阵,各显神通,但相伴我们的却是冷峻的真诚。

文学社一届又一届,那些岁月,我放飞曾经年轻热情的风筝,心如平镜。一缕轻烟,始终含在眸里。

想起我曾经的书室,栖息过原始的初衷;想起我流萤的学生们,静静从我窗前飘走;想起我曾写下的一篇篇用心的文字,多少个夜晚,我把所有的忧伤风干用土珍藏。

每次登上QQ,我都会小心翼翼地不往下翻,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惊扰了天堂那边的你。

很多次,我一个人走在滨江公园的堤坝边,过往青年男女从身边走过,我停歇在一棵老树下,叹息。若是晴女娃你还在,大学该毕业了吧,或许也会陪你的朋友来此转悠吧?抑或你还在工作的征途?

只是……那个暑假,我在办公室值班,听到惊天恶讯,晴女娃子出事了!心像被一把锐器划过,狠狠地疼。一口酒入口,呛出满腔的泪。

这一届文学社里有一个长相和你神似的孩子,每次见了我也是“老师好,老师好”的叫,在我的表扬声中离去,同事们说这孩子不错。

我的思绪常常陷入停滞,隔着办公室的门帘望过去,哀痛不由自主地浮上来。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敲打文字,十六七岁的晴女娃子正在门口敲门,圆圆的脸,微微地笑,清脆的声音,手上拿着《试翼》报纸,我是幻听幻觉吗?

好几个夏天过去了,我感觉你永远是十六七岁的那个,在记忆深处笑着。也许,我们只不过是隔了一段距离,在各自的世界里安好,也许吧。

阳光滑落在掌中,摇曳着身姿,它温暖过多少凡夫俗子呢?想必世间一定有许多女子对日欢喜,望月落泪吧,谁知道呢?这融合着阳光泪水的柔情,是否和史海中某位女子的娇颜相吻合呢?

你说你不是娇颜女子,只是一枚小小看客,静静地看世间的看客:装不了悲,猜不了喜,玩不起愁。

你说世间女子是一本书。亲近的人才能懂得,远观的,用一颗真心呵护,或许也会发现。

你说读一个女子,就是看一本书。我说细腻的是文字,更是情感。

你说你的生命里有三位母亲。当你出生时,母亲用无限的关爱,把所有心血倾注在你身上。她是幸福的,你是快乐的。年华帆过,世事变迁,你对她仅存的记忆,只能停留在日记本里那张泛黄的照片中,那么多年过去了,母亲在天堂还好吗?

你说第二个母亲是你母亲的母亲。一位典型的农村小妇人,她没读什么书,只懂得让她所在乎的人吃好穿好,然后能平安健康。正是她这样的教育方式,你的童年是在极其自由充满野性中度过。炊烟袅袅的时候,你在熟悉的饭菜香味中品尝她把爱融进碗里;高烧不退的时候,你看着她把祷念化作寺院里的香火;渐渐离开她的时候,你望着她抹着一把老泪,依依不舍,千叮万嘱。她的手是粗糙的,她的脸是充满皱纹的,苍老的外婆不仅生养着你的母亲,更是养大了你。

你说你第三位母亲其实是你的父亲,“母亲”虽只读了三年书,但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把自己没读到书的遗憾一股脑的弥补在你的身上。凭着那份勤劳和聪慧把家庭支撑起来,用他最朴实的思想教育着我,要读书!你学业上的费用是丝毫不用担心的,即使家境不怎么好,但他没让你委屈过。你一直在想,你要报答他。

只是,晴女娃,白发人送黑发人,你用什么报答他?

校园那几株白玉兰花开了,在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里,她们尽情地炫耀着美丽与可爱,满树点缀着白色,仿佛秀气可人的女孩。

我伫立树前,五月的阳光在我身边燃烧。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

- 作者 -

孙文平,一枚教师,三尺讲台;一介书生,一怀抱墨香。半截粉笔耕耘学生求知的心田,一支笔杆点点戳戳自己的人生。忽然,所有的岁月都爬上了额头,才明白生活不是用工具画的形状,而是用心描出的趔趔趄趄、折折叠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