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江苏常熟兴福寺 张桂守

 黄山五星 2022-06-27 发布于江苏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 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唐咸通九年懿宗御赐“兴福禅寺”额,兴福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乾隆三十一年(1772年)建亭勒石,立碑在兴福寺内,至今仍完整无损。名句“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即吟咏此处。另在日本有同名兴福寺,在浙江海宁也有同名兴福寺。

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禅堂、崇教兴福寺塔、华严塔、观音楼、救虎阁、空心亭、四高僧墓、伴竹阁、饱绿轩等。寺内古木参天,林荫夹道,曾有一棵唐朝桂树,树冠如伞,金秋时节,桂花满枝,郁香醉人。

走进江苏常熟兴福寺 张桂守

山门,悬挂匾额曰“兴福禅寺”是己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

大门,两边一副楹联是翁同龢书曰:

山中藏古寺,

门外尽劳人。

上联,描写兴福禅寺依山傍涧,山林遮掩,外人不易发觉的幽雅环境。

下联,写尽了大千世界之烦恼。白马驮经而来,自此占中国便有了跳出“三界”的佛门净地。一道大门,两种世界,三观不同。门内高僧,参禅悟道,普度众生;门外“劳人”,心中有万千放不下之事,无法超脱,烦恼无数。

翁同龢(1830一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穿过天王殿、三佛殿、就来到了巍峨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柱一副楹联是沙门弘一撰书曰:

愿尽未来普代法界,一切众生备受大苦;

誓舍身命弘护南山,四分律教久住神州。

这一联句,是弘一法师对搜集、校正、考订、整编南山律宗,使之宣传正法再度复兴香火绵延不绝,是弘一法师执着追求。南山律宗在弘一法师严持戒律、以身示范,言传身教下以复兴和发展。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出大雄宝殿,过四高僧殿,殿后墙壁上为名人题诗石刻。民国七年5月19日,康有为,不忘翁同龢的赏识,提拔之恩,偕陈伯严,王病山、胡愔仲,陈仁先、黄同武、特地来常熟,参拜翁同龢墓并同游兴福寺。

康有为《游兴福寺》诗题刻曰:

千载破山兴福寺,六朝栝桂郁云烟。

老僧圆塔伤花落,潭影空人更怆然。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