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汝新 ‖《王树楠传》序言

 倚月临风 2022-06-27 发布于河北

壬寅季春,古城保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按下了“暂停键”。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城区封控五天。我昼夜吃住在莲池,有暇静下心来读了一些书。适逢元平先生寄来《王树楠传》书稿,我认真拜读,爱不释手。



之前元平曾嘱我写序,我未应允。原因有二:一是自感难胜此任。作序者一般为德高望重之人,以我的地位、名望和学识水平恐不足以胜任。二是工作较繁忙。当时会议及琐事繁多,加之正忙于编校一部书稿,恐误出版之期。元平说不急,待看过书稿后再议。
我与元平先生相识于四年前,缘于他找我搜集王树楠的资料。我们都是政协委员,又都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共同的兴趣爱好使我们走到了一起,而真正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王树楠。高碑店市(原新城县)是王树楠先生的故乡,而我也曾在那里的驻军服役十余年。部队转业后我分到保定莲池书院工作。因为王树楠是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的高足,其祖父王振纲也曾担任莲池书院院长多年,所以我对王振纲和王树楠祖孙多有关注,也略有研究。


我怀着对王树楠先生无比敬仰之情读完书稿,更加真切地了解了他的一生,感触良多。作者诚邀我作序,便不再力辞,在此谈点感想体会,与读者分享。
王树楠生逢清末,经历过清末民初众多历史事件,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晚清著名边吏,官至新疆布政使。他为官清正廉洁,兢兢业业,锐意革新,兴利除弊,在开发建设大西北,维护边疆稳定,促进经济繁荣,推进西部近代化进程等方面多有建树,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王树楠是从莲池书院走出来的一代名儒。他治学严谨,涉猎广泛,诗文俱佳,才华横溢,在清代学界和诗坛有着较大影响。他参与编撰的《清史稿》《新疆图志》等巨著,成为中国史籍和边疆史地学的经典之作,是后世治学、修史必备的文献。对于这样一位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此前虽有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有所研究,但缺乏一部系统的传记来全面记述王树楠的一生。元平先生做了一件拓荒性的工作,厚积薄发,遂成大作,可喜可贺!


读完书稿,王树楠给我留下四点深刻印象:一是勇于吃苦之创业精神。他36岁中进士,后分配到户部做主事,因不甘心作碌碌无为的京官,遂上书申请改任知县,表现出远大的理想抱负和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生态度。他一生有很长时间在四川、陕甘和新疆等西部地区为官,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他务实亲民,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修水利、息诉讼、重民生、兴教化......,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二是敢为人先之开拓精神。他在四川青神修复鸿化堰,在甘肃(今宁夏)中卫重修七星渠,在兰州改革征税制度,在新疆发行纸币、开办实业、创立邮局、大兴教育、创修《新疆图志》,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大事、实事。正如王树楠所言:“天下没有不可为之事,只怕人不敢为,而非不能为之。”三是愈挫愈奋之进取精神。他在官场两次被革职,家庭也几度遭受不幸。在四川诸县,他雷厉风行,勇于任事,却被冤告开缺;在新疆他大胆开拓,政绩卓异,却因突发事件而被革职。青年时正值壮年的父亲病逝;中年时两任妻子先后离世,多个孩子夭折;花甲之年,长子又英年早逝。面对一次次精神打击,他积极面对,表现出顽强不屈的进取精神。四是忧国忧民之爱国精神。面对百姓遭受洪灾和战乱之苦,他禁不住“潸然泪下”;面对甲午战争的失败他痛心疾首;面对俄国人的邮政“侵略”,他果断创设新疆邮政;面对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他老泪纵横......。晚年归隐后,他坚辞袁世凯的任用,拒绝溥仪伪满洲国的邀请,不去日本使馆躲避飞机轰炸,体现了一位士大夫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该书的优长有三:其一是史实性强。历史人物的传记必须忠实于历史,不宜过多进行文学渲染,更不能主观臆造。本书作者严格遵循了这一点。从作者所列参考书目可知,他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较为真实全面地展示了王树楠的一生。其二是可读性强。该书文笔流畅,读起来令人畅快淋漓,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对于一个非专业作家来说,能写出如此上乘之作品,佩服之极。美哉,妙哉!其三是准确把握历史脉搏。该书围绕王树楠自订年谱这条主线,清楚地勾勒出王树楠一生的人生轨迹。无论是读书、讲学,还是为官、修史、著书立说,他始终心系国家安危、民族命运。通过此书,读者可触摸到王树楠积极追求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思想脉搏,感受到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王树楠既是晚清官员,又是著名学者、诗人,在文坛、诗坛享有盛誉。我曾与于广杰教授一起编纂、点校《王树楠诗集》,对王树楠的诗很是喜欢。或许是本书作者有意展示王树楠在诗文方面的成就与风采,亦或是想借诗词来传递传主的内心情感,书中收录了较多诗词。王树楠的诗词中有很多典故,不易读懂,需慢慢研读方能体会,希望读者能在这些诗中感受到王树楠的喜怒哀乐和家国情怀。


该书出版后,不仅能够丰富地方文化教育史,还将进一步丰富保定莲池书院史。于作者而言,可谓做了一件好事、实事、有意义之事;于读者而言,能读到一本好的名人传记,也是一件难得的幸事。
是为序
 
  二0二二年五月于保定莲池书院

   (作者介绍,柴汝新,
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人,研究馆员,保定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阅读链接
柴汝新、于连军 ‖ 保定古莲花池的“重光礼乐”碑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