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第二十九 太阴阳明论篇 第三十 陽明脈解篇

 火岩山 2022-06-27 发布于浙江
第二十 九 太阴阳 明论篇

天地陰陽,環之無端,併而變化,陰陽更異,更虛更實,更逆更從,或從內外,所從不同,故病之異名也。

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而陰道虛,陽道虛而陰道易。其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食飲不節起居不常者,陰受之。之受則入六府,陰受之則入五臓。入六府者,則身熱不時起卧,上爲喘逆,爲煩熱。入五臟則氣滿閉塞,下爲飱泄,久爲腸澼。

故喉主天氣,咽主地氣,陽受風氣,陰受濕氣。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循至足端。

故曰,陽病者,上行而極下。陰病者,下行而極上。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不能爲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以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脾不注乎濕而主乎土也,故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時后十有八日寄以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臓者,常著於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莫不得主時也。

脾之與胃,以膜相連,而能行其津液者也。足太陰者,三陰也。陽明者,表也,五臟六腑之海也,亦爲之納化。行氣於三陽,臓腑皆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矣。故爲胃行其津液者,調衡四肢也,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也。

第三十 陽明脈解篇

《下經·脈解》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有則惕然而驚,钟鼓不爲動。何谓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言聞木而驚者,土惡木也。陽明主肉,其脈血𣱛具盛,而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也。陽明之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其絡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甚則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至之處,皆非其常所能也’。其病,反能者何?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盛,則四肢實。實,則能贖所不能也。其熱盛之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其陽盛,則使其妄言,駡詈不避親疎,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足少陽之脈,病,恶禽獸諸毛物,金聲與渺寂。見禽獸毛物,則畏而筋酥。聞金鐵音,則頸痠耳爽。少陽者,膽脈也。膽者,木也。故言聞金鐵而頸痠而爽者,木悪金也。

其經𣱛虚,則渺寂而志恐怷怷,悪風畏寒。榮𣱛實,則夜偃不寐,寐而不實,以其衛虚弗交也。其口中苦粘,舌厚青黄。心中怵怵,頭項彊,恍惚不自已。其脈血少𣱛多,客於邪則血闔内亂,气機否塞。故毛竅壅而起,如處秋夜者。頭項死痛,易怒多愁悵也。

'其絡病甚,苦口苦,心脇痛不能轉側。厭不見人,動作無主。眥赤乾痛,善驚不卧。神言鬼语,有如所見。此其何也?其陽爲邪所客,則苦口苦,心脇满痛而不能轉側也。其邪與气倂,則風陽上干天合。故气满不能轉側,動作無主而厭不見人也。風邪入干於腦,故善驚而夜不成寐也。其經始於眥,繞頭角而下,故眥赤眼乾也。頭者,神之府也。故神言鬼语,而有如所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