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仪式感拉满

 朝阳_初上 2022-06-27 发布于河北

生活行色匆匆,该有的仪式感可一点也不能少。

旅行要有美照,生日要有蛋糕,一份早餐也可以优雅而从容。

每一份仪式感中,我们都会安排好进程,收拾好心情,就像蛋糕上的微光,在乐声中点亮梦想。

就像尺牍上的文字,在手指间浸润墨香。

读书,之所以要有仪式感,正因它不得随意处之。

每一次读书,都是与一位智者的对话。端坐是尊敬的姿势,心静是求知的状态。只有我们对书籍足够尊敬,对知识足够渴望,书籍才会回馈给我们足够的能量。

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视线无法触及的地方,文字可以。

能够在喧嚣繁忙当中,静下心来与古今智者对谈的你,才是真正的“贵族”。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清晨,我静静坐在阳台,阳光洒在书面上。煮上一杯咖啡,没过多久,整个人、整本书就氤氲在咖啡的香气里。

书本在手中轻轻翻阅,我早已沉浸其中。我的心被作者的笔触牵动,或为书中人物激动、兴奋、担忧、思索,或在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触动、叹惋、沉思、坚定。

读到动情处,不自觉地端起咖啡来压一压,咖啡的味道也随着书本的情节或浓或淡,时而苦涩,时而香甜。

下午,我有时会漫步到公园。蓝天白云,绿草茵茵,溪流潺潺,岁月静好。吟一首咏春的诗,有鸟儿的歌声为我伴奏。找一个僻静阴凉的地方,翻出包中早已备好的书。

放松着身体,也放松着心灵。此时的感觉,更像拉着作者的手聊着真心话,你一言,我一语,似多年好友,无比亲切。我就在这样的“絮语”中追忆着年华,受益着启发。

时间不早了。我收拾下书本,踱步往回走。蓝天渐渐变得浅黄、橘黄,伴着我回到了书房。书桌上摆放着我最喜欢的绿植,再拼上一盘精美的果盘,倒上一杯牛奶作为晚餐。

从书架上随手拿出一本散文集,边细细品读,边轻轻地叉上一颗果子,甜在口中,也在心中。读到结尾处,望了望窗外的黄昏,安静静的,飘过几朵云,“这真是一个圣境。”

夜色如洗,才是我与书籍最期待的约会。关上卧室门窗,只把床头灯打开,与一本书共享此刻时光。

安静的夜里,安静的舞台,一盏灯光下,展卷不厌夜长。

要么,我坐在观众席上,凝神书中画卷演绎辗转离别: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

西域八月飞雪,友人依依惜别。前路曲折,马蹄印记渐行渐远,诗人还在深情目送,使人低回不已。

要么,我登到舞台中央,对案书中人物商酌世事观念: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寻找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

——万维钢

我们时而会陷入另一种“常读常新”的困扰——读一本旧书,却如翻阅新书一般想不起书中的内容了。不要迷茫,不要纠结,读书非背书,只需留下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不断与自己现有的思维碰撞、吸收、实践、改变。

……

在这个小世界边缘,月光瞥见了,也会蔽到云朵后面吧。

夜深了,舞台谢幕。书、灯、我,依依惜别,互道晚安。

终日与书为伴,终生沁于芳林。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人活一世,不只为了三餐温饱。一年四季,还有精神的丰盈、心灵的自由。

读书,仪式感拉满。

作者:鱼日
文科血,理工男,做喜欢的事不需要坚持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解锁“快捷私信”功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