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梅贤玉的散文《夏夜的故乡》

 黄石新东西 2022-06-28 发布于湖北

夏夜的故乡

文/梅贤玉  

今年夏至那天,我回到了渴望已久的故乡。当夕阳灿烂之时,任村支书的堂侄,带着村委会的几个同事及村文化旅游公司的两个经理,陪我到村前的河堤上散步参观,领略故乡夏夜的景色风情,让我兴奋不已。  

堂侄说:“叔佬,您对这条河的印象深吗?我很小的时候,你就带我下河学游泳、捞鱼摸虾玩。后来,你离开村里后,沿河两岸的乌啼竹林和柳树被人为的毁掉了,两岸上的五、六千亩田地,因失去了天然屏障的保护,在每年山洪的轮番冲击下,河岸逐年崩塌,损失的湖田旱地就有好几百亩。更为严重的是,在这条河的源头处,建有煤矿、大理石场、采石碎石场,上百家之多,导致原本清沏见底的河水,变成了浆油汤,沿河两岸村庄人畜饮水都成了大问题。后来,所幸县委县政府采取断然措施,关停了那些矿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十年前,在外务工经商的我,有了一些积累后,响应县委的号召,回来建设家乡,不久当选为村长兼村支书。因责任重大,我个人带头垫资三百余万元,同时申请上级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带着全体村民苦干五年,筑起了二千多米长的河堤,迎水面用块石做起了护坡。同时在河堤外,种植了大片芦苇、乌啼竹、易杨、水杉等植物挡水护岸,还建成了一个中型排灌站,护卫农作物旱涝保收。在河堤内的低洼处,建成了四百多亩精养渔池,种了三百多亩莲藕。近几年建成了几家规模较大的农庄。只不过,我们现在的乡村建设,只是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沟、渠、田、路、抗旱、排涝、农舍、乡村文化旅游一体化布局,特别是乡村文化旅游的软、硬件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过几年,我也要退休让贤了,现在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吧。”百闻不如一见,我感慨不已,由衷赞叹道:“你们都是好样的,确实是不简单。不过,你这个村支书居功至伟啊!”堂侄摇头微笑道:“侄儿文化程度太低,连初中都没念完,能力比较弱,主要还是眼光浅了,格局也小了。往后就全靠他们这些后生了啊!”  

“您别听我们村支书谦虚,老叔!”站在我身边的一个大约三十五、六岁模样的年轻人对我说:“我们的村支书,不但是全县的优秀共产党员,还是全市的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省的优秀村支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标杆哩!”堂侄打断那个年轻人的话道:“你别听他瞎吹,工作都是大家干的,如果仅靠我一个光杆司令,哪怕我有孙悟空的本事也枉然哟!”他接着说:“您看我都老糊涂了,竟然忘了跟叔佬介绍这几个后生了!”堂侄指着刚才说话的年轻人说:“他叫周立,大学本科毕业生,现任我们村的村长。这位是来我们村投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是公司的吴高云董事长。这位叫唐新闻,是公司总经理。”随后,他又指着一位临风玉立、寡言少语的姑娘说:“她是我们梅氏家族的后代,叫梅飒,公务员身份,是县里派她到我们村搞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的。不知道你还记得她父亲梅红卫不?可惜他……”我连连说,“红卫老弟,大概比我小十来岁吧。只是太……”我欲言又止。记得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吧,红卫晚上打着手电筒,下湖田捕捉黄鳝和青蛙时,不幸在田埂上被毒蛇咬伤后,来不及送医院抢救身亡。当时红卫最小的女儿梅飒还只有五、六岁的样子。怕梅飒伤感,我只有绕开话题问:“你母亲身体还好吗?你几个哥哥都成家立业了吧?”她点点头说,我母亲也有五十多岁了,两个哥哥都成了家,他们一直在广东打工,日子还算过得去。我说,那就好。明天上午我到你家去看看你母亲。  

不知不觉中,暮色开始苍茫起来,天幕上的星星,在不停的眨着眼睛,在草丛中飘忽不定的萤火虫,不时地闪烁着晶亮的光斑,叽叽喳喳的蝉鸣声和此起彼伏的阵阵蛙鸣声,和着初夏习习的晚风,在雄浑的田野上,演奏着一场乡村夏夜的交响盛宴,仿佛幻化成一幅宁静、祥和、美仑美奂、波澜壮阔的当代乡村画卷……

梅贤玉,湖北阳新人,1958年出生,本科文化程度,湖北省作协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青年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60余万字,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两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