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个文化”与众不同,乡村振兴,看裘岙

 颖之星语 2022-03-31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陆埠镇裘岙村,颖之十年之中三次造访,见证了裘岙村的美丽嬗变。

2012622日,第一次到达裘岙村,被堆积成山的茶叶所震撼。

20171112日,第二次游历裘岙村,玻璃栈道和观光平台让裘岙村成为了乡村旅游网红村。

202236日,第三次造访裘岙村,村支书裘明辉先生提出的“五个文化”之路,在裘岙村得到了生动实践,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裘岙成为了样板。

传统茶文化山水石文化红色文化、宗族文化、诗词文化,村庄成千上万,“五个文化”让裘岙村与众不同。

裘岙村自古产茶,近十多年来,逐渐发扬光大。

2005年,裘岙村在大洋山原荒废的茶山上重新开发了优质茶田191亩,并且置办茶叶精加工厂将传统的种植技术现代科技相结合散户零售的经营方式转变成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原本各自为阵的茶叶生产实现了裘岙珠茶产业化。

种植、采摘、收购加工品鉴验收包装仓储温控销售,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覆盖了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等省市,外销至中东和非洲等地。

珠茶产业,引领了裘岙村的振兴之路。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优势产业,是振兴乡村的关键所在。

2013年,裘岙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2020年和2021,裘岙村连续两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宁波市内,只有裘岙村连续两年获此桂冠。

裘岙村周围的山体岩石呈暗红色,典型的丹霞地貌。

亿万年前,地壳运动造就的奇山异石,成就了裘岙独特的地理风貌

尖岩、岩屋鹰蛙对峙石力顶千钧石、狮子岩、水瓶环石等等,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天工之作。

2013年起,裘岙村开始发掘石文化,规划发展乡村旅游

201610月,现代技术与自然风貌完美结合,因地制宜打造的玻璃观光平台和玻璃栈道正式诞生,称为狮山景区,成为了宁波的一道靓丽新景

既可以欣赏大自然造就的奇山异石,又可以体验玻璃栈道之乐趣,眺望周围群峰绵延,裘岙村从此成了宁波乡村旅游网红村,让久居城镇的人们有了乡村旅游的好去处。

狮山景区免费开放,旅游并没有为村里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却带动了农家乐的兴旺,也让村里的土特产有了出路。

20211月,裘岙村被宁波市文广局评为徒步运动休闲旅游基地。

狮山景区,玻璃栈道,稳步换景。

幽谷曲径,修竹竞生,慢行其间,情趣横溢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依然对乡愁难以释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任思绪在空中飞扬,放空心情,这就是乡村旅游的意义。

宋明古道,即裘石宋古道,始于唐代,通过裘岙村、石笋村、宋岙村三个村落,连接了余姚鹿鹿乡和陆埠镇,再延伸至慈城,故名裘石宋古道。

从鹿亭乡中村至裘岙段,保存最为完好,至今仍留有大量原始的石刻台阶,行走路上,有穿越时空之感,现在是户外驴友的热门线路。

裘岙村的乡村旅游仍在继续发力开发,村口因地制宜建造的生态公园,还添置了夜景。

陆上线裘岙段竹海梯田观景园,已列入规划实施,还有村南大洋山旁边的一个小山头已经重新开辟出来,将与种养植结合,届时可以来这里露营、观日出、赏云海、赏花、亲子活动等等,必然会成为新的网红地。

裘岙村的竹海,以及富含金属元素的玄武岩石林,都是可待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已列入裘岙村的后续开发计划中。

裘岙村的红色底蕴丰富,谭启龙、朱之光、黄明等革命前辈曾来过裘岙

1943年底,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转移到了裘岙村,设在村内的四合院内,村后的岩屋,也是临时救治点,称为狮子山后方医院

巨岩绝壁,岩顶前倾,岩下可容数百人,因此村民们长久以来称其为“岩屋”。

雨季,岩顶有水柱流下,水帘如瀑,更为壮观,岩屋之下,可以遮风避雨。

岩屋近年成了岩降和攀岩的运动基地,常有户外活动爱好者来体验极速升降的快感

194510月,浙东游击纵队奉命紧急北撤。

谭启龙和严永洁夫妇的次子谭大凯,当时刚出生两个月,路途需人照顾。

裘岙村人翁大花,儿子裘明星刚刚四个月,但她毅然决定护送谭启龙夫妇的两个孩子谭大骏和谭大凯,随军北上。

两个孩子一大一小,在两个筐里,由一匹骡子驮着,翁大花牵着骡子走在前面

若干年后,当年的大孩子谭大凯回忆说:我每天看着大花妈妈的背影,她带着我们一路北上,到了山东沂蒙山区。

翁大花随军北上后,杳无音信,1949525日,宁波解放。

再后来,翁大花的丈夫裘光土,收到了一本“革命烈士证明书”,此时才知道,翁大花已于1947年牺牲于沂蒙山,时年29

2018年,根据真实故事塑造的“四明山妈妈”雕像诞生,裘岙村因此成了红色旅游目的地。

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再次提升了裘岙村的格局。

不但吸引了长三角地区的自驾游客,还接待了宁波、舟山、绍兴等地众多单位党建、团建、工会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各种户外运动、公益救援培训、大型乡村旅游活动等,纷纷来裘岙村举办。

裘岙村的旅游热度多年来一直未减,并且没有季节之分,四季宜行。

裘岙村北宋时建村,原来叫“裘墺”,裘氏最早居住于此而名。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即公元1097年,奉化裘村始祖裘全的第九世孙裘清道,任慈溪县府教授,发现这里山清水秀,灵气逼人,于是和其子裘百九定居于此,取名“裘墺”,后来简化成裘岙。

南宋时期,安徽池州青阳县方氏始祖方秉之的第九世孙方安四,由青阳县迁到慈溪石台乡,再迁至裘墺,从此裘方两姓同村合居,两姓村民至今相互联姻,和睦共处,但是村庄名字仍然叫裘岙。

八九百年来,裘方两姓后裔除了聚居本村之外,分迁外地者众多。

传承宗族和乡贤文化,同心协力发展家乡,也正是裘岙村坚持的“五个文化”之一。

走在裘岙村狮山景区,深受浓郁的诗词文化感染。

历代文人墨客关于裘岙山水风光的诗词,得到挖掘铭刻,朴素的乡村,充满了诗词文化氛围。

裘岙村支书裘明辉先生,热衷于诗词创作,出口成诗,落笔成章,倾情推介裘岙村的人文风情,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裘岙的拳拳深情与挚爱!

裘岙村还成立了诗词创作小组,经常开展交流、采风、创作活动,深入挖掘村庄歌谣、谚语、家训等传统文化,并且已申报浙江省诗词(楹联)之村

远方,都在裘岙村。

裘岙村的发展,得益于村委班子带头人。

村支书裘明辉先生就长住在村里,全身心投入在了裘岙村的振兴之路上。

颖之游历千山万水,目睹了越来越多的村庄走向消亡,但是见证了裘岙村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兴旺,也越来越热闹,确实令人欣慰而振奋。

今日之裘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红色传统和现代农村相得益彰绿色宜居和谐人文环境,充满了文艺气息,狮山钟秀,长发其祥,欣欣向荣景象,正是振兴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看裘岙。

颖之还会再来裘岙若干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