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痉挛症,腹痛,腹股沟疝,腰痛

 谷山居士 2022-06-28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麻瑞亭老中医

29痉挛症——陈可冀医案

朱某某,女性,患肢端动脉痉挛病年余,两手指尖最初发白,继而青紫、发紧、麻木、厥冷、抽搐,置热水中则痛,右食指末梢破溃,中西药、针刺均未效。诊其脉均细弱,舌尖红、两侧有白腻苔。病属厥阴,外邪侵入则阴阳阻滞,不能荣于四末,故见脉细肢厥之症,乃投仲景当归四逆汤通阳和营,加吴茱萸、生姜泻其寒实之邪。服药16剂,指尖发紫大减,右食指疮口愈合,舌两侧腻苔稍退,脉已渐大。令其继续服用,手指坏疽入冬未发。[陈可冀等.岳美中教授用经方起大症之经验.新中医,1983,(4):11]《聂氏伤寒学》

论:外邪伤经阳,寒性收缩,筋脉凝滞,营血不行,则阴阳阻滞。里阴之阳虚,又外阳而伤寒邪,所以阴阳而发厥逆。

30拘挛症——李洪翔医案

,男,26岁。门诊号2976196426日就诊。患者平素畏寒。1963123日早晨起床后,自觉四肢不柔和,至下午突然四肢拘急屈曲,不能伸直活动,疼痛较剧,颈项两侧强直不舒,面色青暗,神志清楚,饮食及大小便正常,脉沉迟细弱,舌质色淡、苔薄白。当时认为风寒之邪为患,经用独活寄生汤及西药镇静剂,治疗4天无明显效果。转至某医院诊治,诊为神经拘挛症,经中西医合作治疗,服中药40余剂亦未获效,乃至我院门诊治疗。

根据患者脉症,系气血亏虚,风寒之邪袭入经络,以致营卫失调,气血郁滞,如气血充盈,则外邪易祛。故以扶正祛邪为主,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30克桂枝9克炒白芍4.5克细辛1.5克炙甘草3克木通1.5克吴萸1.5克生黄芪30克防风4.5克生姜6克大枣3枚每天一剂,早晚各一次分服。

211日复诊,服上药5剂后,周身有温热感,且时有微汗,四肢稍能活动,疼痛消失,惟精神疲倦。原方加党参9克。服一星期。

三诊时患者已能步行来我院,脉转有力。原方细辛、吴萸改为0.9克,续服4剂而愈。李洪翔:当归四逆汤加味治愈拘挛症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2231965《伤寒论方医案选编》《陈宝田经方临床应用》《经方临证集要》

论:四肢拘急屈曲者,是提纲四肢厥寒,脉细欲绝的加重之症。也就是说轻则不温,重则厥冷,再重下一步就是拘紧挛结证,观芍药甘草汤的脚挛急之理则知。当归四逆证,营血寒涩而不行,内则肝气结而不疏,外则经脉失养而病麻痹拘挛。勿因四肢拘挛屈曲之病剧而不知所措。

这种拘挛强直或屈曲,西医是搞不定的,而中医没学仲景,也搞不定的。所以用了40多剂也不效。肺主气,肝主血,血行则肝疏,血虚寒涩,则肝气不疏,筋脉不解。脉细弱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拘挛强直,此为内寒厥逆,入脏之象,此为入肝,加吴萸生姜,温脏腑之寒。另外像《金匮》中风篇的提纲中的口斜者,也是入脏之象,此是入脾,也是脏腑之寒。

31腹痛肠痉挛——杨培君医案

申某,女,40岁。19731023日患者以左下腹急性绞痛就诊。自述近半年经常左下腹绞痛,遇寒或生气即发,发时腹中拘挛剧痛,可扪及圆柱形长包块,用热水袋温暖片刻排出矢气而缓解。大便日3~4次,稀如鸭溏、夹有粘液,无脓血。服用中药效果不佳。今天因下河洗衣受寒而发。

体检,面色㿠白,表情痛苦,抱腹呻吟,触其腹壁发凉,左下腹可扣及茶杯粗圆柱状长形包块,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稍增强。粪检,粘液++,余未发现异常。舌质淡边青紫,苔白水滑,脉沉弦细

西医诊断:痉挛性结肠。中医辨证:寒邪凝滞经脉,脉络急,气血运行受阻,腹中拘挛绞痛。治则:温中散寒,和营通脉。

处方:当归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5克通草5克生姜9克大枣8枚吴萸6克公丁香6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沉香6克,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温服。服药前先用艾条灸神阙、关元15分钟,腹痛缓解。

1026日二诊:腹痛已除,大便糊状,日二次。舌质淡、苔白润,脉弦细。用当归四逆汤原方加高良姜9克,制香附9克,炒白术10克。续服5剂而痊愈。1975年春节见其人,言腹痛近一年多未再复发。[杨培君: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的体会,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811979《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图片

32腹股沟疝——杨培君医案

任某,男,60岁,社员。1973412日初诊。患者自述阴囊肿胀冷痛十余年,近月余加重。十年前因拉船用力努挣,突觉右侧小腹剧痛,牵引睾丸坠痛,阴囊肿大如碗,

19635月曾作手术治疗,术后不到一年病情复发。此后,遇劳受寒则发,发时阴囊内有小碗大肿物,坠胀疼痛,平卧用手抚推肿块,即入腹中。近月余因受寒劳累发作频繁,阴囊冷湿胀痛,西医言其年老,再次手术效果不好,动员保守治疗,邀余诊治。

体检:右侧腹股沟至阴囊有5×2×2厘米肿块,上端似柱状蒂柄,通入腹股沟深处,下端呈椭圆形通阴囊内。令咳嗽用力可扣得肿块,有膨胀冲击感。用手缓缓抚推,肿物可入腹中。阴囊发凉而湿。……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而润,脉弦。

西医诊断:腹股沟斜疝。中医辨证:厥阴经脉过小腹、络阴器,寒伤厥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致阴囊肿胀而冷痛,复因年老体弱,中气不足,升举无权,故遇劳易发。治则:散寒通脉,益气升陷。

处方:当归9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红枣8枚(掌)台乌9克小茴香9克吴萸6克桔核9克炙黄芪30克炙升麻9克党参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连服4剂,阴囊转温,肿物上还腹中,疼痛消除。嘱其继服原方3剂巩固疗效。以后发作稀少,每次复发,即服上方而获缓解。37杨培君:当归四逆汤临床运用的体会,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811979《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33严重肩凝——大塚敬节医案

患者为三十岁妇人,未婚。体瘦,肤色偏白。

主诉肩部强凝,特别是右侧严重,连写一封信都困难。其他症状,有头沉重,头晕,食欲差,睡眠不好,尿频,大便一天一次,手足凉,脉细。月经多错后。

对于该患者最初投子半夏厚朴汤治疗,头晕减轻,睡眠好转,也有了食欲,但肩强凝无改善,并且手足凉的症状反而有些加重。考虑到这些情况,便投予了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患者服药七天时来诊,说这次的药物把肩凝彻底地去除了,手脚也转温,感觉很好。续服一个月左右,完全治愈了。《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当归四逆证的女性患者,大多皆有月经问题,痛经、闭经、量少、错后、带多,不孕。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汤,因配伍较近,所以也能治温经汤的证。

图片

34肩膊神经痛——朱木通医案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目标以四肢厥冷、脉细小为一般通则,这是依据《伤寒论》的。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间有现平脉者,以下一例就是。

林某某先生室人陈某者,年虽五十七岁,但体格颇健,操作家庭琐事不逊于儿妇辈。忽于四五日前感觉右肩膊酸软而疼,渐波及右腕,以至不得梳头。

体质血色均极佳良,不但肢节未见厥冷,脉亦正常(没有《伤寒论》所谓脉细欲绝之象),甚至无半点虚寒征候。大小便亦极正常。投以麻黄加术汤二剂不应。乃转当归四逆汤与之,稍差,翌日加吴茱萸生姜,遂大效。连服三剂疼痛若失。《朱木通经方医案》

35坐骨神经痛——朱木通医案

谢氏之妇人年六十七岁,生来禀赋薄弱,二年前患有腰肢酸疼及头痛腹痛之病,经各医生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虽多方治疗,但并无显效。1959年冬受寒流影响症状愈剧,由其亲戚介绍嘱我往诊。

体格瘦,贫血著明,颜面微有水气,手足厥冷,脉象正如《伤寒论》所谓“细欲绝”而兼迟。仅由视诊及脉诊则可判断为虚寒证。

主诉为腰酸疼如脱、两下肢麻痹而痛、头重头痛、全身冷感如浸水中、口内冷淡、食思不振、喜热饮。此外则屡屡下腹疝痛、多尿、便秘。以上症状已可推定为“内有陈寒”。遂投以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翌日往诊,据说服药后感觉全身温温然如欲发热(但之发热)、浑浑然如酒醉状,一睡醒来诸痛苦若失。于是续服五六剂,诸症状消失无余。《朱木通经方医案》

论:这个浑浑然如酒醉状,与寒疝乌头桂枝汤愈后相同,药中病者,如饮酒状。

36腰间盘突出——娄绍昆医案

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合方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阴少阴合病)案

王某,男,32岁。2001121日初诊。3年前从高处跌下,腰部挫伤。近年来腰部疼痛加剧,臀腿部麻痛不适。经X片、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椎弓裂”。

刻诊:形体消瘦,神色憔悴,颠顶胀痛;腰背冷痛不能前屈,腰骶部隐痛向腿部放射,下肢痛麻无力,活动不利,左腿更甚;下腰段前突增加,腰低交界处有凹陷,L4~S1段棘上韧带剥离;畏风多汗,偶有干呕,时有恶心,胃冷不适。舌淡暗、形胖大有齿痕,若白厚,脉象细涩。腹诊:腹肌菲薄,两腹直肌挛急强直。此为厥阴少阴合病之痹证,伴肝气夹水饮上逆。其病机,既有厥阴经寒凝经络之外寒,又有寒湿凝聚少阴腰背之里寒。法当温阳益气,散寒祛湿,温中降逆为治。本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附子汤合方之意:

吴茱萸、党参、桂枝、当归、芍药、附子、白术、茯苓各10g,细辛、通草、甘草各5g,大枣9枚,生姜5片。3剂。

同时施以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棘突;用按摩手法纠正剥离的棘上韧带。

治疗后,腰骶疼痛加剧,不能转身,不能下床。我再三考虑辨证施治的每个环节,认为没有失误,守方不变,再5剂;继续在腰低部按摩,纠正棘上韧带;在压痛点最明显的次慢穴处针刺,并加以温灸。

综合治疗后,腰腿痛逐日减轻,颠顶胀痛、胃冷之感消失,恶呕、肢冷减少,但自觉口苦咽干、烦热畏风。腹诊:腹肌仍扁平拘紧,胸胁支结,心下部紧迫,脐部悸动应手。脉沉弦,舌苔薄黄。厥阴少阴合病已由阴转阳,转变为少阳太阳合病。投柴胡桂枝汤,并嘱咐患者每日坚持用艾条在腰、臀、腿压痛部位自我灸疗。前后调治2个月,腰腿痛逐日减轻。1年后相逢,言及病愈后一切均好,步履自如。《娄绍昆经方医话》

图片

37腰腿酸痛——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二十一岁。初诊:一九六一年七月八日。一九六O年在南海任教,地滨大海,睡处又通风,难免常受风寒侵袭。同年六月间孕后患多汗证,时下白带,稀薄如水而气腥。产后迄今,每月月经仍来潮,奶少而质稀,从右腰至小腿软而酸痛,渴喜热饮。手足冰冷,脉沉而细;舌质淡润,舌苔边青白、中淡褐色。就诊时其怀抱之婴孩时作冷哕。

汗多,带下稀薄,奶汁稀薄,产后哺乳仍来月经等症皆阳虚不能摄血之征。手足冰冷,脉沉而细,从腰至小腿软而酸痛,乃血虚寒滞、气血运行不利之故。婴孩时作冷哕,乃吮吸母乳之影响。此乃典型内有久寒之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处方:全当归10克、木通10克、细辛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吴茱萸12克、红枣26枚,加白酒少许,水煎,服两剂。

二诊:一九六一年七月十一日。服药后漏汗及白带均减少,手足转温,腰腿仍酸痛,婴孩冷哕大减,嘱原方再服三剂。

三诊:七月十六日。带净汗止,奶量增、转浓,腰腿酸痛甚微。嘱原方再服三剂,痊愈。《伤寒论方运用法》

38腰痛——曾辅民医案

患者,男,43岁。患者诉晨起腰痛3年余,近日加重,每日清晨腰痛难忍,起床下地活动后则逐渐减轻,平素怕冷,神情倦怠,且口干口苦,舌质淡,边尖有齿痕,脉沉迟。中医诊断:腰痛。证属血虚寒凝,肝脉不通。治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处方:当归30g,桂枝30g,白芍20g,生姜30g,大枣30g,炙甘草20g,细辛20g,吴茱萸20g,白酒70m1。服用4剂后,患者感腰痛大减,且口干口苦亦明显减轻。因其病情迁延,久病及肾,遂予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菟丝子、老鹿角等温肾壮阳、填精补髓之品,3剂收功。《经方治痹》

39腰痛——张荒生医案

患者,女,64岁。因腰痛伴呕吐清水半月就诊。患者半月前出现腰部酸胀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下肢无明显牵掣疼痛。患者畏寒,腰部冷痛,自行予以热敷后,疼痛可以缓解。肢体畏寒,手足不温,冬季常发生冻疮。脘腹胀满,时呕吐涎沫清水,嗳气连连,食少体倦。舌淡苔白,脉滑细。诊断:腰痹(血虚寒凝,饮停中脘),处方: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细辛6g,通草6g,吴茱萸6g,大枣10个,炙甘草6g,生姜5片。服用1周后,患者腹胀呕吐涎沫明显好转,半月后疼痛明显减轻,腰部活动不受影响。《经方治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