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台山(一)五爷庙、观音洞、南山寺

 hsgzlgg 2022-06-28 发布于山东

五台山与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并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地质古老,地貌奇特,是著名的国家地质公园,更是清净刹土,台内台外都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前往五台山旅行的大多是信佛之人,带着一颗朝圣的心,转遍五座台顶。 五台山由古老结晶岩构成,东南西北中五台,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称台外,五峰之内称台内,台内以台怀镇为中心。五台之中以北台最高,北台顶海拔3061.1米,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雄俊的五台山有五座山峰,每个峰上都供奉一位文殊菩萨,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五台之内还有一座小山峰,黛螺顶上有个五方文殊殿,这五位文殊集中在一起供奉。去五台山朝台,文殊菩萨加持成就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朝台,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拜五位文殊菩萨。朝台有大小之分,大朝台颇费体力,遍礼台内佛寺,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祷。见庙进香,遇寺供佛。中国蒙藏地区佛教徒更有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者,尤其在大白塔前,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茶献佛祖,这样的行程大约要2-3日。对于我们老年人,则要一周。我们不准备这样做。

小朝台就简单多了,一日足够,主要是在台怀镇附近寺庙巡礼,并且一!定!要!登顶黛螺顶,这里文殊菩萨五种法像齐全,一次朝拜五尊,称为小朝台。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从平遥乘火车到沙河镇下,火车站旁有开往五台山台怀镇的班车。晚上七时到达五台山。这是我们的旅店,网上订的,位置有点偏,但离黛螺顶较近。服务很差,旅客也少,貌似只有我们俩人。

       休息一夜,次日清晨五点起床,准备到五爷庙去烧头柱香。 

旅店外停放的车。

路过黛螺顶。

 

好瘦的骆驼。

路过大圆昭寺牌坊。

     五爷庙,其实应该称五龙王庙,传说文珠向东海龙王借的清凉石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用来避暑纳凉的宝物,说是借其实根本有借无还,于是追来五台山讨要,结果尾巴一扫把五峰山削成五台山。于是文殊将小龙们降服了,并罚它们来看管这五台山峰,而守望最高的北台就是排行第五的五龙王,也叫五爷,专职为五台山耕云播雨。人们为了感念他的功德,专门为他修了间寺庙供奉,也就是现在的五爷庙。

    五爷庙,本名万佛阁,位于山西五台山风景区万佛阁,面积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原是塔院寺属庙,与大白塔相毗邻,是通往显通寺的又一条路径。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到寺庙前时,人声鼎沸,有游客,更多的是卖香的小贩。导游说如果用外面的香叫做草香,很容易断的,而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烧香最怕的就是断香,所以要请五爷庙的香,也表示了自己的诚心。实际上,五台山景区内的所有正规寺庙都备有免费香,香客自己带来的各式各样的“高”香被景区管理人员和警察拦在门外。

    庙前广场一个巨大的香炉和一个烛台。

    人们在烛台点香,然后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拜三次,再将香投入香炉。这种香就带不进去。


    据说许愿时也是有讲究的,叩拜时,要跪倒头落双手,双手手心朝上接佛,跪姿自然双脚心朝天,背心也朝天向上,则为“五心朝天”。表示心诚崇拜、真心朝佛。“五心朝天”拜别,以跪姿直腰双手合十,闭目静心默默许愿,先默报许愿者的地址姓名,或者父母家人的地址姓名,而后心中祈祷许愿,一般许愿的词是不让别人听到的。许别再作三叩头,然后还要依自己的经济实力放钱,可以直接交于守殿呜乐的和尚或投放于“功德箱”均可。许愿也要分三个层次,大愿指特大的事情,许愿时必须入殿,面见五爷。中愿指小于特大的事情。小愿一般指家庭和美、平安、健康、升学等,“求”与“许”是两个概念,乞求于五爷的祈祷不用还,许了口愿必须还,如果自己的愿望实现后,不及时向五爷还愿的话,五爷是不会宽恕的。还愿同样分三个层次,还大愿要在五爷庙的戏台上唱大戏 ,唱大戏连同放钱敬香的开支大约需要一万元左右。近年来由于还愿者多,想还大愿得提前登记排队。还中愿要再次赴台挂匾,择阴历初一或十五等吉日吉时燃香叩拜挂扁。台怀镇购一匾几百元或者上千元不等。还小愿可再赴五台山烧香上供敬五爷许新口愿,实有为难者不能赴台,可在自己家中面向五台山自设香案烧香摆供叩谢,用香烟传递诚心。进大门后,只见五龙王殿前排着长队,都是为了烧头香。

       老伴排队,我到周围拍照。传说,这座龙王殿建于清代,到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至和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现今这座龙王殿,是五爷托梦后重建的。

    重建时,在殿外又加建了一个抱厦前庭。


前庭通体雕刻富丽堂皇,图案精美卓绝。




    还中愿要再次赴台挂匾,择阴历初一或十五等吉日吉时燃香叩拜挂扁。台怀镇购一匾几百元或者上千元不等。



    过庭两侧还置放了半副銮驾各15件,分别是:龙头杖、三尘两刃刀、飞龙两刃刀、青龙偃月刀、飞龙刀、朝天镫、蛇盘长矛、竹节金笊篱、偃云棒、提镂枪、荷包大枪、万字枪、莲座荷风锤、平字禅仗、莲座禅仗等。古时,銮驾是古代礼仪制度中对各种仪仗器物的最高称谓,只有皇帝和重臣外出巡视时才由众仪卫各执一件,排列在前后左右,造成一种威严而隆重的气氛。但在寺庙里摆放有銮驾,不仅在五台山,就是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相传,康熙皇帝到五台山寻父(据传康熙皇帝父亲顺治看破红尘,弃掉皇位到五台山出了家)。有一天傍晚,他在回行宫时,行至台麓寺附近,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因而迷失了方向。接着又是山呼林啸,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康熙和他的随从们个个惊恐万状。就在这班人马慌作一团、无计可施之际,忽听前面有人大声喊到:“ 我主莫慌,卑职前来接驾”。康熙在天昏地暗中尽管龙目圆睁还是看不清接驾者为何许人也,就冲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盲目地问:“汝是何方使者,前来接朕”。“我是万佛阁龙王殿老五”。“汝能为朕除险,使朕安抵行宫,朕定封你为公侯”,“遵命,随我来”。
  霎时,只见半空中一道亮光闪过,众人极目一望,前面有一条平坦直路伸向远方,随即有一火球从空中落下,在路前方滚动。康熙心知此乃五龙王引路,便命随从紧跟火球。不一会儿,康熙和他的随从们果然顺利回到行宫。康熙接过随从递来的手帕拭了一下额头冷汗,抬头一看,火球早已不见。第二天,康熙即赐五爷皇冠、蟒袍一套,“龙参”牌匾一块,并封为金脸文殊。回京后又赐五爷銮驾一副。


    总算轮到我们了。双手合十走到五爷殿前,跪在五爷面前,心中许愿,不敢太贪,向五爷要的太多,只求家人平安,顺当;三叩首,双手手心朝上接佛。做完这“五心朝天”的叩拜,向五爷奉上献礼,心满意足地站起来,这才看见金脸金身的五爷在玻璃罩内,所以下半部看到是反光。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


    东边一座两层三檐歇山顶的建筑是万佛阁,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存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1617年)创建,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5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殿内下层和楼上左、右、后3壁都立有木制方格,放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此殿名万佛阁。


    万佛阁西墙边,有一座覆钵式塔,西面一部分被砖墙淹没,建筑风格中规中矩,无任何文字资料。


    与五爷庙相对的便是古戏台,是专为五龙王唱戏而建。传说,五龙王特别爱看戏,所以每年六月大会,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观赏,以取悦于五爷,请他及时赐雨,保证岁岁给百姓喜降丰年。

文殊菩萨殿。



供奉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菩萨。几乎无人问津。


可见高高的白塔。

走出寺院,外面一片空地,设置一些水池、等小景。



背后远处是黛螺顶。



到街上吃早点,看见在马路中间朝拜的僧人。手上不像西藏教徒戴护手。

     用完早餐,乘景区车到观音洞。观音洞始建于明,光绪年间曾又修葺,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初创,是五台山典型的藏传佛教道场。寺院座落在山谷中一面陡峭的崖壁上。抬头望去,危岩突兀,古松傲然,在树木的掩映下,几座藏式风格殿堂,从山脚至山顶,错落散布,镶嵌其间,犹如一幅巨大的壁画从山顶垂挂而下。来五台山礼佛的藏传佛教信众必然来此朝礼。


    观音洞分上、下两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面积不大。下院被高墙围拢,大雄宝殿巍峨矗立,寺庙的藏族风格非常鲜明、浓重。

    殿内酥油灯闪烁,中间供奉着两代藏传佛教的活佛,当今的班禅大师—确吉杰布和上一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

上院建造在悬崖之上,在正殿的后面,凿石成梯、蜿蜒而上,石阶陡峭,共有398级台阶,曲折迂回,绝壁如立,攀登起来稍觉险峻。

  

上有小亭可休息一会。

崖壁上的藏文。

黄色的建筑为观音殿。

六角亭。

观音殿。

从小门入内。

  




墙壁与石壁之间很贴近,院道不足1米。相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观音洞的六年中,曾有三年闭关于此。这里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坐静所。感觉是僧舍,对于游客来说,只是一个通道。

继续上。回望观音殿。

前面有一个长方形凉亭。

路边石壁上的六字大明咒。嗡玛尼贝美吽念此咒消灾增福求财求富有求必应 。


崖壁上的石雕。

佛像。

石塔

前面有一个小院。

 “游客止步”。

继续上。

又见西藏熟悉的红色。

观音洞在半山腰。右侧的大树据说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亲手种的。

门洞外可见里面大殿的飞檐和香炉。

大殿与门洞相距很近。

只能拍大殿侧面。

殿内主供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头上有头,最上面的头部沿额鬓又排有小头型,故称“十一面”,面部着白、红、绿、蓝等色,表示种种应化的法像。

两侧还供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和黄教祖师宗喀巴。还有唐卡。


唐卡。

穹顶。

大殿后面有东西两洞。

西面的洞穴口小洞大,积水一潭,水色如银,清冽甘甜,这也就是游客信士所说的“圣水”,佛教徒认为口饮此水能够“免难消灾”。水从岩石中滴出,汇集入潭中。

每当游人来此,观音洞的喇嘛师父总要为你舀一瓢清泉,让你尽兴而饮。为保护水源,洞口制作木门,平时加锁。匾额:“观音圣水”。

东面的洞穴可容一尊佛趺坐,背靠的石壁显现出的是观音菩萨坐像。闭目神思之后,睁眼间,仿佛观音就坐在对面。据传说,这就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在此避难时的静坐之洞。旁边有一块石碑。记叙2011年重塑观音的善事。石碑贴满了硬币和纸币。

那首著名的情歌: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或许便做于此处。

  

石阶沿途还有长寿殿、五爷殿等新建的殿宇。尤为奇特的是五爷殿,殿内供泥塑五爷,高约1米。五爷供奉于观音洞颇为特别,五爷在五台山是有求必应的神灵,据说他得到菩萨果位后,专程到观音洞参禅修炼,成为了观音菩萨的一胁侍。

俯视下院。

下山,乘车前往南山寺。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去南山寺要爬一段山路,踩着被磨光了的粗石,缓缓行进在这无人的幽静的绿林之中,除了蝉吟、鸟鸣和我们的呼吸声,再无其它杂音,真有一种走进世外桃园的感觉。

    一抬头发现南山寺的寺门就在眼前,让人恍然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 

    进前门,匾额:“大乘门”。南山寺的前门很是古朴、低调,进门之前怎么也想不到里面的寺院居然是那么的宏伟。


   是南山寺最大的影壁,宽17.3米,高约8米,当心间高大凸起,次间偏低。照壁顶部是砖磨斗拱,单檐五脊,青色通板瓦盖顶,石砌束腰须弥座,砖磨壁身。

    与人相比,就知影壁有多大!

     壁身中央,正面镶嵌汉白玉雕刻题字三块。中间一块题字是:“当初以来,混元一气。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变化,大道虚空。万赖圣人,性中觉灵。迷悟解决,善德无穷。悬机高钓,老主无生。”

两侧:“风化神中梦  迷路天作合”


   “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了道:指通晓了佛家之理。 圆地:谓佛家所谓的圆融无碍的境界。 明天:光明智慧之天

    壁身背后中央镶嵌砖雕题字:“大方光明”。


    照壁对面是砖砌拱形门,门的额上前后均嵌一块砖制牌匾。正面为:“化日光天”,背面为“万象维新”。


    穿过拱门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象征道家36洞天、72福地,直抵尽头的牌楼。坡度很大,陡峻挺拔,仿佛似一架天梯,从人间通往九霄。


    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信天由命:很多事情不是争来的,命中注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是天意,不用争也是你的。
    牌楼的正背面梁柱上皆雕有题词与对联。楹联:“山色远  海月空 圆顿分明同上帝青天望水镜中悬真法正性光灵 ”和“万圣今朝清真地  五岳光中自在天”。横题是“苍松无毁,智转云中,飞腾万里山水平”

牌楼前有一块平台,供游客休息。正中有一座精美的石雕桥。

我后面栏杆上的石猴神态活泼可掬。


    牌楼背面也有题字,右边“月色天空”;左边“大理方明”;中间“不灵有神”。

    不灵有神:很多事情不是求来的,命中没有,不是你的,求也无用,神的旨意不可违背。

    背面竖楹联:“善真无德 完成礼乐修大道  明哲则贤振动朝元独一天”。“道德灵圆居仙境  心波性祝乐天明”。横题是“上天有应,善德良心,清凉五台山地生”。横楹联:“生死因果修先定,善恶同须今日好  后天不老落成真,他贤我愚未来明”。


    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门洞两边,嵌有“大法无生”的石刻。


    额上嵌两块石匾,横刻着“三摩地”,竖刻着“光玄天”。楹联:“有福方登三宝地  无缘难入大乘门”。


    洞门口饰以汉白玉浮雕,刻着“福禄寿三星”、“八洞神仙”等图案。


    后门洞装饰与正面一样。只是对联、石匾的内容不同。后面的对联是:“明仁德,达地天,高明、化悬空界;大法船,回月宫,慈大灵圆光中成。”石匾上的题字是:“善性同缘”、“灵山地”。


    钟楼上层为木构建筑,二檐歇山顶,四出廊,围以汉白玉栏杆。整个钟楼,下层墩厚,上层美观。背面的门洞两旁又砌有两个小石洞,有28级石阶通往楼上。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
    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只见青山如黛,白云悠悠,远处一汪池水宛如一块金边宝石镶嵌在山峦间,波平如镜。

   穿过钟楼,向右拐,就来到极乐寺。极乐寺,共有四处院落,以天王殿、千佛殿、大雄宝殿和祖师堂为各院主要建筑。其中大雄宝殿院、祖堂院内的殿堂集中,塑像最多。
    极乐寺大门对面也是一座砖砌照壁,壁身中央嵌着一块用汉白玉制做的竖匾,上刻“佛国善地”四个大字。

    极乐寺大门。匾额:明朝世宗皇帝“勅建极乐寺”,蓝底金字,巨龙走边,显得华丽庄严。

    进门后是一处四合院,正南为千佛殿,前檐下嵌一块石匾,刻着“为善修德”,是阎锡山手迹。
殿内有新雕的释迦牟尼佛1000尊,高30厘米。


正中是三佛和观音菩萨。

    正东是十方堂,上房下洞。洞有三间,洞门额上嵌一石匾,刻“十方堂”三字。门旁有石刻对联,联日:“十方善,十方缘,十方结果;同修道,同修德,同修成仙。”上有五间木构房屋,为僧舍。
现辟出财神殿一间。


    院中心立着一个高3米的新铸铁香炉。正西有房五间,其中一间为通道,是去天王殿院的必经之路。

    正南有天王殿,殿两旁建掖门和钟、鼓二楼。钟、鼓楼由砖砌而成,小巧玲珑。

天王殿前立有石狮一对,木旗杆一对。


    大清光绪九年(1883)立的印公碑一通。这通碑虽立于大清光绪九年,但碑文是元至元五年(1339)写的。其内容是记叙弘教大师的生平事迹。这块石碑是研究南山寺历史、弘教大师生平的重要资料。
    弘教大师是仁宗皇帝诏居佑国寺的第四代住持。英宗让弘教引见他一睹文殊圣容,这无疑给弘教出了一个难题。从昔至今,有几个人能得见菩萨?弘教内心踌躇,表面非常镇静,第二天,他同英宗来到山花烂漫的南台,天空一碧如洗。不一会儿,山峦间就滚起一团浓云,那朵云白透金,迅速变幻着各种形状,弘教急忙跪地,对着那团云双手合十,虔诚祷告说:“当今天子欲见大圣宝面弟子在此祈求,万望大圣指点。”接着又频频点头,那样子,好像在听从文殊教诲。英宗十分纳闷,只见弘教对着那云朵再度礼拜,然后转身跪在他面前说:“启奏陛下,文殊大圣已经光临,请陛下上前叙话。”接着又说:“文殊菩萨只见有德能的人。”英宗皇帝见弘教行止礼拜,非常严肃认真,对自己又十分恭敬,只好硬着头皮对着那团云瞻仰礼拜,跟随的人看到皇帝礼拜菩萨,就激动地欢呼起来。其中有的人说,他自己也看到了菩萨。然而英宗心里明白,他看到的不就是一朵云彩吗?因此心中好不痛快,但他再三思量,想到原本是自己荒唐,弘教大师以此良苦用心待圣,也足见大师的一片真诚了。由此化释了心中的不快,回到京城后,派人赐给了弘教大师玉石文殊像一尊、七宝念珠一串。

    天王殿前廊门额悬挂木匾一块,上书“性空门”三个大字,蓝底金字,十分醒目。空门是三解脱门之一,与无相门、无愿门合称三门,是通往解脱之道的三种法门。性空为十八空之一,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楹联:“补处上生兜率天  会启龙华授记先”。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讲,弥勒出生在印度南天竺一个大婆罗门家庭,后为佛门弟子,先于佛入灭,上生到弥勒净上——兜率天,经56亿7千万年以后,弥勒下生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佛,广传佛法。

    天王殿中佛像塑制的体例与其他寺庙有别。正是悬塑为弥勒佛龙华树下说法。


殿两壁除四大天王外,加了封神演义中的哼、哈二将。



弥勒佛背后塑的韦驮菩萨。

    殿门左角还塑制了一尊原是儒家人物的关羽,桃园三兄弟大哥和三弟换了个位置,因为关羽死后加封珈蓝菩萨尊号大。这样,释道儒三家的关系就轻而易举地被确定下来,确定得既有充分的理由,又那么顺理成章,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个寺可说比比皆是。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院。该院是南山寺的主院,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院内中心有一砖石构建高10.5米的舍利塔,这座塔是该寺僧人曹魁祖的墓塔。塔基为四角三层砖砌基台,边长4米。上为四角束腰平台,其束腰部分设有四个方门,是存放舍利的地方。上置四角束腰须弥座,座下反叠涩二层,座上为叠涩二层,束腰部分的四角设有方形倚柱,四面没有什么装饰,乎整光洁。上为三层反叠涩收分的平台,承托着坛形覆钵,塔身子上置一八角束腰须弥刹座,上置九级相轮,第九级上又设双层仰莲办,承托着仿木构的椽、飞、钩淌、瓦垅组成的圆形宝盖,上为刹杆、宝珠,现今宝珠已毁。宝盖周围挂有风锋,风吹铃响,音韵无穷,因其塔上书有。“舍利佛塔”,故名。通身砖砌,外涂白垩,是一座覆钵式的白塔。

    大雄宝殿位于正东,面宽3间,20.2米,进深13.5米,单檐硬山顶。檐下六色彩绘,金碧辉煌,巍峨壮观。殿前檐下,悬木匾一块,上题“大雄宝殿”,柱上挂木刻对联:“万法皆空,无我无人观自在;一尘不染非空非色见如来。”这副对联是台湾的一位居士赠送的。

    大雄宝殿内,垂吊着锦缎横幅和条条宝幡。佛坛上泥塑着庄严高大的释迦牟尼佛。他披着袈裟,作说法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肩,两眼微睁,慈悲善良,端庄肃穆。背后着华丽的背光,显得威德远震。释迦牟尼佛的前侧,站着头陀第一的迦叶和多闻第一的阿难泥塑,他俩凝神注目,虔诚恭谨。再前为石雕文殊骑狮像。佛坛前的供桌上,宝鼎焚香,佛灯常明,还有供佛的水果、点心、糖块、鲜花。其他桌上放着钟、磬、铛、鼓、木鱼等佛教法器。供案前,地面宽敞,摆着蒲垫和华丽的莲花垫。


    在释迦牟尼两侧,左有石雕送子观音像,高1.4米,观音菩萨慈爱地把一个赤身小孩放在膝上,一手抱小孩,一手拉着小孩的手,显示出观音菩萨富有母爱的神情。


    右侧为木雕十八臂普贤菩萨,他脚蹬莲花,亭亭玉立,好似展臂欲飞。两只栩栩如生的小象紧紧地跟在普贤的身旁。普贤菩萨面带笑容,体态秀丽,肢体圆润,婉丽动人。这尊像为木雕精品。


    殿两壁筑佛台,置佛龛,装玻璃,里边供着18罗汉。这组罗汉均为泥塑,塑得生动传神,无一雷同。从姿态上看,有坐,有躺;有前倾,有后仰;有悄悄说话,有侧耳细听;有泰然自若,有疾恶如仇;有敞胸露怀,有正襟危坐;从年龄上看,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有的神彩奕奕,有的咧咀獠牙.有的体态丰腰,有的骨瘦如柴,个个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睡罗汉,最引入注目,他头枕膝盖,睡姿优美动人。站在他的面前,似乎还能听见鼾声。显然,他太劳累了。这组罗汉中,有摩耶夫人和弥勒尊者,与其他寺庙的十八罗汉有点不同。另外,还塑着达摩祖师,显然,这座寺院曾是禅宗丛林。总之,这组罗汉雕塑艺术高超,连行家看了都赞口不绝,称为五台山第一名塑。光线太暗,拍摄效果极差。

    殿内悬挂大清慈禧皇太后赐予普济和尚的一块御匾。匾为横匾,横1.73米.高O.82米,上刻“真如自在”,字为O.4米见方,气势雄健,笔力老成,为书法艺术珍品。上款为“慈禧皇太后御笔恩赐”,下款为“大清光绪十八年谷旦”,中上方有御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 

    一八九零年初春,普济和尚到达京城,受到慈禧的接见。慈禧问他: “你是五台山南山寺的和尚吗?”普济和尚回话: “贫僧正是南山寺的普济和尚。”慈禧又问: “听说你可以打坐七天七夜,不吃饭不喝水依然精神焕发?”普济和尚连连点头,并拍了拍胸脯说: “贫僧久慕佛地五台山,虔诚皈依南山,在那文殊道场常练禅功,坚持禅净双修,不仅可以坐禅七天不食而能活,还可以达到七七四十九天静坐不食而活命。
    听了普济和尚的话,慈禧不禁为之一动,命人将普济关人一室,里面无水无食,
空空荡荡。但普济和尚在里面一坐就是四十九天。这天,慈禧太后带领三十多名侍从官员,来到普济和尚所在的坐静室。打开坐静室的门一看,众人都惊了个目瞪口呆。只见普济和尚依然体态肥胖,容光换发。他慢慢睁开微闭的双眼,口中念道: “阿弥陀佛,贫僧礼见太后!”慈禧急步上前,把刚脱禅定的普济和尚搀扶起来,心想,天底下果真有如此道行的神僧,高兴得不能自己,脱口说道:“您可真如自在!”又命人取来纸墨笔砚,当场亲笔写下“真如自在”四个大字,赐与普济和尚。

 

    院里西楼和南楼连在一起,各有两层,下洞上房,下面窑洞为客堂,西楼楼上有五个殿堂,依次为普贤殿、地藏王殿、千手观音殿、玉皇殿、送子奶奶殿。

    西楼的千手观音,所谓的千手实际只有四十二臂,除了当胸合十的双手,两边各有20只,共40只手,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便称为千手观音。观音两侧站着善财童子和龙女,两壁及后墙塑着两层小佛像,上层32尊,下层80尊。代表小乘佛教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



送子奶奶


    玉皇大帝:因三教合一的倾向,民间常将帝释天等同于道教的玉皇大帝。并以正月初九“天帝诞辰日”当成帝释天的生日。但事实并非如此,帝释天和玉皇大帝并不在同一个界中,帝释天位于忉利天界,玉皇大帝早已脱离轮回,地位有所不同,不可混淆。

普贤殿。

地藏王殿



    南楼楼上为三教主殿,即孔子,毗卢遮那佛和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玉皇大帝是道教的神,孔子是儒家的始祖,送子奶奶是民间的神,可见这里多教合一,众神齐聚,可以按需跪拜。

    毗卢殿。殿内供毗卢遮那佛,也称法身佛。左右塑大梵天王、帝释天尊。


    两壁塑像三层,上层塑十大明王,中层塑三十二观音化身,下层塑二十四诸天。










    极乐寺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块汉白玉石碑,方方正正,还立了个台基,上面的题字与殿内挂着的“真如自在”匾额一样。

    祖堂院:院内主要建筑有罗汉殿、接引佛殿、光中天楼、衣钵法塔、三光楼、六角亭。

    罗汉堂,面宽5间,单檐硬山顶,前出廊。前檐柱间的木制券口缕空雕刻“二龙戏珠”,精细华丽。门额上悬黄色横匾一块,上书“罗汉堂”,字体从左到右排列,应该是今人所写。

    第二间院子中间有一座普济和尚的衣钵塔,塔座为双层四角束腰须弥座,边长3.9米。束腰部分雕有狮子、花卉等图案,上下两层均雕有仰覆莲办,座上承托着覆钵形的塔身,塔高7米。塔身正面雕有火焰形佛龛,龛内塑有大肚弥勒佛像,塔身上为十字折角刹座,承托着十三级相轮,其上刹顶已毁,只有刹杆高高矗立于天空。该塔雕工精细,线条柔和。塔前立小石碑—通,上书“衣钵法塔”。此碑是研究普济和尚的实物资料。此塔是存放普济和尚生前用过的衣服、袈裟、食钵等法物之塔,是民国二年(1913)建的一座覆钵式的汉白玉衣钵塔。塔对面还有一块大石碑,依旧是“真如自在”四个字。

     最后一间院子,主楼两层,上房下洞,门额镶嵌石刻横匾,上书“光中天”,两旁对联刻着:“月象光悬清风露;白云飞升乐地天”。


楼对面有个门,影壁上写着“清明天远”。


    上80级阶梯是南山寺最高的一座寺院了----佑国寺。


俯瞰祖堂院。


    进寺前,先要穿过一道不二门,门左边写着“以戒为师”,右边写着“即心是佛”。“不二门”是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一般寺庙都开一道门或三道门,总之不会是二,一门为空;三门即佛教的三种解脱门,所以人们把佛门称作“不二门”,或“空门”。

    佑国寺为纵线排列的三进院落,一院比一院高,仰望佑国寺,朱墙壁立,檐牙高耸,宝刹森严,颇有点登峰造极的意思。
    要入寺庙,先登上望峰台,这是一座由汉白玉砌成的工字平台,平台和台阶的栏杆上都饰有精雕细琢的栏板和望柱,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而站在平台上,就仿佛站在南天门上一样,只见群山飘渺,层峦叠嶂,凭栏远眺中西南北四台,尽收眼底。





    栏杆石台上精美的汉白玉石雕是佑国寺的精华所在,据说全寺浮雕多达1400多幅,均出自民国时期,其造型生动,雕刻细腻,技艺精湛,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被誉为“现代石雕艺术宝库”。

    高台建筑的所有边缘,连同大院的前沿,都有石栏杆和石立面围着,上面共雕着三百一十六幅图案。在平台的两侧,有五幅大立面石雕,刻有各种人物。


正中的一幅为“福禄寿三星”;


    左右两侧为“琴棋书画四长者”;表现的均是二老者骑驴在桥头相遇的情景,取材相同,刻画却各呈异彩。

    右边一幅,二老者在桥头相遇,陆地上的老者立即勒住了缰绳子,静立等待,回头吩咐挑担的童子让开一条路,桥上的童子见了,便抱琴飞快奔跑而下,并回首示意主人快点过,桥上老者便放开缰绳子策马而下,


    左一幅是:桥下的清水河细流翻腾,桥上一老者骑驴行路,毛驴见前面有人走来,即使童子拉绳使尽了气力,那毛驴刨蹄弯头就是不肯走,直把骑在背上的老者颠簸得伏身俯首颤悠悠。这两幅石雕,童子跑动衣袖飘扬的姿态,桥上的老者笑容可掬的神态,毛驴趑趄不前的神态和老者弯腰伏在驴背上的神态,被刻画得逼真传神,可谓意趣横生,回味无穷。

北端的边幅为“穆桂英挂帅”;

南端的边幅,刻四武士护卫二老者,其中一老者手握宝葫芦。

栩栩如生的老人。

第一进:山门天王殿。




匾额:“佑国寺”。中门的拱券上是鱼跃龙门,

    两个侧门的拱券上都刻着双凤朝阳,左窗墙石面上刻着一幅有树、花、桥、水和人物的风景画。

两边门也是精美的石雕。

  

门神


  

天王殿内中间供着弥勒佛。造型与现代的无异了。


殿两侧是四大天王。

背后是韦陀,韦陀杵尖朝上,说明这又是一座皇家寺庙。

    大殿背面。楹联:“心发菩提德被群机登净城  手擎宝杵护持正法住人间”。


大殿背面两侧墙基石的石雕。



大殿居于院中间,两侧山墙旁有两个侧门。


    左侧门背面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天女散花”。松树下,天女脉脉脉含情,体态袅娜,衣带飘卷,手端花盆,倒出各样花来,足称雕刻艺术佳品。

  

  






  


    右侧门背面门槛两旁的石面上,雕有两幅“高山流水”图。画面上,俞伯牙坐在树下,一手抚琴,一手攀枝,雅兴正浓,好一幅”“伯牙抚琴”图。后院有坐北向南的房屋六间,在码头墩的石面上,雕着“苏武牧羊”图。

  第二进院落和大殿前又有一高台建筑,样式与第一个高台建筑相同,有石雕三百六十幅,内容也与第一进院落略同。


1米见方的“寿星公”浮雕。

第二层殿是大雄宝殿,大殿左边是客堂,右边为念佛堂。

美仑美奂的木雕。





这是龙门。

    这个缕空雕刻的盘龙壁,里面的龙身和外面的祥云纵横交错,里深外细,真不知道凿里面时会不会把外面的碰断。这技艺之高超,手法之精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连柱基石都如此精致!


大殿门口的螭陛(龙道)。

大雄宝殿背面是凤门。

大雄宝殿凤道。

大殿里供着释迦牟尼佛。

右侧的十八罗汉。

右侧的关公。

左侧的十八罗汉。

左侧的韦驮

大雄宝殿内的水陆壁画。

      这座大殿的基座四周,有四十幅浮雕,都是花卉。大殿正面右侧,有一幅“牛角挂书”浮雕,描绘三国时李密年少时的读书情景。“牛角挂书”下面,有一幅“孟母择邻”的浮雕:一老人在前面走,身旁跟着一条狗,一中年人挑着担子,拖着孩子随在后面。大殿正面左侧,有一幅“太公钓鱼”浮雕:太公头戴斗笠,下颔长着长须,在垂柳下盘腿而坐,手举钓鱼竿,身后有一樵夫拍打他的肩头,象要询问什么。在大殿背面右侧,有一幅“吹箫引凤”浮雕“箫史教弄玉吹长箫,箫声引来了凤凰,凤凰双脚直立,把头弯到了腿间,构图很美。另外,大殿四壁还有许多其他人物花卉浮雕。


  第三进院落开始,还是同一样式的高台建筑。

      台壁上,有块1米见方的“福禄寿三星”浮雕。福星居中,一手握腰带,一手握羽扇,老寿星在右,拄龙头拐杖,眉须髯髯,额头隆起。他们的神态各异,福星矜持,寿星欣喜。


    第三层主殿是雷音宝殿,取“佛音说法,声如雷震”为名。

    殿中门前一块石雕,四周有栏杆保护,想必是珍品,不知什么含义,上面被扔满了硬币。


里面供着毗卢佛。

左右立着骑青狮的文殊和骑白象的普贤。

北侧是药王殿。南侧是元辰殿,药王代表祈福而元辰在中国四柱预测法中为大耗,但凡元辰入命的人群,一生可能会有桃花或酒色、无妄之灾,甚至有官司、牢狱之灾。

       这里高台建筑的石阶,上刻294幅浮雕,都是各种花卉和鸟兽。后高殿和两侧配房的石面上,有三国故事”三顾茅庐”还有根据《西游记》故事雕刻的“孙悟空、猪八戒登仙山”。坐南向北的配房石面上,有一幅 “松下问童”的浮雕,画面为唐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中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写意。还有一幅“买臣负薪”描述朱买臣一边砍柴卖,一边挤出时间读书的情景。

    实在对不上号,以后有机会再加文字说明,直接上图吧。














    登上雷音殿,就已经是南山寺最高处了,站在这里听听山风,赏赏山花,还有飘荡在山林间若有若无的佛乐,似乎佛国天堂,也就此近了。


下一站龙泉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