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宗祠多而北方少,并非北方人不爱祭祖,只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已

 综合历史 2022-06-28 发布于广东
宗族文化,是我国一种古老传统,这种文化兼具了习俗和信仰,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忘本,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也许因为地域差异,宗族文化的风格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每一个宗族都是以姓氏血缘为主要纽带。
但有的朋友发现,北方宗祠少而南方多,是北方人不爱祭祖吗?
其实,说白了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原因有很多,今天就简单讲解下。在古代皇权统治下,国家的治理很粗糙,朝廷在地方上的管理机构,只到县城。
南方宗祠原因
县级以下的事物一般不会管理,这也是促成宗族文化的原因之一。加上封建时代的通病,生产力低下,百姓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而老百姓也知道自己是弱者,在从众心理下,自然而然地抱团取暖,于是以姓氏和血缘为纽带团结在一起,便是宗族的雏型。
一个大家族需要主心骨,一般都由有威望的人牵头,此人可以是族长,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族老。如果领头之人足够英明,确实可以带领族人发展起来,生活越过越好,同时避免族人被他人欺负等等。
从长远出发,这种利益和血缘的结合的,家族自治民间机构,对封建国家的统治是有一定好处的。但凡事都有利弊,如果族长不够公正,一些族人肯定要吃亏。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朝廷不管理,家规严苛的情况下,很容易让人走投无路。
而宗族的成型,也有理学文化推动的原因,在宋代理学发展起来后,许多文人在有能力之后,都会赈济和教育族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范仲淹的范家,吕氏家族等等。
到了南宋时期,朝廷偏居南方,所以南方受到的影响更大,反而当时北方山西——辽宁等地,受到辽金控制,这种文化思想没能传播开来。
此后,南方开始陆续发展起来,不再是蛮夷之地,虽然由于不是政治中心,但是商业发达,在足够的经济之下,自然各方面都发展起来了,宗族文化也更加兴旺。
虽然北方是发源地,但是作为一直以来的政治中心,在朝代更替的时候,遭受的战火是最多的,反而是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更多一些。
之所以广东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一带,宗族文化发达,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当年战乱时,发生过好几次人口迁移,将宗族思想带到南方,反而北方因为各种原因衰落了。
一家族人去到一片陌生土地,人生地不熟,能依靠的便是族人,在互相帮助之下,族人之间凝聚力很强。他们互相友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让家族发展起来,对家族也有了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宗族思想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宗族概念淡化
所以南方的宗祠多而北方少,大概就是这些原因。只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不合理不合法的事物进行推翻,而宗族文化也因为有许多糟粕,受到影响很大。在国家摒弃了腐朽的部分后,宗族文化保留下来的,更多的是祭祀先祖和文化传播之类的活动。
加上宗族起源的基础是小农经济例如,一族人想做生意没本钱,有宗族帮忙。一族人家中田地给淹了,有亲族帮忙。这是一种互助互利、互相成就的行为。
但如今国家安居乐业,每个人都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觉,减少了族人之间的联系,在少了利益纽带之后,仅靠血缘关系,到了如今宗族概念已经淡化。
结语
但不得不说一句,保留下来的宗族文化依旧有它的用处,它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并不仅仅有助于家风建设,所谓修身、齐家、治国,这种家族文化,不仅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还能凝聚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这种古老传统,确实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宗族文化传承至今实属不易,我们不该忘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