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深度(55)九坛八庙:最是帝王排座次,一笑泯恩仇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28 发布于北京

历代帝王庙去过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了,许多事情拖的时间长了,当初的那种热情也就大大降低了,但还是把它整理成文字吧!帝王庙坐落在阜内大街,距白塔寺不远,经过漫长的修缮,在去年底前迎来了开放,正好在九坛八庙计划之旅,于是专程去了一次。

文章图片1

也是第一次去。门前巨大的影壁,通体朱红,被一条大路隔在路南。庙门面阔3间,两侧呈八字墙,各立一通石质下马碑。帝王庙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庙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与太庙和孔庙齐名,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整个建筑群分成二重院落,沿中轴线从南往北,依次是影壁、庙门、景德门,然后是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殿后是祭器库,殿两侧有四座御碑亭及东西配殿。

文章图片4

进门后是一长方形院落,右面有钟楼及老槐,正面景德门,还有左右两处跨院。据说帝王庙有几个特殊之处,“有桥没有水,有碑没有驮,有钟没有鼓,有庙没有佛”。原来门前曾有三座旱石桥,因交通问题与牌楼被一并拆除了,致使影壁落在路南,而两通石质下马碑,碑下无龟趺。庙东侧坐落着二层钟楼,却没有鼓楼,有只取晨钟,舍弃暮鼓,让帝王永生之意。庙内祭祀的是历代帝王,自然是有庙没有佛。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左别院为祭器库、斋宿房、乐舞执事房等,最显眼的是有一座关帝庙,关老爷能在历代帝王将相云集之地,独享一处空间,地位相当荣耀。右别院设坛庙祭祀必备的神厨、神库、宰牲亭、井亭等,展室在举办《三皇五帝与百家姓》专题展。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景德门面阔五间,按照礼制唯有当朝皇帝亲祭时才能打开。在景德门两侧,各有一个掖门供人行走。祭祀活动在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据记载,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多年间,在这里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皇帝亲祭16 次。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二重院内是历代帝王庙的精华所在,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寓意“景仰德政,崇尚圣贤”,而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象征天子的“九五之尊”。殿内由60根楠木大柱支撑,金龙和玺彩画,乾隆御联匾额,尽显皇家尊贵气派。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殿堂内陈设、神位排列等方面,再现了清乾隆时期景德崇圣殿的原貌。供奉共分七龛,以三皇为中心,左右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夏商、周、两汉南北朝、唐辽,金元明等,历代帝王牌位共188位,基本上涵盖了中华五千多年各个历史时期的帝王。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历代帝王庙入祀的诸帝王多有调整,朱元璋在南京修建帝王庙时,祭祀的是三皇五帝等共17位开国帝王。明嘉靖九年(1530年),在北京兴建帝王庙,撤出了元世祖忽必烈的排位。清顺治时,增祭元辽金各朝帝王,并加祭各朝贤臣,到雍正时历代帝王共有164位,名臣79位,乾隆最终亲定188位历代帝王和79位从祀名臣。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谁能入祀历代帝王庙,细看后还真有点意思。打江山靠暴政,坐江山讲仁政,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标准,一笔理还乱的糊涂账。抛开周朝那个乱世,秦始皇被认为是暴君,而隋文帝算是个不错的皇帝也进不去;三国群雄并起,只祭祀个刘备;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得位都不正,位列明君;而秦、隋、西晋皇帝们,说不是暴君就是篡权前朝,进不得庙堂?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四座御碑亭高大雄浑,东南碑亭为雍正时期所建,其余三座皆为乾隆时期所立。正东碑亭立乾隆五十年《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碑,东南碑亭立雍正乾隆“父子碑”,西南碑亭立乾隆《重修历代帝王庙碑》,唯正西碑亭内石碑不同,碑身光滑如镜,并无半字镌刻,又称“无字碑”。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乾隆为何要立此“无字碑”,暂无史料解读,似乎有点仿效武则天建无字牌的做法,将自己的生前功过任后人评说。正所谓“百年人物存公论,青史他年有定评”,对于庙内入祀帝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乾隆皇帝认为自己调整过的历代帝王已属完美,以“无字碑”画上句号!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东西配殿为历代文臣武将的陪祀场所,供奉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朝中期,历代功臣名将牌位共79人。不同朝代的功臣名将,同堂而列、共享殊荣,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最后是祭器库。中华民族的传承,大多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小民的故事又有多少能登堂入室?朝代更迭,血流漂杵,所谓的明君良臣,最终济济一堂,一笑泯恩仇!!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三皇五帝历代王,适逢时事各强梁;

兴亡成败平常事,一泯恩仇一庙堂!

文章图片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