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 小伙伴们,大家好!今天是6月28日,我们坚持共同读书的第179天。感谢关注我,希望我们在彼此陪伴中坚持向自己的梦想前进,实现自由。 古典老师讲过一个段子,说相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出去和同行侃大山。
是不是虽然并不好笑,但是不由自主又会琢磨,什么是D. School、设计思维?毕竟居然和硅谷齐名? 接着了解下去,古典老师告诉我们,2004年,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教授戴维·凯利(David Kelley)创办了D. School(斯坦福大学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并在D. School教授关于设计方法论的课程,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设计与咨询公司IDEO的创始人。 这个学院面向斯坦福大学所有的研究生开放,很快就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学院。
也就是说,“人生设计”就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么?”。 那么更具体的内容呢?不如我们到他们俩亲自写的《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中一探究竟吧。 推荐理由相信以下三种情况是很多人都关注过的: 当年因为喜欢石头这个不成熟的理由而选择地理学专业。 即将大学毕业,也拿到了毕业证书,但却并没有找到与地理学相关的工作,不得不搬回父母家,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只能通过帮人照看小孩或者帮人遛狗赚一点儿钱。 如何凭借这张毕业证书找到一份工作,对此一无所知,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迷茫。 从名牌大学毕业后,又进入一流的法学院学习,随后在一家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在人生的道路上,实现了每一个“预定目标”,名牌大学、一流法学院、结婚、事业——每一件事都准确无误地按照计划进行。 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和努力付出,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内心深处,却抑制不住大哭。 拥有了自己认为应该拥有的一切,实现了每一个梦想,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工作稳定,生活踏实——每天起床、上班、付账单、回家、睡觉,这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 但是,每天都在重复前一天的生活,一遍又一遍,毫无新意。
这三种情况,都是因为陷入了思维误区,分别需要重新定义: 思维误区:你的学位决定你的职业生涯。 思维误区:获得成功就会感到幸福。 思维误区:太晚了。 要实现这种思维的转变,需要的就是这本书将介绍设计思维的5种基本心态,并且学会如何应用它们进行人生设计。
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它们如同5个设计工具,你可以用它们建造一切,包括你热爱的生活。 精彩导读重新定义: 有无数美好的生活(和计划)等着我,我可以自主做出选择,打造我的人生路。 第一种选择——你已经在做的事。你的第一个计划应着重放在你已有的想法上——它也许是你当前生活的延展,也可能是一个你头脑中已酝酿很久的一个好主意。 第二种选择——如果你突然无法从事正在做的工作(第一种选择),那么第二种选择就是你想要做的事。这是常有的事情,因为一些类型的工作会突然没有市场。 第三种选择——在不考虑金钱和形象的前提下,你想做的事情或者你想过的生活。如果你知道你会有不错的收入,而且这份工作也不会被人嘲笑,那么你想做什么? 1.一个直观的/图解形式的时间明细表,包括私人的、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例如,你是否想结婚?你想参加培训而后在健身大赛中取得胜利吗?你希望学习通过意念掰弯汤勺吗? 3.针对每个计划提出两到三个问题。优秀的设计师会通过提问进行测试,发现新想法。在每一个时间明细表中,你可以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多方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 喜欢程度(你对这三个计划的态度如何?迫切、缺少热情还是满怀热情?) · 一致性(这些计划本身有意义吗?它们与你及你的工作观和人生观是否一致?) · 地理环境——你住在哪里? · 你会获得哪些经验? · 如果选择了其中一种计划,这将对你产生什么影响或者带来什么结果? · 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在什么行业或企业工作? · 其他内容: · 除了事业和金钱,其他事情你也要放在心上。事业和金钱,对你随后几年的发展方向能够起决定性作用,但仍然有一些其他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你的注意。 · 上述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成为你随后几年人生计划的起点。如果你发现自己陷入困境,就试着根据上述列举的设计因素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吧。 |
|